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5日訊(記者 段思琦)近日,中國網財經記者從中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網獲悉,廣東省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積極開展2021年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取得顯著工作成效,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行動以來,佛山市場監管系統共開展部門聯合執法行動751次,立案查辦相關案件1323宗,結案1083宗,涉案金額28225.85萬元,罰沒金額2934.28萬元,移送公安機關案件56宗。第三批典型案例公佈。
案例一:佛山市精之成特鋼有限公司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案
2021年11月25日,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企業投訴舉報,聯合佛山市公安局依法對佛山市精之成特鋼有限公司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現場發現共有92根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模具鋼(H13)。
經商標權利人辨認,上述帶商標模具鋼(H13)並非其公司生産,是假冒其公司註冊商標的商品,貨值超過300萬元。當事人銷售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模具鋼(H13)産品,構成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佛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92根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模具鋼(H13)採取扣押措施,並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處理。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查辦中。
案例二:陳某某涉嫌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案
2021年9月6日,佛山市市、區、鎮三級市場監管部門聯動,聯合公安部門,依法對位於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的一場所進行檢查,現場檢查發現有産品上標示“adidas”字樣的服裝共21520件、産品上標示“
”圖形的服裝共21900件、産品外包裝上標示“
”字樣、産品上標示“
”的服裝共3980件、標識共165000個,執法人員現場對涉案服裝以及標識進行扣押。經商標持有人鑒定,上述假冒“
”、“
”、“
”以及“
”等商標的成品服裝為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業權的産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相關規定,當事人陳某某涉嫌構成了侵犯他人註冊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上述成品服裝經法定機構價格認定,貨值金額2298萬餘元。由於涉案貨值巨大,涉嫌構成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責任,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目前已將案件移交公安部門處理。
案例三:佛山市優淘雲商科技有限公司傳銷案
2020年5月6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群眾舉報,對佛山市優淘雲商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傳銷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
經查明,該公司通過其“艾尚優淘”APP以網路商城方式銷售“俏麗人營養燕窩羹”,經營模式主要為:參加者支付一定的費用購買“俏麗人”燕窩羹即可成為代理人,此後通過介紹他人加入並購買燕窩羹的方式發展下級代理人,下級代理人再發展下級代理人,代理人根據其直接發展的下級代理人的業績情況按比例獲得提成。2021年9月,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禁止傳銷條例》的相關規定,對該公司作出罰款180萬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四:佛山市禪城鷹豪玩具有限公司生産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産安全的標準和要求的工業産品案
2021年1月28日,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檢驗報告(檢驗結果為不合格)對佛山市禪城鷹豪玩具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
經查明,該公司生産的“新警察巡邏車”玩具抽樣樣本所檢“可預見的合理濫用”測試項目中“可觸及的金屬或玻璃邊緣”和“把手和其他類似的管子”項目不符合標準要求,被判定為不合格。該型號“新警察巡邏車”玩具,當事人至被立案調查時止共生産30台,共獲取利潤300元。當事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的相關規定,屬於生産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産安全的標準和要求的工業産品的違法行為。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責令當事人立即停止生産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産安全的標準和要求的工業産品的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合計35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五:佛山市高明區金海花生油廠生産生物毒素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案
2021年4月15日,高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檢驗報告(檢驗報告顯示,抽檢批次的花生油黃麴霉毒素超標,檢驗結論為不合格)對佛山市高明區金海花生油廠生産的壓榨花生油進行現場檢查,對現場發現該批次花生油44瓶進行了查封。後經檢驗復檢結論為不合格。
經查明,當事人生産生物毒素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的違法所得為36元,貨值金額為1500元。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構成了生産生物毒素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的行為。高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責令當事人改正上述違法行為,並對當事人作出沒收該批次花生油44瓶以及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合計10036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六: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陳海榕水産品檔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花蟹案
2020年12月10日,三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檢驗報告》(檢驗結論為不合格),對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陳海榕水産品檔經營的花蟹(海水蟹)進行立案調查。
經調查,被抽檢的花蟹鎘(以Cd計)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要求,本案中花蟹貨值675元,違法所得180元。當事人違反了《食用農産品市場銷售品質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屬於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違法行為。2021年3月,三水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其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合計218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七:廣東穩德福醫療製品有限公司生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醫療器械案
2021年5月6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檢驗報告》(檢驗結果為不合格),依法對廣東穩德福醫療製品有限公司進行了現場檢查。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成品倉庫內有與涉案産品同批次的600個醫用防護口罩。
經查明,涉案的“醫用防護口罩”,貨值金額9000元,銷售所得7200元。當事人違反了《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的相關規定,屬於生産不符合強制性標準的醫療器械的行為。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沒收“醫用防護口罩”605個以及罰款40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八:佛山市順德漁村餐飲集團有限公司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案
2021年2月20日,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根據抽檢後續處理程式依法對位於佛山市順德漁村餐飲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檢驗報告顯示其經營的菜品“順德年漁村味禮裝盆菜豪華款”“順德年漁村味禮盒盆菜尚品款”大腸埃希氏菌項目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經核查,認定當事人違法所得為1590元。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定,屬於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的違法行為。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合計5159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九:佛山市中保藥業有限公司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案
2021年11月3日,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職權對佛山市中保藥業有限公司的經營場所進行監督檢查,執法人員隨機抽查藥品阿莫西林膠囊,在當事人電腦系統上查詢上述藥品阿莫西林膠囊購進40盒,銷售17盒,庫存23盒。上述藥品按藥品分類管理規定為處方藥,執法人員現場未查詢到當事人銷售1盒上述藥品時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開具的處方單。
當事人作為藥品經營者,其未憑處方銷售處方藥的行為,違反了《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以及警告的行政處罰。
案例十:佛山市谷源香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誌名稱案
2021年7月13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線索,對佛山市谷源香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上涉嫌擅自使用“馬壩油粘米”地理標誌産品名稱進行銷售的違法行為進行檢查。經現場檢查發現該公司記憶體放有外包裝袋上標注有“馬壩油粘”、“産品名稱:馬壩油粘(大米)”等字樣的大米60包,公司法定代表人吳某稱上述大米是由其公司生産的,但現場未能提供合法使用“馬壩油粘”地理標誌産品名稱的證明文件。
經查明,當事人購進産自江西省的黃花粘米,並自2020年10月15日起,以上述黃花粘米為原材料生産外包裝袋上標注有“犀仔谷源香?、馬壩油粘MABAYOUZHANMI、佛山市谷源香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等字樣的“馬壩油粘”大米用於銷售。至2021年7月13日被檢查發現止,共獲利3037.50元。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地理標誌産品保護規定》的相關規定,屬於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誌名稱的違法行為。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擅自使用或偽造地理標誌名稱的違法行為、沒收違法生産的“馬壩油粘”大米60包、沒收違法所得及罰款合計33037.5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十一:佛山市譽宴餐飲有限公司設置最低消費案
2021年5月21日,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依法對佛山市譽宴餐飲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執法人員對當事人擺放在前臺的一本《嘉賓訂席簿》進行核查時發現其中記錄有“低消380”、“低消680”、“低消480”等內容,當事人涉嫌在經營過程中設置最低消費。
經調查發現,當事人經營場所內設置有“V1”、“V2”、“V3”、“V5”、“V6”5個包房。自2020年10月1日開始,當事人在經營中設置V1”、“V2”包房的午市和晚市最低消費額680元,“V3”、“V5”、“V6”包房的午市和晚市最低消費額380元,“V1”、“V2”包房的早茶最低消費額480元,“V3”、“V5”、“V6”包房的早茶最低消費額280元的消費標準,並在消費者預訂包房時提出最低消費要求。當事人在提供餐飲服務的包房設置最低消費的行為,違反了《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第十二條“禁止餐飲經營者設置最低消費。”的規定,禪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作出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設置最低消費違法行為,並罰款1000元的行政處罰。
案例十二:淩某某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案
2021年9月2日,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根據線索,聯合公安部門、社區居委等單位對南海區一齣租屋進行執法檢查。現場發現存放有大量印有各種知名酒類商標標識的空酒瓶、瓶蓋、紙箱、紙盒、標簽紙等産品,産品外觀分別印有
等多個註冊商標標識;以及印有知名酒類商標的紙箱、紙盒、瓶蓋等産品,酒瓶打磨機、鐳射噴碼機、壓蓋機等工具。涉案人員淩某某等三每人平均無法提供合法使用上述註冊商標標識的授權資料也無法提供上述商品的進貨來源資訊。
經查明,當事人自2020年8月始,從事洋酒酒瓶回收、貼標銷售活動。當事人從淘寶網上購買需要的酒瓶、標簽、瓶蓋等制假材料,收到材料後,進行重新清洗打磨貼標包裝,組合為盛裝酒類産品的成套産品進行銷售,涉及侵權註冊商標標識20種,侵犯註冊商標標識專用權的産品24124個。當事人涉嫌構成非法製造、銷售非法製造的註冊商標標識罪。南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將本案及涉案物品一併移送公安部門進一步調查處理。
(責任編輯:李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