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正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力度,且整體呈現量大、價低等特點。
加速不良資産出清有助於消費金融公司控制風險,提升資産品質,避免不良貸款對公司財務狀況造成長期負面影響。
日前,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消費金融”)發佈的《關於2024年第6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及《關於2024年第7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不良貸款轉讓公告》涉及資産分別為298275筆、32210筆。
事實上,捷信消費金融不良貸款轉讓並非個例。連日來,多家消費金融公司多期數、大規模的不良貸款轉讓公告引發市場關注。綜合看,消費金融公司正加大不良資産處置力度,且整體呈現量大、價低等特點。
密集掛牌
具體來看,上述捷信消費金融第6期及第7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涉及未償本息總額分別為16.79億元及2.16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分別為2702天、2651天。其中,第7期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資産包以390萬元的起拍價出讓,遠低於原價值。記者注意到,此前該公司也進行過多次不良資産項目轉讓。
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捷信消費金融、河北幸福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福消費金融”)、內蒙古蒙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銀消費金融”)、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銀五八消費金融”)、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郵消費金融”)等超10家消費金融公司發佈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僅12月份就有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甩賣”不良資産。比如,12月16日,幸福消費金融發佈《關於2024年第2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項目招商公告》;12月9日,長銀五八消費金融發佈的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顯示,個人不良貸款轉讓項目未償本息總額為5.26億元,涉及資産39125筆;中銀消費金融則在12月5日連發了第68期至第83期個人不良貸款(個人消費貸款)轉讓公告;中郵消費金融12月3日發佈第3期至第6期不良資産轉讓公告,未償本息總額超70億元。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加速不良資産出清有助於消費金融公司控制風險,提升資産品質,避免不良貸款對公司財務狀況造成長期負面影響。通過出清不良資産,消費金融公司可以將資金重新分配到更能盈利的項目中,提高使用效率。”
處置提速
通常來説,消費金融公司在不良資産處置方面,除了掛牌轉讓,還可以採取債務重組、自主催收追償或委託專業催收機構催收、資産證券化、仲裁、調解、司法訴訟等方式。
但從年內消費金融公司對不良資産處置情況來看,大多機構選擇掛牌轉讓,且出清不良資産的力度正在加大,呈現出以下特點:一是不良資産出清步伐明顯加快且資産規模較大;二是轉讓價格遠低於賬面價值。
“當前,不良貸款批量轉讓逐漸成為消費金融公司處置的常規手段。”某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該公司經過幾次嘗試,已形成標準化的作業流程。轉讓價格由不良資産的真實情況、市場供需關係等多重因素決定,屬於正常的公開競價結果,也與同業情況相當。
“消費金融公司加速處置不良,不僅有助於降低不良率,提升整體資産品質,減少對資本金的佔用,而且有助於其將更多資源投入業務發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説。
“由於不良貸款規模的上升和監管的逐步明確,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消費金融公司不良貸款轉讓的動作將趨於常態化。”葉銀丹表示,加速不良資産出清的原因在於:一是不良貸款規模增長。隨著消費金融公司業務規模的擴大,不良貸款規模也持續增長,導致需要處置更多的不良資産以滿足監管要求。二是市場競爭和風險壓力加劇。消費金融公司加速處置不良資産,騰出更多的資源來發展新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防止過多的資源消耗在壞賬清理上。三是改善資産品質與財務報表。通過加速不良資産的出清,消費金融公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壞賬損失,從而改善財務報表的表現,維護資本市場的信任。四是催收成本增加。《網際網路金融貸後催收業務指引》的發佈對消費金融公司的催收活動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增加了催收成本,部分消費金融公司選擇批量轉讓不良資産以提高處置效率。五是受監管新規影響。
婁飛鵬認為,不良資産轉讓符合監管要求,也是消費金融公司等金融機構處置不良貸款的一種方式,未來消費金融公司類似處理方式仍會持續,但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按照市場化原則,做好定價管理,並在業務發展中做好客戶準入、強化風險管理,主動控制好資産品質。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