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常會審議通過《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會議提出,解決好企業賬款拖欠問題。要突出實質性清償,加強政策支援、統籌調度和監督考核,努力做到應清盡清,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筆者認為,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不僅關乎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經營品質,更關乎經濟發展信心,應予以特別關注。
企業通過經營活動拿到“真金白銀”的收入,才能投入生産進而再投資,經濟活動才得以正向迴圈。
反之,企業被拖欠賬款數額較大以及佔營收比重過高,會對後續經營發展産生負面影響。其一,大量的被拖欠賬款存在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其二,被拖欠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過高,會導致企業經營性現金流承壓;第三,被拖欠賬款若處理不當會變成企業的壞賬。此外,過多的應收賬款和壞賬,會嚴重影響企業業務、項目投資收益率。
據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跟蹤調研,我國企業賬款回收週期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長的,導致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上升,逾期率和壞賬率遠高於國際平均水準。值得一提的是,不僅處在供應鏈弱勢地位的中小企業會遇到賬款拖欠問題,一些大中型企業和上市公司同樣存在應收賬款過高問題,部分企業的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的比重較高。
今年4月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賬款拖欠問題。”當下,多地政府積極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清理拖欠賬款。筆者認為,解決企業的賬款拖欠問題關乎經濟活力、動力,須妥善處理解決。
其一,要及時出臺具體的清理拖欠企業賬款方案。要明確拖欠企業賬款的主體以及還款規模、方式、節奏,並約定時間節點。
其二,要關注整體欠款過高的行業。例如,今年上半年,A股應收賬款佔營業收入比重較高、應收賬款週轉率較低的行業包括建築裝飾、環保等,可對這些領域的欠款問題予以重點關注。
其三,可鼓勵企業開展應收賬款資産證券化等創新融資方式,著力減輕應收賬款過高帶來的現金流壓力。筆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已經開展應收賬款證券化操作,但多集中在實力雄厚、資産規模較大的上市公司,後續可探索中小規模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證券化方案。
此外,對於長期拖欠、有分歧的欠款,可鼓勵協商解決或運用法律手段來解決,可組織有關機構為企業提供法律諮詢、法律維權等服務,防範應收賬款逾期等風險,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暢通的現金流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血脈。筆者相信,《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方案》的發佈,將發揮提振發展信心的關鍵作用。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