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初被商戶曝光提現不到賬,到去年12月底給出處理承諾,再至2023年1月底將原定最後期限推遲至今年3月底,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緣何一再推遲“提現”時間?
2月6日,《證券日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嘩啦啦北京總部。在現場,記者看到有不少前來諮詢提現的商戶,工作人員也在不斷解釋:“目前我們已經在陸續解決問題了,出現問題主要是技術故障,後續修理好就可以正常提現,還請耐心等待。”
針對“提現難”等問題,《證券日報》向嘩啦啦相關方面發送了採訪函,對方回復稱,嘩啦啦確實存在一定資金困難。而本次提現難主要是系統升級過程中出現技術故障,造成數據紊亂,結算和交易數據存在差異,需要人工逐條對數據進行梳理、核對,確保數據鏈還原,因此導致部分商戶目前無法按照原定計劃提現。
嘩啦啦屢現“提現難”
天眼查App顯示,嘩啦啦平臺成立於2011年,運營主體為北京多來點資訊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多來點”)。産品覆蓋餐飲全業態、全業務環節,包括餐廳的預訂、排隊叫號、點餐等。嘩啦啦官網顯示,平臺已簽約餐飲商戶超40萬,其中連鎖客戶佔比82%。嘩啦啦所服務客戶年交易總額超7000億元,在2021年的行業大盤中佔比接近15%。
這樣一家頭部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卻陷入提現難的境地。自2022年12月初起,不少商戶反映出現提現困難,涉及金額數萬元至上百萬元不等。針對此事,嘩啦啦曾發佈兩份公告。
2022年12月26日嘩啦啦曾發佈公告稱,自2023年1月1日起,新的交易將切換到新的系統上,新的交易金額提現後當天到賬(晚10點後提現次日到賬);對於歷史積壓訂單,會安排人儘快核查,按時間先後順序依次到賬,1月31日前解決問題。為彌補因系統問題導致提現延期,對延期到賬的金額,將根據延遲到賬金額,每日按0.03%給予補償。
然而,臨近商戶歷史交易提現到賬的最後期限,嘩啦啦卻爽約了。2023年1月31日,嘩啦啦再次發佈公告稱,由於技術故障及流程等原因還需進一步修復,歷史交易提現延時到賬問題預計將在2023年3月31日前全部解決。針對截至2023年1月1日淩晨還未出賬的提現金額,按每日0.03%給予補償。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自2022年12月初起,在第三方投訴平臺上,針對嘩啦啦“提現不到賬”的投訴已有197條。
“從12月份開始,嘩啦啦收銀軟體商戶的營業款提現延遲到賬,目前,本連鎖店共有120多萬元仍未到賬,客服電話打不通,線上客服一直都是機械性回復,北京多來點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遲遲不與處理,挪用客戶資金。”消費者在投訴中稱。
在嘩啦啦總部現場,有一位商戶稱,自己有29萬元沒提出來,2023年1月10日申請提款後,嘩啦啦系統一直不到賬,多次聯繫客服也都是敷衍了事,所以只能來總部問問,希望可以儘快解決。
據了解,在危機出現後,有的商戶的到賬問題處理較快、有的遲遲未得到解決,對於商戶提現到賬的先後順序,嘩啦啦方面稱,嘩啦啦按照商戶提現的申請順序逐個處理,但也預備了一定彈性,響應各分公司反饋,針對急用資金的商戶予以加急優先處理,從而避免因這次錯誤讓特別著急用錢的商戶受到更大傷害。整體的流程是,分公司在申請並説明情況後,經總部審核判斷為非常緊急時,予以優先梳理、核對相關數據,解決提現問題。
對於嘩啦啦出現的問題,海潤天睿律師事務所律師馮紫晨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餐飲商戶與SaaS系統服務商的相關協議中應有對於申請提現後到賬週期的約定。若未能按照相關協議約定的週期向商戶支付提現金額,則SaaS系統服務商涉嫌違反合同約定,應按照SaaS系統服務商的相關協議約定承擔違約責任。若達到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的根本違約事項,餐飲商戶還可選擇解除合同並要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愛農驛站多次受罰
作為頭部餐飲SaaS系統服務商,嘩啦啦曾經獲得多家明星機構的投資。
2013年,嘩啦啦獲第一筆股權融資,隨後在2016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初不斷獲得資本青睞。投資方中不乏深創投、大眾點評、美團、高瓴創投等知名企業和機構。
據悉,嘩啦啦自身並不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其金融服務能力的背後是“北京愛農驛站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稱“愛農驛站”)旗下的“智惠支付”。
愛農驛站于2011年獲得由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北京、上海)業務許可證和網際網路支付許可證(全國)。2013年9月份,該公司還首批獲得了國家外匯管理局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業務試點資格。
公開資訊顯示,愛農驛站曾因違規行為多次受到處罰。
2022年7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北京)發佈的處罰資訊顯示,北京愛農驛站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因七項違法違規行為被警告,合計罰沒716.28萬元。違規行為包括,違規進行非同名資金劃轉;未按照規定履行客戶身份識別義務;與不明身份的客戶進行交易或者為客戶開立匿名、假名賬戶等。
2022年10月份,愛農驛站還受到國家外匯管理局北京外匯管理部的處罰,主要違法行為是:違反規定將境內外匯轉移境外,處罰金額172.5萬元。
對於為何選擇與愛農驛站合作,後期合作是否繼續,嘩啦啦方面稱,愛農驛站與嘩啦啦屬於同一集團,但各自獨立運營,為合作關係。此外,愛農驛站也只是嘩啦啦的支付合作方之一。
對於市場質疑的嘩啦啦挪用資金問題,嘩啦啦方面稱,並不屬實。“商戶資金在第三方支付公司有獨立賬戶,備付金接受央行監管。以愛農驛站為例,在嘩啦啦拓展客戶過程中,有支付服務需求的商戶會在愛農驛站單獨入網,商戶的收單資金都會進入商戶賬戶,所有商戶的收單資金也都會在愛農驛站的備付金賬戶進行處理,嘩啦啦和愛農驛站均無權處置。”
據了解,目前,一般客戶到餐飲企業消費多通過電子支付手段付款,這意味著餐飲企業的絕大多數營業收入需通過SaaS系統服務商提取。多數餐飲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差,投入營業的資金亦來源於每日的營業收入。若長時間無法獲得消費者已經支付的資金,對餐飲企業的生存將是巨大打擊。
對此,馮紫晨表示,餐飲商戶在選擇服務商時,不能貪圖相關價格或手續費便宜,應從服務商的規模、信譽及操作規範等角度進行綜合考慮。相關行業協會亦可代表商戶與服務商進行談判,為商戶爭取更加有利的合同條款。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