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報 記者 張柳靜
隨著資管新規落地,銀行理財正式步入“真凈值時代”。理財産品凈值波動不僅公開透明,也會隨著市場而波動,甚至出現虧損的可能。因此在保本型理財産品退出市場、無風險利率持續下行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投向了公募基金。不過,2022年開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濃厚的避險情緒,前期表現較好的高景氣賽道波動劇烈,板塊行情繼續分化。震蕩市場下,普通投資者又該怎樣投資基金呢?
新基金銷售有點“冷”
“跌麻了,最怕看到基金上熱搜。”基民李小姐向記者感慨道。剛開年的第一週,她就虧了1萬多,“以前基金挺好賺錢的,但2021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2022年以來,一直在跌。現在不想著賺錢了,只想回本”。記者了解到,跟李小姐有同樣想法的基民不在少數。
2022年以來,基金頻頻跌上微網志熱搜。不少基民表示,“綠成一道極光,只剩我紅了眼眶。”除了基民外,基金經理也“坐不住”了。西部利得基金經理盛豐衍就發微網志表示,“這幾天跌得都不敢去丈母娘家蹭飯了。”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主動偏股基金今年以來平均下跌5.7%,不少基金跌幅更是超過10%。
今年以來,上證指數下跌2.24%;深證成指下跌4.38%,跌幅已超出2021年全年漲幅;代表成長風格的創業板指大跌7.42%;代表藍籌白馬的上證50、滬深300延續2021年走勢繼續下行,跌幅分別為2.66%、3.24%。
據了解,每年初都是基金公司新基金髮行的重要備戰節點,多數基金公司在年前就會開始積極籌劃發行,並在銀行、券商等各種銷售渠道加碼預熱,以期待新年贏得“開門紅”。
不過,相比去年的火爆銷售場景,今年的新基金銷售卻有點“冷”。據悉,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持續調整,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新基金募集。
數據顯示,截至1月18日,2022年以來共有53隻基金成立,發行份額301.06億份,平均發行份額6.54億份。而在2021年1月,新成立基金133隻,發行份額5306.73億份,其中近40隻基金(A、C份額合併)一日售罄。
基金經理“掏腰包”自購
回顧來看,2021年開年首周5個交易日內就誕生了8隻“日光基”,其中5隻基金吸金規模更是超過百億元。然而,2022年開年以來,“日光基”“百億基”的場景卻未能重現。如今,1月份已過半,當月新成立基金份額還不足去年1月份新基金髮行份額的十分之一。
對此,申萬宏源證券(000562)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表示,近期市場持續波動,賺錢效應下降,投資者觀望情緒加重,是導致基金髮行遇冷的主要原因。“A股開年以來的震蕩行情,以及對今年股市的預期,也打壓了投資者認購新基金的熱情。”他説。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少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也拿出真金白銀來為自家産品背書,提振市場情緒。比如,南方基金以2億元自購南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聯接基金;博時基金以1000萬元自購旗下博時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聯接A。
基金經理方面,1月4日,金牛基金經理李曉星和張萍聯合掌舵的銀華心興三年持有期基金髮行,兩位擬任基金經理分別出資200萬元、100萬元跟投新基金。1月6日,匯添富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聯接基金的基金經理吳振翔也公告表示,自己出資100萬元認購本基金。同日,博時基金自購旗下博時恒生港股通高股息率聯接A,金額為1000萬元。
1月10日,上投摩根投資總監杜猛管理的上投摩根沃享遠見一年持有期基金啟售。同日,公告顯示,基金經理杜猛本人擬於募集期內出資500萬元認購該基金。1月11日,華安優勢精選基金(A/C)正式發行,擬任基金經理盛驊擬在發行期內自購500萬元。
2022年基金怎麼投?
今年伊始,A股市場持續震蕩。對於很多投資者來説,最關心的莫過於全年走勢會如何?又該採取怎樣的策略來投資基金?在業內人士看來,最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短期股價波動,抓住優質龍頭股長期投資機會。
首先,投資者該如何看待短期股價的波動?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
記者表示,如果去研究短期股價波動,投資者是跟不上市場變化的。不要過度關注短期股價的波動,短期股價除了能告訴你以什麼樣的價格買入好公司之外,沒有別的任何意義。
在楊德龍看來,雖然大家做不到不去關注短期股價的波動,但是降低看盤頻率,是克服短期行為的一個重要方法。“建議大家不要盯著盤面看,而是要多花時間和精力看公司的研究報告、行業的分析報告、宏觀策略方面的文章,同時也可以多看一些經典的投資類的書籍來提高認知。”楊德龍指出。
展望2022年權益投資市場,天風證券(601162)首席策略分析師劉晨明認為,在2022年信用擴張背景下,剩餘流動性更充裕,A股估值整體有支撐。未來半年,指數區間震蕩,調整為春季躁動打開空間,二季度可能再次調整。
配置方面,劉晨明表示,白酒、醫藥等白馬核心資産及金融、地産這類大盤股,2022年都暫時不具備趨勢性機會,這種情況下,預計中小盤佔優的風格尚未結束。未來小盤股的風格主要依託于從新能源到5G應用端等産業趨勢的交替推進。
楊德龍則建議,“還是配置價值投資類的基金,包括優質龍頭股、新能源、消費等價值投資類的基金,因為今年可能是價值投資的大年,優質龍頭股會迎來價值回歸的機會。”
投資建議
基金投資要做好四方面
1.不要借錢買基金
在投資之前,投資者要對自己的基本資産情況,如可投資資金量、風險承受能力等進行盤點,確定投資需求,按照計劃進行投資,切忌借錢買基金。股神巴菲特曾經説過,“借錢炒股是一條不歸路”。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借錢炒過股。就連他的第一筆投資資金,都是依靠自己賣報紙送牛奶積攢起來的。同理,基金投資也一樣。
2.選擇優質基金
選擇基金時,不要只看短期排名,還要兼顧基金經理和平臺。長期投資的過程必然會經歷起伏,這時候要選擇能力突出、自己又很了解且信任的“隊友”。而選擇基金,尤其是主動權益基金,基金經理長期業績和基金公司管理能力便顯得尤為重要。
3.與市場保持距離
《聰明的投資者》一書中將股票市場比喻成喜怒無常的“市場先生”。有些投資者將基金當股票炒,沉溺其中,不自覺就受到了“市場先生”的影響,迷失在貪婪恐懼裏,甚至慢慢養成了“多動症”:天天盯盤,追漲殺跌,頻繁申贖。長期來看,這種操作卻對收益沒有多大貢獻,可謂是費力不討好。短期市場的波動難以預料,因此,普通投資者還不如與市場保持一定距離,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
4.堅持長期投資
基金投資上有個奇怪的現象:基金公司賺錢,基民不賺錢。在2021年,某基金銷售平臺就發佈了一份報告,展示了基民的盈虧情況。數據顯示,持有基金時間在3個月內的基民,盈利超過5%的人僅有14%,而虧損超過5%以上的卻高達58%;反觀持有基金時間在3年的基民,盈利超過5%的足有95%,虧損的僅有5%。可見,做時間的朋友,堅持長期投資才是打開基金投資的最好方式。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