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資管新規頒布,“去通道、破剛兌”逐漸成為行業主旋律。儘管降低融資和通道業務在防範行業風險、避免行業盲目擴張帶來風險隱患、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作用明顯,但由於通道和融資類業務是信託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壓降也給信託公司帶來難以避免短期陣痛。此背景下信託公司主動謀求轉型,並按照監管引導方向,積極培育投資信託、服務信託、財富管理信託等業務發展機遇。中國網財經力邀業內專家學者特別推出“連線信託大咖 洞悉行業前沿”欄目,探討新發展格局下信託行業的轉型方向及業務前沿。

翟立宏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博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信託業協會非會員理事,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管協會研究評審專家。

感知行業發展脈搏 諫言業務轉型方向

整體來看,信託行業的監管需要充分尊重各國信託業發展所處經濟發展階段和法律制度建設實際。針對優勢與短板,信託行業應當“揚長補短”,積極培育綜合化財富管理服務能力。

記者|鹿凱


剛剛過去的2020年,在疫情及經濟下行壓力疊加影響,同時伴隨《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等監管新規出臺,信託業也迎來一個關鍵期。不久前,結束的信託業年會上,包括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在內,都對信託行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結合信託行業最新轉型方向,本期中國網財經特邀請到,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理財研究所所長、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信託業協會非會員理事、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保險資管協會研究評審專家翟立宏參與討論,在接受中國網財經專訪時,翟教授表示:“只要方向正確,方式得當,假以時日,信託行業風險將逐步出清,信託機構主業也會更加突出,發展將更加規範。”


《中國網財經》:您好,翟教授,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網獨家專訪。伴隨新年的鐘聲, 2020年也漸漸成為回憶。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裏,您覺得除了疫情對信託業影響外,還有能些影響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翟立宏:回溯這不平凡的一年,我想從宏觀、政策和行業這三個角度來講。


1. 宏觀環境:對信託行業未來影響深遠


今年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十分顯著,信託行業也不例外。除疫情的直接影響因素之外,2020年的宏觀環境有較多令人印象深刻地方:


國際上,中國國力和聲譽得到提升,經濟實力進一步增強。例如近期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發佈報告,按照名義GDP總量測算,預計中國在2028年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比此前預測的時間提前了五年。


國內有四點:


一、今年家庭和企業杠桿率水準抬升較明顯,地方政府債務亦在總量和期限兩個方面有所增加,社會總體資産負債結構加快優化壓力有所加大,管控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難度也相應加大;


二、房地産市場管控增強,總體房價平穩;


三、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大趨勢之下,這一點在今年進一步得到驗證;


四、形成了“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發展格局。 以上宏觀環境皆對信託行業的未來展業模式和資産結構有著深遠影響。


2. 監管角度:監管環境趨嚴


儘管資管新規延期一年,但今年信託行業監管環境依然趨嚴,監管層各項舉措皆在促使信託行業“回歸本源”,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年初,監管表示全年壓降融資類信託規模為1萬億元,意味著相關業務總體壓降比例為2019年基數的20%左右。從前三季度的數據來看,融資類餘額壓降5千億元,規模可觀,但壓降壓力尚存。


匹配信託行業嚴監管的基調,今年出臺了較多法律法規:


《信託公司股權管理暫行辦法》強化了信託公司股權穿透,對股東關聯交易情況進行了嚴格規定。


資金信託新規徵求意見稿主要明確了信託公司非標佔比50%的限制、資金信託定位為私募、徹底禁絕非標資金池、嚴格限制客戶集中度。


修訂後的《中國銀保監會信託公司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發佈,為信託公司的展業前景指明方向。


正式發佈的《標準化債權類資産認定規則》亦對信託公司的展業模式有較大影響,將促使信託公司大力推動“非標轉標”轉型進程。


此外,11月銀保監會表態將推動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為養老信託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3. 信託行業環境:呈現積極的變化態勢


在宏觀環境和監管政策因素影響下,我們注意到今年信託行業的兩大變化:


一個是信託資産餘額緩步下降。根據信託業協會數據,截至3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産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千余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維持著2019年3季度以來溫和下降的態勢,預計2020全年的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産餘額將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


另一個是信託資産結構優化。3季度末的投資類信託業務規模的上升幅度較2季度更加明顯,呈現加速提升的態勢,與此同時,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加速下降。


此外,從行業格局來看,信託資産規模愈加向頭部集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信託資産餘額集中度提高,排名前20%的信託公司集中了行業一半的管理資産;二是新增信託資産的能力進一步分化,説明頭部信託公司在創新業務模式和探索行業方向等方面能力更強,未來發展的優勢將更穩固。


《中國網財經》: 2018年以來一系列監管新規推出,年會上黃洪副主席對信託業提出包括服務實體經濟在內七個主要發展方向,經過兩年多摸索,您覺得信託業轉型方向主要有哪些?


翟立宏:2018年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黃洪副主席總結了信託業發展應聚焦的七大方向:


2018年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黃洪副主席總結了信託業發展應聚焦的七大方向:


一是要堅持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二是要堅持發展具有直接融資特點的資金信託,發展以受託管理為特點的服務信託,發展體現社會責任的公益(慈善)信託;


三是要堅持高品質發展,繼續推動行業深層次改革、全方位創新和高水準開放;


四是要堅持信託本源,培育高尚厚重的信託文化,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專注信託主業;


五是堅持標本兼治,夯實制度基礎,突出重點領域,堅守風險底線,切實加強信託監管能力建設;


六是堅持德才兼備,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隊伍;


七是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託事業領導。


在今年12月的信託業年會上,黃洪副主席用“意識不牢、守正不足、忠實不夠、專業不強”四個詞來點評當前信託行業,並指出當前信託行業存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受託人文化不成熟、受託人職責不清晰、受託人定位有偏離等。


由此可見,近兩年來監管部門對信託業轉型的方向和要求一以貫之,這同時也是業界和學界對信託行業轉型方向基本共識,那就是要在堅持和加強黨對信託信託事業領導前提下,整個行業要做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回歸信託本源,培育良好信託受託人聲譽,體現專業屬性。


《中國網財經》:信託業重新展業已接近不惑之年,期間歷經6次整改。最近,有人提出行業在經歷第7次整改;在不久前結束的信託業年會上,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表態,“目前是信託第七次行業整頓。”對此您怎麼看?


翟立宏:我國信託業在改革開放後重新恢復運營,至今已有40多年,這期間信託業務由於定位不夠清晰,整體發展較為粗獷,各類風險也常伴左右,監管已為此推動6次整改,來規範行業發展。受此影響,信託行業準入門檻持續提升,機構定位進一步明晰,機構數量由最多時的1000多家縮減至目前68家。


不過,近年來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2020年以來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衝擊較深,信託資産不良規模和不良率持續攀升,部分信託機構接連爆發大額兌付風險,使得整個信託行業聲譽受到衝擊。信託行業“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任務依然艱巨,進行一定程度的整治確有其必要性和緊迫性。


但同時也應看到,無論是在實踐發展層面還是在理論認知層面,目前信託行業在金融體系乃至社會經濟中的功能定位與整體作用都不能與前幾次行業整頓相提並論。當前,信託行業“非標轉標”已成基本共識,壓降融資類信託業務規模仍在路上,發展服務信託、慈善信託等信託本源業務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可以預見,只要方向正確,方式得當,假以時日,信託行業風險將逐步出清,信託機構主業也會更加突出,發展將更加規範。


《中國網財經》:銀保監會信託部主任賴秀福對信託業監管提出堅持“治亂象、去嵌套、防風險,打好攻堅戰”的總要求。您覺得未來監管要求,會和現在有哪些異同?


翟立宏:一方面,國內信託行業歷經多次整頓、嚴監管,監管初衷始終是嚴格管控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鼓勵合法合規的信託公司發展壯大,引導信託機構聚焦主營主業,回歸信託本源。嚴監管是主線,也會是未來監管主基調。


另一方面,受到宏觀經濟形勢影響,監管在業務實踐方面會有所側重,例如2018年對於信託業務的監管側重於貫徹資管新規要求,統一治亂象;2019年側重鞏固治亂象成果、促進合規建設;2020年更加關注行業風險處置。與此同時,監管在風格上也會更加精準,更加注重有效性。此外,監管在方式上會更加規範透明,2020年1月銀保監會出臺了《中國銀保監會規範性文件管理辦法》,未來窗口指導有望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公開規範性文件。


《中國網財經》:您覺得海外監管是否有可借鑒之處?


翟立宏:整體來看,信託行業的監管需要充分尊重各國信託業發展所處經濟發展階段和法律制度建設實際。海外信託業發展更早,相對更加成熟和規範,有諸多值得國內信託業監管借鑒地方,如相對完善的信託法律規制體系和相對明確的監管許可權,相對多元、包括專營兼營的信託業態模式,相對靈活、容忍或鼓勵創新的信託業務監管方式等等。但中國信託業的發展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成長軌跡,其監管更多還是要在堅持信託制度功能定位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


《中國網財經》:從您多本著作和研究方向來看,您近年來的研究集中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信託行業、資産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之前您也提到信託公司如何打造綜合化財富管理服務能力,是未來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那您覺得與其他資管子行業相比,信託行業在這方面優勢、劣勢有哪些?具體該怎樣做?


翟立宏:信託行業在發展綜合化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具有多方面優勢。首先是其對信託制度理解和運用具有先發優勢,在充分利用信託制度財産獨立、風險隔離、跨代規劃等綜合功能方面有較深厚積累。與其他行業的資管機構相比,在我國現有法律框架下,信託行業在發展家族信託、養老信託等綜合財富管理業務方面具有比較優勢。二是靈活的跨市場資産配置政策優勢。在現行規制政策下,信託公司依然具有橫跨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實業投資工具優勢,有利於其進行大類資産配置以及産品跨市場組合。三是産品和服務的創新優勢。信託公司可以基於現有的業務基礎進行産品的個性化創設和功能性擴展,根據客戶的不同特徵和不同需求創造出個性化産品和服務。


但同時也需看到,長久以來,很多信託公司在業務佈局方面偏向於非標債權投資領域,在發展標準化業務、資産配置和服務信託等方面的主動管理能力和投資研究能力較弱,專業化人才儲備、科技系統建設等方面均存在短板。


針對上述優勢與短板,信託行業應當“揚長補短”,積極培育綜合化財富管理服務能力。“揚長”就是要充分利用信託資産配置靈活廣泛等制度優勢,加大信託産品和服務創新開發力度,加強産品和服務協同作用,豐富信託産品和服務類型,以更全面地發揮綜合化財富管理運作優勢,滿足不同客戶多樣化與個性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補短”就是要增強主動管理能力,注重財富管理團隊培養與資訊科技配套能力建設,提升專業化管理水準,著力打造專業服務團隊,增強綜合化服務能力,打造市場核心競爭力。


《中國網財經》:值此新年伊始,您對2021年的信託業有哪些展望和期許?您又對中國信託行業有哪些祝福呢?


翟立宏:新的一年裏,我們希望信託行業的發展能延續和強化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是信託文化建設進程加快。信託文化是信託公司保持長期健康發展生命之源,是推動行業穩健發展持久力量。我國信託文化建設應以夯實信任基礎、強化信義責任、重塑信託形象、提高信用效率為目的,以促進信託業轉型發展、回歸本源,更好地體現信託業的使命與宗旨。


二是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更大。信託投資範圍廣泛,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且過去一年信託行業通過壓降通道、整治資金空轉等系列措施,持續引導資金回流實體經濟,實現信託業與實體經濟的良性互動。未來,在監管政策持續指引下,信託行業支援實體經濟渠道和方式不斷豐富,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也將更強。


三是與金融科技結合性更高。金融科技對信託行業發展有著良好的正向促進作用:一方面能夠優化和創新信託經營模式和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為信託行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另一方面金融科技能夠快速捕捉數字經濟時代市場需求變化,有效增加和完善信託行業産品供給,提高信託服務能效。


展望來年,我對信託行業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祝願各家信託公司在新的一年裏破局創新,穩健前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


《中國網財經》:最後,隨著時鐘不知不覺中奏響2021的樂章,在新年伊始之際,再次感謝翟教授接受我網專訪,另外請允許我,謹代表中國網財經中心金融事業部全體同仁祝翟教授新年快樂,桃李滿天下!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finance@china.org.cn    電話: 86-10-82081166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