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論壇(IFF)學術委員、中國國務院參事湯敏4日在參加國際金融論壇第18屆全球年會時表示,在中國提出的“雙迴圈”新發展格局下,有三大具體抓手值得關注。
一是讓生産、生活必需品的産業鏈、供應鏈向西部欠發達地區轉移。他指出,生産、生活必需品的産業鏈多是勞動密集型産品,正在大量地向國外轉移。與其讓這些産業轉到國外去,還不如轉到中國西部欠發達地區去。目前,西部地區有三個主要優勢,包括仍有部分勞動力可以利用,同時這麼做也能降低西部勞動力因出遠門務工産生的交通和住宿成本,在西部製造的商品通過中歐班列還能節省運輸成本。
二是要充分利用跨境電商和新零售模式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他指出,儘管有聲音認為現在傳統供應鏈都掌握在外國的大公司手裏,但事實上中國也可以通過創新的銷售模式,將被動化為主動。尤其可充分利用現在新的跨境電商、網紅帶貨等新零售、新模式開闢中國製造的新希望。
三是關注10億中低收入人群的大市場。他指出,目前中國有4億的中産階層市場,但除去這部分群體,還剩10億的中低收入人群市場。在他看來,這10億中低收入人群的市場還有巨大發展潛力,未來的15年裏,有相對一部分人將變成中産階層,市場空間巨大。為充分開拓這部分群體的消費潛力,關鍵在於提供好的産品和對的産品,實現産品和服務的平民化。
怎麼才能實現産品和服務的平民化,他認為有兩個關鍵點。一是去掉現有産品和服務中不必要的功能,以大大地減低産品成本。二是要瞄準低收入人群的痛點和剛需,把這些因素加入産品裏。尤其可針對農村市場群體專門設計一些産品。在他看來,將這些市場做好了、佔好了,一樣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