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國家統計局以“經濟大普查 數説新時代”為主題舉辦了第十四屆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
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在致辭中表示,定期開展經濟普查是我國的法定要求,是“把脈國之大情、掌握國之大策”的重要舉措。2004年以來,我國已成功開展了4次經濟普查,每一次都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全面摸清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為黨和國家加強和改善宏觀經濟治理、科學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
“當前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已進入了全面組織實施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搞準搞實普查數據,高品質高水準完成普查任務。”康義號召道,希望廣大社會公眾理解普查,支援普查,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普查資料。
當前,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正進行單位清查工作。什麼是單位清查?與經濟普查有什麼關係?該項工作具體又是如何開展的?
在統計開放日上,國務院經普辦方案與實施組組長、國家統計局統計設計管理司司長徐榮華介紹了相關情況。
“經濟普查的對像是在我國境內從事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全部法人單位、産業活動單位和個體工商戶。而單位清查就是要摸清這些普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為後續的普查登記及相關工作打下紮實基礎。”
徐榮華介紹道,單位清查是整個經濟普查工作的首要環節,對普查來説是打前站的基礎性工作,涉及內容非常廣泛,主要有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普查區劃分和建築物的資訊採集。縣級普查機構要根據國家下發的電子地圖來核實縣域之間的邊界,明確鄉村之間的界限,劃分普查區和普查小區,目前這一環節的工作已經全部完成。
第二個環節是部門數據比對和清查底冊編制整理。各級普查機構對單位名錄資料與統計基本單位名錄進行比對、合併,生成法人單位和産業活動單位清查底冊。依據民政、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提供的經營主體資訊,生成清查底冊。
第三個環節是地毯式清查,是單位清查的一個核心內容。基層普查員根據普查地圖上設計的路徑和資訊,到商戶到府清查,填寫相關清查表。如果發現不在清查底冊中的新經營主體,則及時追加。
第四個環節是查遺補漏。清查結束後,縣級普查機構要通過發佈公告、設置集中登記點等方式再進行一次拉網式的摸排,千方百計確保應查盡查。
最後一個環節是審核驗收,各級普查機構按照隨報隨審的原則,對基層上報的清查數據進行審核,及時發現問題,然後安排回訪、復核修正,這個工作也貫穿了清查工作全過程。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還首次統籌開展經濟普查與投入産出調查。國務院經普辦副主任、國家統計局普查中心主任劉文華介紹道,在同一年份統籌開展經濟普查與投入産出調查,是新時期中國統計調查制度的重大改革,有利於更好了解國民經濟各行業間的投入産出關係,更好實現經濟總量和結構數據的協調銜接。
據了解,中國統計開放日是推進統計公開透明的重要品牌活動,自2010年以來,至今連續舉辦十四屆,已經成為公眾了解統計、認識統計、貼近統計的橋梁和窗口。每年的開放日,國家統計局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多種形式,主動介紹統計工作,坦誠解答社會關切,積極加強交流互動,讓社會公眾更加深入了解統計工作,不斷提升統計服務社會的能力,更好地推動統計改革發展。
在中國統計開放日活動後,國家統計局還組織了媒體基層行活動,赴北京市多家企業調研走訪第五次經濟普查工作開展情況。
當天下午,按此前與企業預約的時間,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街道的普查員王玨和同事走進轄區內一家科技企業,通過PAD拍企業營業執照,識別獲取了企業的信用代碼和代名稱,完成了清查相關工作。期間,王玨和同事還向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宣介了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澎湃新聞在現場了解到,除了採用資訊化手段提高清查效率和準確性外,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還將採用企業自主填報、移動小程式數據等方式採集普查資訊。清查階段普查員會詢問非一套表企業正式登記時是否選擇自主填報普查表,若企業選擇自主填報,正式登記階段企業可使用電腦、手機自主填報普查表,無需普查員再到府。
“我們會認真履行普查義務,大力支援配合普查工作,如實填報普查數據,為經濟普查順利進行盡一份力。同時我也特別期待這次的普查成果,希望可以通過普查數據進一步了解行業發展情況,幫助企業生産經營進行科學決策。”
一位餐飲企業負責人表示,經濟家底摸清了,政策實施就會更加科學有效,企業也會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
此外,多位參與第五次經濟普查的基層普查員也一致表示,均認真參加了普查培訓,強化了業務素質,提高了對普查對象總體資訊的掌握程度。在工作中將嚴格要求自己,面對困難不退縮,拿出飽滿的精神狀態應對各項挑戰。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