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人社部等五部門聯合發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以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加速推進。各大機構均在第一時間啟動個人養老金業務。11月29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國壽壽險、太平養老、國民養老等公司陸續售出首單個人養老金産品。
除了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特定養老儲蓄等專屬的個人養老金産品已陸續上市發售,各類産品同臺競技,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到底有什麼優勢?與其他産品相比有何特色?參與人又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
線上渠道正在搭建,4款産品需雙錄
根據北京商報記者此前報道,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共有6家保險公司7款産品入圍。其中,國壽壽險、人保壽險、太平人壽、太平養老及國民養老分別有1款産品,泰康人壽有2款産品。
從銷售情況來説,目前國壽壽險、泰康人壽、太平養老、國民養老等公司陸續售出首單個人養老金産品。國壽壽險更是已實現36家省級分公司個人養老金産品出單,覆蓋所有先行地區。
對於個人養老金的參與人來説,如果想要購買保險産品,需要去哪投保?北京商報記者梳理髮現,目前國壽壽險的産品可通過中國人壽壽險App線上投保,太平養老的産品可通過微信小程式福享太平投保。
除了保險公司自營平臺,國民養老的産品和泰康人壽的兩款産品已經在招商銀行App個人養老金專區上線。不過,首次投保需要進行雙錄,需要聯繫保險代理人或去銀行網點,參與人不能線上自主投保。人保壽險有關負責人則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該公司的産品,在先行試點城市(地區)客戶可聯繫當地人保壽險業務人員諮詢及辦理投保。也就是説,目前有4款産品首次投保需要線下通過銀行或保險代理人雙錄。
雙錄雖然能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但首次購買不能自主投保或也使程式更加繁瑣。對此,首都經貿大學保險係副主任李文中表示,由於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保險期限長,合同雙方的糾紛可能會在訂立合同很多年之後出現,要求首次購買時進行線下雙錄,對於保護消費者權益,減少合同糾紛,保障保險業務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定與要求也會被少數消費者視為麻煩,會質疑這樣做的必要性以及是否會存在個人隱私洩露,也會影響到參與人購買慾望。”李文中指出,對於多數參與人來説,應該能正確理解雙錄要求的目的與作用,也能夠配合産品銷售機構與人員做好雙錄。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保險公司也在積極搭建線上投保渠道,有保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其線上官網自主投保的功能已經在加急開發中。
長期優勢明顯,兼顧收益和保本
除了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特定養老儲蓄等專屬的個人養老金産品已陸續上市發售,各類産品同臺競技,對於參與人來説該如何選擇?
“從産品種類選擇來看,參與人要了解自己的承受風險能力,清楚自己退休時間,當然也要充分了解所投産品是否保本以及收益情況。”一位資深保險代理人向北京商報記者分析。
那麼,首批入圍的這7款保險産品收益如何?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這7款産品此前已經參與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自試點啟動以來,其投保簡便、收益穩健、繳費靈活等特點已逐漸被市場認可和接受。從已經公佈收益情況的4款産品來看,均取得了較高的收益水準。
在實踐過程中,該類産品設置了進取型賬戶、穩健型賬戶兩種收益模式供參與人選擇,從結算利率來看,穩健型賬戶2021年年化結算利率均在4%-6%之間,進取型賬戶結算利率在5%-6.1%之間。
收益可觀的同時,個人養老金保險還兼顧保本,據了解,不論是穩健型賬戶還有進取型賬戶,都有最低保證利率,前者一般大於2%,後者一般為0%,也就是説,即使進取型賬戶,也能達到保本的要求。
養老保險産品還有其他養老金融産品難以匹敵的長期優勢。根據銀保監會發佈的《關於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保險期間不得短于5年。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指出,保險期間不短于5年的要求,一方面體現強化養老保險産品長期屬性的監管和政策導向,另一方面也沒有對保險期間做過長的規定,使得保險産品與養老基金、養老理財等産品期限類似,有利於不同行業在大致相同的規則下公平競爭。
“保險業可發揮産品、分散長壽風險、與養老服務有機結合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升長期養老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成為第三支柱發展的核心力量。”朱俊生如是分析。
或適合中年人,投資期限長收益更多
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對投保年齡的要求比較寬鬆,從嬰幼兒到老年人都可以購買。但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的風險偏好不同,不同年齡群體的經濟狀況也有較大差異,哪類人更適合兼顧保本和收益的保險産品?
“保險在長期投資方面優勢更明顯,賬戶內的資金可隨著投資收益增長複利遞增,對於參與人來説,持有時間越長收益越高。”從收益角度,上述保險代理人認為,相較于老年人,年輕人和中年人更適合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
李文中也表示,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雖然是風險分攤功能,但是養老保障主要還是依賴其儲蓄性,也就是早期投入資金的增值。同時,保險公司在長期資金投資運用上更有經驗,如果從資金增值的角度看,越早購買越能夠享受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所帶來的增值收益。
不過,從風險轉移和資産規劃的角度,李文中表示,參與人年齡過大時,幾乎沒有資金積累時間,投保意義不大。對於多數年輕人,甚至青少年來説,年齡太小意味著自己未來的人生軌跡不確定性越強,這本身也是一種風險,養老保障的需求往往沒有那麼強烈。因此,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或更適合中年人購買。
和養老儲蓄、公募基金相比,保險産品本身條款複雜,對於參與人來説,在投保時應該謹慎對待,李文中表示,參與人需要注意三方面問題,一是産品的保證利率,不同産品的保證利率差異較大,消費者需要根據自己的風險偏好選擇。二是保險公司的投資管理能力,消費者需要參考每家保險公司過去的投資管理能力進行産品選擇,畢竟投資能力越強的公司未來的實際結算利率可能越高。三是初始費用,不同的個人養老金保險産品的初始費用不同,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責任編輯:孟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