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能夠完善脫貧長效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築牢持續穩定脫貧的根基。
保險業通過發揮杠桿和資金融通功能,放大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為扶貧産業鏈注入“活水”。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地處我國深度貧困地區,當地高寒缺氧,牦牛和藏係羊是牧民家庭的“命根子”,但該地區頻發的雪災卻常常給牧民帶來嚴重損失。為此,中國太保旗下子公司安信農保推出業內首款藏係羊牦牛降雪量氣象指數保險,將農業保險首次送到了人煙稀少的“生命禁區”。該保險在首個試點年度,項目簡單賠付率達212%,承保的45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獲賠逾3000元。
中國太平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馬欣表示,要建立精準扶貧長效機制,將“授人以魚”與“授人以漁”相結合,推動産業扶貧變“輸血”為“造血”。
“保險業通過發揮自身優勢,精準對接貧困人口的保險需求,做實主業扶貧,創新扶志、扶智幫扶模式,不斷推進智力扶貧的廣度和深度。”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保險業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結合起來,能夠完善脫貧長效機制,促進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産業發展,築牢持續穩定脫貧的根基。
今年以來,保險業繼續發揮保險主業優勢,創新扶貧方式,夯實脫貧攻堅工作基礎,踐行保險業的責任和使命,全力擔當社會發展的“助推器”與“穩定器”。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31028億元,同比增長13.04%。在賠款和給付支出方面,前8個月,保險業總賠款為8290億元。
中國平安以“智慧扶貧”為核心,運用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積極構建多元化扶貧場景,以科技賦能扶貧。據了解,中國平安面向“村官”“村醫”“村教”,啟動“三村工程”作為整體扶貧規劃的重要載體和舉措,推動産業扶貧、健康扶貧和教育扶貧。
“在産業扶貧中,平安創新推出的全國首個全産業鏈保險深度介入‘平安扶貧保’,通過‘保證保險+貼息’的形式,實現扶貧資金的‘免息免擔保’,降低貧困人口參與的門檻,撬動扶貧資金順暢運行。該模式已在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省份複製推廣。”平安財險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六一説。
此外,還有的保險機構運用“保險+期貨”的産品機制,幫助解決貧困農戶因自然災害導致歉收與農産品滯銷所造成的收入下滑等問題。儘管模式不同,但保險機構採用多元化的方式實現精準扶貧,發揮了保險保障的優勢及業務協同的特點。
同時,保險行業扶危濟困的天然屬性,與扶貧理念非常契合。保險業通過發揮杠桿和資金融通功能,放大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為扶貧産業鏈注入“活水”。可以説,在服務脫貧攻堅戰略、保障改善民生等方面,保險業起到了重要作用。
“保險業要持續充分發揮風險保障作用,進一步加大幫扶力度,做好服務鄉村振興和助力脫貧攻堅的工作。”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一方面,要強化保險機構風險保障功能,推進保險服務鄉村振興專業化機制建設,實施保險服務鄉村振興差異化監管,加強涉農類保險産品管理,研究涉農類保險産品分層管理;另一方面,加強銀行保險機構鄉村服務融合力度,在服務渠道等方面發揮合力,更加便捷有效地提供基礎金融服務。
(責任編輯:程宇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