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中的“開門紅”沒有出現,基金遭遇“雙重寒流”襲擊。就在2022年到來之際,伴隨著股市的持續調整,基金預期中的“開門紅”不但沒有出現,反而遇到發行低迷、業績不佳的雙重打擊,而對於手足無措的投資者來説,今年的基金投資又將面臨嚴峻挑戰。
雙重打擊不期而至
所有的期望,伴隨著股市的調整,呈現出了另外一個畫面,對於基金行業來説,這註定是一個令人難忘的開年,不但預期中的發行開門紅沒有出現,甚至就連業績也出現連續重挫。
發行市場開年不利,出乎大多數公司的預料。去年初,基金髮行一日售罄、爆款、比例配售等火爆情形歷歷在目,而在今年初,這一切至今沒有出現。
最新數據顯示,包括正在發行或已經發佈發售公告的基金,目前數量高達245隻,從這個數據不看看出,新基金髮行市場的擁擠狀況,但發行結果卻是大跌眼鏡,儘管多位明星基金經理助陣,但發行市場整體冷清,一日售罄的狀況一去不返。今年一月份時間過去三分之二,僅有區區53隻基金成立,總募集金額僅為300億元,就連去年1月份發行金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由任相棟管理的興證全球合衡三年持有基金,接近60億元的發行金額,也是1月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基金。
再看整體業績,凈值大跌成為開年一景。數據顯示,截至1月19日,權益類基金今年以來算術平均收益率為-3.5%,以新能源為首的前期熱門行業調整幅度較大,近40隻權益類基金跌幅超過10%,同期業績飄紅的基金也不過600多只。
重點關注兩條主線
對於開年的這波股市調整,博時基金董事總經理兼權益投研一體化總監曾鵬指出,擁擠並不等於泡沫。當前市場下跌的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年這些景氣賽道大幅上漲,籌碼相對擁擠,一些個股的估值也相對透支了1-2年內的成長預期。但站在當前時點,一批高成長個股會利用2022年的業績高增長消化估值壓力,在市場下跌過程中已經重新回落到合理估值區間。
同樣,海富通國策導向混合基金經理胡耀文表示,這主要與逆週期板塊的部分數據低於預期有關。目前來看,市場的主線還不太明確,他將主要在穩增長、新賽道,兩條主線做靈活配置。胡耀文認為,短期來看,如果未來沒有出現大幅的數據、政策超預期,那麼成長風格或將重回強勢。看未來一個月,部分賽道股業績的成長性或會明顯地優於傳統週期,體現在一季報和年報上,今年的市場風格切換或會比較頻繁。
不宜過於聚焦賽道
上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基金分析師劉亦千的最新報告指出,今年理財資金有望繼續流入權益資産,推動權益資産估值;海外“降通脹”,國際權益短期風險上升;降成本,利好國內中下游企業;“穩增長”,貨幣、財政雙寬下將支撐股、債兩市估值。
對於今年的基金投資策略,劉亦千建議,在資産配置頂層設計時,一方面應當在綜合考慮各類資産性價比和合理風險承擔水準,在此基礎上更加注重大類配置的均衡;另一方面應當比以往更加注重確保組合的流動性。基金因具有嚴格投資範圍、投資比例、投資杠桿的約束等制度性優勢,更加適合大眾投資者配置,建議投資者可儘量借助基金産品來實現多元化的配置。在具體品種的選擇上,他建議:
權益基金,戰略精選投資相對分散、具備選證能力的長期績優基金;戰術上關注“十四五”、“穩增長”帶來的相關投資機會,注重基金經理“能力圈”,切忌過於聚焦“賽道”,更不建議頻繁轉換“賽道”。
固收基金,充分發揮組合中風險緩衝墊的職能,注重風險控制,配置上可適當通過信用下沉及“固收+”基金增強收益。
QDII基金,長期選權益,短期配商品。具體産品類型上,原油QDII基金切勿盲目追高,同時把握移倉成本控制;黃金QDII基金以抗通脹為主;QDII權益上,短期適當降低美股的風險敞口,重視港股QDII的配置價值。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