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16日訊 1月16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2年“全球共同復蘇下的經濟金融新圖景”峰會舉行。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總幹事、孫冶方基金會理事長李劍閣在會上表示,對於商業模式的創新和現有科技的轉化,包括國外引進科技的應用,金融的孵化和推動作用格外明顯。對原發的科技創新,金融的支援作用是有條件的,不能估計過高。應該看到科技創新和科技應用是兩個性質不同的,不完全相同的過程,科技創新主要是靠具有原創力的教育科研體系,特別是對所謂“無用之用”的創新型基礎科研,主要是靠國家投入和制度設計。
李劍閣認為,金融對於科技只能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孵化器不能把石頭孵化成小雞的;對於沒播下種子的土地,澆水施肥也不可能長出莊稼。科技創新主要依賴一個國家的科研能力和人才的儲備,市場化的金融能否對科技創新支援,取決於企業發展的盈利預期。儘管資本在投入的時候也做好承擔失敗風險的思想準備,但總的來説資本是追逐利潤,規避風險,要把利潤和風險相匹配才能進行投資。
李劍閣同時指出,市場需求誠然也會引導激勵科研方向的選擇,特別是應對科技的開展和轉化。總的來説,目前對於科技創新,中國市場不缺資金,也不缺金融支援。現在金融參與科技創新和轉化的主要困擾,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科技創新的資源不足,過多的資金追逐有限的好項目,導致部分項目估值在一級市場已經過高,市場的市盈率已經明顯超過二級市場的平均值。二是VC和PE的退出通道不太順暢。近年A股市場每年IPO的規模約五六千億,海外中概股前途不明。根據估計當前排隊等待的上市企業有700多家,加上在輔導期的企業約2000多家。要力爭排除上述兩種干擾,為金融支援科技創新設計更好的制度環境。此前監管部門批復的IPO前股權轉讓市場,就是很好的探索。
(責任編輯: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