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將一定程度取決於資訊資源的佔有程度。”23日,在浙江杭州舉行的2021中國數字鄉村産業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資訊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趙春江提出,應著力提升農村“新基建”發展速度,實現數字技術與農業的深入融合,通過打造數字鄉村實現城鄉均等化目標。
在趙春江看來,由於當前中國農村地區的農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程度仍不高,且城鎮化農村勞動力短缺、人工成本增加、農業勞力老齡化高等客觀情況的存在,導致農業生産效益低,農民“增産不增收”等問題亟待解決。
“中國鄉村正在經歷農村人口的結構性變化,農村人口倒挂和農村空心化現象並存。要充分利用國家的數字經濟優勢推動鄉村社會跨越式發展,如實現數字技術對農業全産業鏈的滲透,讓數字化為鄉村産業振興提供特色産品的上行渠道。”趙春江説。
而上述願景的實現離不開農村“新基建”的加速推進。他提出應加快農村大數據與綜合資訊服務平臺建設,推進鄉村資訊基礎網路設施改造升級,完善農村電商配套基礎設施(如農産品冷藏設施等),在農村地區建設若干數字經濟實體,培育親農惠農的鄉村新業態。
“應將資訊基礎設施納入鄉村建設行動,與城市同步規劃建設,並將鄉村治理公共服務納入數字化一張圖進行有效管理。”中國農業農村部市場與資訊化司司長唐珂建議,應支援和規範發展農産品電商平臺,降低交易成本,完善價格機制。
從數字化賦能農業生産角度來看,中國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尹成傑建議要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提高智慧農業服務的産業化程度,以此促進智慧農業服務體系的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現代化,助力實現鄉村振興目標,讓中國農業走上世界舞臺。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