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收藏 > 藏品熱點 > 正文

字號:  

鸛魚石斧圖:展現史前部落間的殊死戰鬥(圖)

  • 發佈時間:2016-01-25 10:05:06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鸛魚石斧圖:展現史前部落間的殊死戰鬥

  史前遺珍

  許永傑

  1977年考入吉林大學考古專業。先後在甘肅省博物館、吉林大學考古學系、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工作。現為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南中國海考古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考古學會理事。

  1978年秋,閻村社員種樹時,在不到30平方米的範圍內,挖出了11座甕棺葬。這些作為甕棺葬具的陶器大部分是陶缸,其中一件陶缸上畫有鶴叼魚和有柄石斧的大型彩陶畫,發現者將其稱作“鸛魚石斧圖”。

  這件陶缸高47釐米、口徑32.7釐米、底徑19.5釐米。夾砂紅陶,敞口,圓唇,深腹,平底,底下有一圓形鑽孔,沿下有四個對稱的鳥喙狀泥突,腹部一 側畫有一幅高37釐米、寬44釐米的彩色畫,畫面約佔缸體面積的二分之一。畫幅左邊為一隻向右側立的白鶴,細頸長喙,短尾高足,通身潔白。白鶴銜魚,魚 頭、身、尾、眼和背腹鰭都畫得簡潔分明,全身塗白,不畫鱗片,應該是白鰱一類的細鱗魚。因為魚大,銜著費力,所以鶴身稍稍後仰,頭頸高揚, 表現了動態平 衡的繪畫效果。鶴和魚的眼睛得到了完全不同的處理:鶴眼畫得很大,目光炯炯,儼然是征服者的氣概;魚眼則畫得很小, 配合僵直的身體,顯得已無力掙扎。豎 立在右邊的斧子,圓弧刃,中間有一穿,捆綁在一個豎立的木棒上端,木棒上有四個圓孔,用以穿繩固定斧子,木棒中部有X形符號,握柄處用尖狀器刻畫出繩索花 紋。

  史前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專門撰文闡釋“鸛魚石斧圖”的寓意。他説:這幅畫最發人深思的地方,是把鶴銜魚和石斧這兩類似乎毫不相干 的事物畫在一起,並且畫在專為裝殮成人屍骨的陶缸(棺)上,顯然這不能看作是一般的藝術作品。出土陶缸的伊洛——鄭州地區,在史前時期人們共同體是一個部 落聯盟,閻村遺址是這個聯盟的中心部落,而畫有《鶴魚石斧圖》的陶缸應當是該部落的酋長——多半是對建立聯盟有功的第一任酋長的甕棺。在酋長的甕棺上畫白 鶴銜魚,決不單是為了好看,也不是為了給酋長在天國玩賞。這兩種動物應該都是圖騰,白鶴是死者本人所屬氏族及部落的圖騰,鰱魚則是敵對氏族及部落的圖騰。 這位酋長生前必定是英武善戰的,他曾高舉那作為權力標誌的大石斧,率領白鶴氏族和本聯盟的人民,同鰱魚氏族進行殊死戰鬥,並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時的畫 師極盡渲染之能事,把畫幅設計得盡可能的大,選用了最強的對比顏色。他把白鶴畫得雄壯有力,氣勢高昂,用來歌頌本族人民的勝利;他把鰱魚畫得奄奄一息,俯 首就擒,用來形容敵方的慘敗。為了強調這場戰鬥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的作用,他加意描繪了最能代表其身份和權威的大石斧,從而給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幅具有歷史意 義的圖畫。

  嚴文明的解釋可謂“圖騰説”。此外,“現實藝術造型説”的解釋也比較有影響。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史前藝術家為了表達自己的 感情和見解,理想和願望,借著陶缸的表面來進行描寫現實的創作。河中的魚類是遠古時期居民的重要食物來源,“鸛魚石斧圖”反映的是原始人們祈求漁獵收穫的 願望,畫面的主體思想就是“老鸛捉魚”。張紹文從藝術的角度做出了生動的描繪:在那蒼茫原野,茅屋幾間,清流河岸,綠草無邊之中,點點白鶴,姿態各異。正 當朝霞初露,滿空寂靜之時,突然一隻老鶴叼起一條魚兒,互相掙扎著……這個生動的鏡頭,被畫家一下子抓住了。它那可愛的動態,促使著富有感情的畫家的畫 筆,終於把它描繪在新制的陶缸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