外貿實現平穩增長。海關總署12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4.9%,11月當月的外貿同比增速略有下滑。專家分析,去年同期基數較高是重要原因,高科技産品出口較快,支撐11月出口實現高基數下同比增長5.8%的成績。下一階段,穩外貿政策發力明顯,將助力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擴內需政策逐步顯效,進口需求有望改善。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以人民幣計價,前11個月,我國出口23.04萬億元,同比增長6.7%,與前10個月增速持平;進口16.75萬億元,同比增長2.4%,增速略有下降。11月當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5.8%,低於10月的11.2%;進口同比下降4.7%。
今年以來,我國月度進出口已經連續8個月保持正增長,當前外貿總體保持平穩態勢。對於出口增速波動的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上年同期的出口基數較高,拉低了今年11月的同比增速。此外,集中出口效應在11月有所減弱。”
從外貿結構看,我國高附加值産品繼續保持出口韌性。前11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産品13.7萬億元,同比增長8.4%,佔出口總值的59.5%。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長11.4%,積體電路出口同比增長20.3%,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6.9%。
“今年各月的機電産品出口都呈現較好增勢。在全球貿易整體處於補庫存週期的背景下,外部需求回暖和中國供應韌性共同促成機電産品出口的‘質升量穩’。”中國機電産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石先進對記者表示,11月數據顯示,高科技産品出口韌性較強,且積體電路等各類産品增長態勢比較好,出口下滑明顯的是初級産品和勞動密集型産品。
從貿易夥伴看,數據顯示,前11個月,東盟依然是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國與東盟的貿易值同比增長8.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5.8%;歐盟為第二大貿易夥伴,美國是第三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傳統歐美市場的出口保持增長,對東盟、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洲和南美等地出口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説。
進口方面,11月當月我國進口金額同比降幅較10月擴大。周茂華分析,11月進口下滑超預期,主要是國內企業增加進口的意願偏謹慎,此外國際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低迷,壓低了整體進口額。
展望下一步,不少專家認為,外貿將保持平穩運作,進口有望改善。王青表示,前期出臺的所有增量政策逐步顯效,各地將在年底發力穩增長,進口需求存在改善空間。周茂華也認為,國內消費、投資的動能增強有望帶動企業擴張生産,進口需求有望改善。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企業成為外貿增長主力。數據顯示,前11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21.99萬億元,同比增長8.7%,佔我外貿總值的55.3%,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11.67萬億元,同比增長1.1%。
世貿組織發佈的最新一期《貨物貿易晴雨錶》顯示,全球貨物貿易景氣指數為102.7,高於基準點100。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全球貨物貿易有望繼續溫和增長。
除此之外,國內政策發力也將助力下一階段的外貿發展。近期商務部、海關總署等部門推出了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等系列措施,有望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我國外貿産品的競爭力不斷提升,預計未來幾個月外貿有望平穩增長。”周茂華表示。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