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來源:中國網財經 採訪:邢楠 攝像:劉津池)
中國網財經9月8日訊(記者邢楠 張增艷)隨著房地産紅利不在,與之相關的上下游産業鏈也面臨新格局,與此同時,新契機也在生發。那麼,對專注于智慧家庭領域的大數據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奧維雲網而言,究竟有哪些機會呢?對此,在近日舉行的奧維雲網2023數字生態大會上,中國網財經專訪了奧維雲網(AVC)董事長文建平。
資料顯示,作為大數據建設方面發力較早的企業之一,奧維雲網2007年就開始將數據作為主業進行佈局。成立之初,奧維雲網一直聚焦家電行業,目前業務範圍已從家電擴展至零售、地産、用戶等三大領域。
數據的底層邏輯是解決問題
隨著數據逐步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重要命脈,人們線上生活産生的數據也日漸增加,這意味著數字化革命已經來臨。不過,數字化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要以數據為基礎。
然而,蒐集數據並非易事。文建平回憶道,由於數據涉及一些公司的核心商業機密,讓企業把數據給我們面臨較大的考驗。此外,數據通常需要3年的積累,才能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與分析,這簡直是難上加難。
毋庸置疑,數據在重塑行業。尤其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數據能夠很好地反映市場情況,從而成為行業的參考與標準。對此,文建平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一些廠家與供應商,尤其是上游的重點供應商在談判和採購時,要分析市場行情、産品好壞、某項技術有無發展空間等,就要看實際市場情況。“而我們提供的數據,恰好就是他們做決策的依據。”
需要指出的是,數據的用途非常廣泛,能夠解決的實際問題也很多。“在新品研發環節,産品要怎麼做、做多大規模、定價多少、在哪些區域銷售以及利潤如何等,都需要非常嚴密的數據進行論證。此外,通過數據分析也可以提出相關的課題。例如,産品定價、新品立項、促銷效果預估、促銷政策設立等,這些行銷課題都要基於數據演算法和模型進行分析和驗證。這時,數據就扮演了決策支撐的角色。因此,數據既像裁判,又像智囊。”文建平補充道。
記者了解到,基於數據的系統性特徵,奧維雲網利用數據可以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在文建平看來,幫助企業搭建一套內部數據産品,甚至構建數據治理的體系方法論,就能輸出解決方案。比如,根據企業的物流數據、行銷數據、媒體數據等,通過把多維數據形成一套完整體系,並在內部有效避免數據煙囪,打通內部各個環節。
延伸至全産業鏈數據
早年間,文建平曾在黑板上畫過一個數據相關的簡筆畫,想通過奧維雲網把小數據做成大數據,把局部數據做成全産業鏈數據。
關於上述夢想的進展,文建平坦言,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有幾方面的變化,一是數據顆粒度越來越細,從原來的幾十個標簽屬性增加到200多個,可分析的範圍、對象、場景均有所增加;二是品類從最初的幾個增加到現在的83個家電、47個家居,覆蓋範圍有100多個大的類目;三是不僅有城市市場數據,還延伸至縣鄉市場。另外,每天監測和處理的數據量是最初的10-20倍甚至更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奧維雲網的數據主要是結果端數據,而企業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過程。文建平深知,如何滿足企業對數據的需求,仍是奧維雲網發力的方向。在産品端,公司還沒有真正做到與客戶需求無縫銜接,因此,要在數據升級、産品升級方面下大功夫。
為了補足短板,奧維雲網近日與大灣區金融研究院聯合成立的行銷實驗室正式亮相,該實驗室是面向B2C行業打造的數智化價值流量運營服務平臺,以“AI+大數據”技術為驅動,基於“平臺+數據+AI+運營”的模式,實現服務精準推送和有效轉化。
伴隨多重政策利好持續釋放,數據行業的格局也在重塑。今年以來,政策端明確數據資産可以入表,這從會計要素上表明數據可以像其他生産要素一樣評估實際價值,從而真正帶來資産負債表方面的擴容。
政策的出臺,讓很多問題迎刃而解。例如,數據作為一種資産,不再是包袱;數據從A到B到C進行流轉,過程中均有法可依。文建平也借此機會提出了關於打造行業統一數據標準的共同願景,希望打破數據孤島,消除數據煙囪,提升行業在數據層面交流的效率、合作的品質。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