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基金報
年初源樂晟資産、寧泉資産、重陽投資、凱豐投資、弘尚資産、遠信投資等知名私募旗下産品在渠道發行,受到投資者關注。與此同時,一些中小私募産品卻不好賣,募集規模不理想,甚至出現延期。
開年以來,私募銷售市場冷熱不均,較去年同期熱度明顯減退。市場人士認為,這與近期市場大幅調整有關,部分管理人去年做得並不好,投資者信心受挫。當前一些風控好的主動股票多頭私募較受青睞,量化私募銷售大幅降溫,穩健、複合策略更受關注。也有一些私募和渠道則在積極逆市佈局,認為當前是投資好時機。
開年私募銷售冰火兩重天
中國基金報記者了解到,源樂晟資産掌門人曾曉潔的新産品1月10日開賣,上午2小時就賣了40億元,銷售一週時間,預計發售規模60億元;同時,由寧泉資産擔任投資顧問的産品在興業銀行獨家發行,到1月11日下午預約量超30億元,實際扣款超7億元,募資目標也是60億元。
凱豐投資副總經理鄧安娜表示,跨年前後幾個月屬於産品銷售的重點佈局期,公司按規劃推進了多家深度合作夥伴的持續行銷,成為他們“開門紅”的重點推薦私募之一,也與幾家核心銷售機構開展了産品首發的佈局。
遠信投資告訴記者,“最近有銷售計劃,我們更看重長期,包括在投資端的長期價值投資和在資金端的長期持有,持有人的投資體驗很重要,下跌過程中的每一筆申購都是高品質的,我們希望能實現與持有人的共贏。”
睿億投資稱,公司過去幾年保持了不錯業績,受到部分渠道的關注和認可,合作發行了多只産品。“今年我們繼續對外拓展,將公司規模上升一個臺階,春節後就有兩隻産品落地。未來一方面計劃適當擴展渠道,再增加2、3家券商合作夥伴,在三方財富和銀行方面有所突破;另一方面,計劃每家達成一定銷量,部分目標合作渠道白名單流程即將完成。”
近期的私募銷售市場也呈現出明顯的冷熱不均的情況,由於年初市場大幅調整,部分中小私募銷售遇冷。“我們在年初排了不少産品,有的發了,但規模不理想,有的延期了。”一位私募市場人士坦言。
北京一家中型私募負責人説,今年1~3月都有新發産品安排,從開年第一隻産品募集情況看,肯定是低於預期,主要是因為市場整體缺乏賺錢效應,且去年高位買入的大部分産品應該還處於虧損狀態,老客戶不願意加大投入,新客戶觀望,缺乏信心。“但有一點,超高凈值客戶的資金在逆市佈局,這次幾個是1000萬單筆認購。另外,機構資金最近申購比較多,每週都有幾千萬配置資金或FOF資金申購。”
穩健、複合策略受關注
對於私募銷售市場的分化,雪球副總裁夏凡表示,部分去年業績有亮點且長期業績不錯的管理人在部分銀行渠道進行了重點首發。總體來説,私募基金開年銷售情況比較平穩,並沒有出現去年年初的募集熱潮,也沒有出現明顯的投資情緒低落。從産品策略來看,受去年三四季度量化管理人業績出現回撤影響,相關策略的募集熱度有所下降。而一些長期收益能力不錯、回撤控制能力較優的傳統股票多頭策略管理人現階段更易受到市場青睞。同時,在大量非標資産向標準化資産轉化的背景下,很多以“固收+”為策略的管理人,如FOF和一些中低波動對衝策略,也正在被投資者關注。
恒天財富産品研究中心胡飛表示,2022年開年以來,在各家渠道開門紅的推動下,私募整體銷售情況依然較為強勁,但主要募集規模集中在長期業績優異、品牌經過長期積累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的頭部管理人,以主觀股票策略為主要代表,如源樂晟、寧泉等都受到追捧。
在震蕩市場下,當前私募銷售結構發生變化,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認為,由於新年前半個月市場大跌,各類型基金都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回撤,投資者的信心受到較大的影響,所以,開年以來私募基金的整體銷售受到一定的影響,相比去年同期有所減少。從産品類型看,複合策略和宏觀策略相對而言熱度有所提升。
夏凡表示,今年以來不到兩周時間,市場出現了連續回調,雪球私募財富整體産品銷量的波動在正常範圍內,不過銷售結構持續向好。“首購客戶下降與市場情緒關聯較大,但老客戶的追加及復購等交易行為持續提高。産品層面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當前穩健風格的多頭、量化宏觀對衝策略、套利策略以及組合基金更受投資者歡迎,這也跟當前市場風險偏好持續降低有關。”
部分量化私募和渠道
逆市佈局
對於量化私募的銷售情況,胡飛表示,當前量化私募的發行急劇降溫,一方面,市場整體的發行情緒相對之前降溫,主流策略沒有賺錢效應;另一方面,股票量化策略仍在回撤,尤其是前期較受追逐的頭部私募,表現不盡如人意。量化行業層面,規模創了歷史新高,帶來的諸多問題仍待解決,如投研梯隊建設、投研系統優化、策略迭代與規模的匹配適應性。
劉有華稱,近期量化管理人的産品銷售和去年四季度變化不大,整體偏低迷。
夏凡認為,近期量化策略波動較大,超額回撤比較明顯,幾家頭部機構也不例外。過去幾年績優白馬股持續走強,持續穩定的市場風格使得量化策略每年可以較為容易跑出20%~30%的超額收益。2020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風格有了比較明顯的輪動,消費、醫藥的走弱以及高端製造、週期等板塊的輪番表現,使得超額穩定性有所降低。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涌入量化策略,整體超額水準難免會逐步下降,長期來看能跑贏指數10%左右就是不錯的指增産品了。
記者也發現,一些量化私募和渠道在逆市積極佈局。“最近在賣一些量化私募産品,我們認為現在是量化低點,比去年8、9月份入局好。”華南某券商渠道人士稱。
衍盛資産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是量化高光時刻,量化基金規模快速增長,而衍盛募集比較謹慎。“我們認為規模的迅速上升,會顯著增加策略擁擠程度,透支未來一段時間收益。我們從投資者未來收益角度,幾乎沒有募資,反而是在出現回撤後的去年底開始積極佈局銷售渠道。衍盛當前跟幾家券商有産品代銷安排,策略以量化指增或指增類複合策略為主,計劃上架時間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今年也會新增與三方財富公司代銷以及信託公司成立專戶産品,策略既有量化,也有主觀多頭。儘管近期募資難度顯著增加,我們逆勢而行,選擇在寒冬之後播種,更有信心給投資者創造穩定的收益。”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