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募基金管理規模近20萬億元創出新高,同時,憑藉漂亮的業績走勢,讓“炒股不如買基”的理念更深入投資者人心。其中,排名前十的公募公司,投資回報總額穩居500億元以上,更有4家躋身“千億元俱樂部”。
北京某公募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去年公募基金整體表現出佳績,管理規模、産品發行等都是值得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産品業績方面,全市場基金回報總額高達近2萬億元,創出了歷史新高;同時,也是繼2007年和2019年之後,第三次突破萬億元關口。”
4家公募回報總額突破千億元
記者梳理髮現,有數據統計的142家公募機構,在去年為投資者賺取的業績總額為1.9863萬億元,一舉打破了歷史新高。據統計,全市場基金年度回報總額突破萬億元關口的,歷史僅有兩次,第一次是2007年,第二次是2019年,2020年再度打破以往記錄,創出了歷史最佳成績。
天相投顧數據同時顯示,在去年142家公募機構中,排名前十公司全年回報總額超過500億元,其中,有4家更是超過了千億元,具體來看:易方達以1600億元的成績排名居首,匯添富、華夏基金和廣發基金全年回報總額分別為1112億元、1009億元、1008億元。
與此同時,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興證全球、中歐基金和景順長城等,也表現出不錯的成績,去年旗下全部産品業績總額分別為942億元、812億元、730億元、660億元、625億元、579億元。整體來看,全行業排名前十的公募機構中,旗下所有産品年度回報總額均在500億元關口上方,更有4家躋身“千億元俱樂部”。此外,還有多家公募機構年度回報也保持在200億元至550億元之間。
混合型産品年度回報貢獻最多
按照産品分類來看,數據顯示,全市場有混合型産品4099隻,年度回報總額高達1.14萬億元,位居其他類産品之首;債券型産品有3543隻,年度回報總額為1408億元;股票型基金為1700隻,年度回報總額為5088億元;貨幣型、QDII、FOF、商品型基金數量分別為675隻、219隻、170隻、44隻,年度回報總額分別為1652億元、141億元、111億元、37億元。
按照公司分類來看,記者通過進一步梳理髮現,不少公募機構旗下相關産品年度業績喜人,更有多只産品在同類排名中居前。例如嘉實基金,根據Wind數據顯示,去年該公司旗下有47隻基金(A/C分開計算,下同)漲幅超過50%,23隻産品凈值增長率超過70%。
事實上,除了權益基金錶現亮眼,2020年嘉實基金旗下固收類基金同樣獲得了不錯回報。根據銀河證券數據顯示,嘉實新添豐定期開放混合、嘉實中短債債券2020年的凈值增長率分別為15.34%、3.49%,分別位居同類基金第10名、第8名。
嘉實基金相關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公司除了長期業績回報外,還通過積極分紅,進一步為投資人回饋收益;截至去年底,公司旗下基金累計實現分紅高達501億元;其中,去年全年更是實施分紅超過100次,全年累計分紅51.93億元。
與此同時,工銀瑞信、華商基金等機構,旗下相關産品也表現優異。Wind數據顯示,工銀瑞信資訊産業混合基金去年收益率達120.57%,在同類基金排名中居首,同時,躋身全市場主動權益基金前30強,為投資者創造了出色的超額回報。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