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北人掏土為穴 半地穴房屋冬暖夏涼

  • 發佈時間:2016-04-12 09:13:10  來源:大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北人掏土為穴 半地穴房屋冬暖夏涼

  西安半坡一號半地穴式房址

  史前遺珍

  許永傑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先後在甘肅省博物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南中國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西晉張華所撰《博物志》講:“南越為巢,北朔穴居,以避寒暑也。”考古發現為人們展示的南人“構木為巢”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北人“掏土為穴”則是陜西西安半坡遺址。

  距今約6000年前的半坡村落由1道深壕環繞而成,包括46房屋、6座陶窯、200余窖穴、250座墓葬。一號房屋是最大的一座,位於環壕聚落的中心。 《西安半坡》考古報告是這樣記述的:長方形淺半地穴式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西部殘約三分之一。殘墻高約50釐米,是用黃土夾草筋、樹枝和樹葉築成,墻內插有密集的粗約20釐米的木骨,墻壁內側有間隔約100釐米的“扶壁柱”,墻面經火燒烤,光滑平整,堅實耐濕。居住面的中部有四個對稱的大柱洞(殘存 兩個),用於立柱支撐屋頂。門道開在東墻中部,寬約100釐米,長約500余釐米。半坡遺址更多的是面積在10~40平方米之間的中小型半地穴房屋,有圓 形和方形兩種形式,其墻壁和居住面的做法與一號房屋相同,室內對著門道的地方,有一個小隔墻圍成的門坎,門坎的後方有一圓形或瓢形灶坑,用於炊爨取暖。一 號半地穴大房屋的居住面下發現有用於奠基的人頭骨一個和祭祀陶器一組,推測該房址為氏族聚會、議事的場所。眾多的中小型房址則是氏族成員的日常生活居住的房屋。

  考古發現表明,半地穴式房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約7000~8000年間的前仰韶時代。在黃河中游地區,前仰韶時代房址的地穴 較深,有超過1米者,或可稱作“地穴式房址”。由於地穴深,通風條件差,穴內不設爐灶,爐灶設在室外,地穴式房子只用於居住,不兼炊爨。由於地穴式房址出 入不便,在前仰韶時代就開始出現穴坑不深的半地穴式房址,且在室內設爐灶,兼具居住與炊爨功能。到仰韶時代的早中期,半地穴式房址的穴坑繼續變淺,居住空 間逐漸上升,並開始出現沒有穴坑的地面式建築。到仰韶時代晚期,地面房屋逐漸變為主體建築形式,半地穴式房屋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古代先民由穴居而為地面居 住的演變,與中國古代文獻的記載相一致。《墨子·辭過》講:“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濕傷民,故聖王作為宮室。為宮室之法,室高 足以辟濕潤,邊足以圍風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

  由於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涼的優點,在中國有著廣泛的分佈。在長江中游地區的彭頭山 文化和大溪文化以及瀾滄江上游的卡若文化都曾使用半地穴式房屋,在燕山以北的興隆洼文化、趙寶溝文化、紅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居民都是以半地穴式房屋為主要 居住形式。半地穴式房屋還具有用材方便,構造簡易的特點,而為中國北方居民長期使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