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辦的2023外灘金融峰會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表示,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表現出強大的發展韌性,但是也面臨諸多挑戰。
吉塔·戈皮納特表示,新興市場經濟體是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40年來,其在全球經濟體量中所佔份額已從不足40%增長到近60%。儘管全球經濟近年來遭遇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和一系列極端氣候事件影響,但新興市場經濟體依然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新興市場經濟體未來的挑戰也很突出。”吉塔·戈皮納特説,“首先,全球金融形勢越發嚴峻。多國通脹高於央行目標,預計利率將在很長一段時間保持高位,新興市場融資條件仍面臨挑戰,央行在通脹與産出之間的權衡將更加困難;其次,全球經濟分裂正在加劇,各國去年實施了近3000項貿易限制,比2019年增加了近三倍,外國直接投資越來越受地緣政治而非地理距離的影響,大多數國家因此蒙受損失,一些國家損失可能超過其國內生産總值的10%;此外,颶風、乾旱、洪水和火災等極端天氣事件越發頻繁,造成的代價越來越高,為了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新興市場正將資金用於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資金成本。”
吉塔·戈皮納特表示,為了更好地應對挑戰,新興市場經濟體可以採取三大行動:第一是加快調動國內資源,增強財政能力。例如,簡化稅收支出、改善稅收管理、提高支出效率;第二是通過國內改革,促進私人投資,增強對外國直接投資的吸引力,提升應對全球分裂的能力;第三是實施財政和社會可持續的氣候戰略,不能只依靠公共投資和補貼實現凈零目標,可以通過碳定價等舉措促進私人投資。
吉塔·戈皮納特還指出,各國在推行産業政策時需要謹慎行事。“要推行此類政策,前提條件應包括強有力的國家治理和行政能力,為防止出現所有國家無一贏家的保護主義現象。産業政策應符合各國的國際義務,遵循世貿組織規則。”吉塔·戈皮納特説。(經濟日報記者 袁 勇)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