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央行資金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25日、26日單日逆回購操作規模均超過3000億元;同時,重啟並連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暫時替代了原來的7天期主流品種。
9月26日,央行開展378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實現凈投放1700億元。至此,央行已連續7個工作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施資金凈投放。此外,逆回購操作期限也出現一些變化,近幾日央行連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著重進行跨季跨節資金投放。
專家表示,臨近中秋國慶假期,央行適時增加流動性供給,並靈活調整資金期限結構,為資金面“護航”,釋放出明確的穩定季末、假期前後流動性的態度,有望促進貨幣市場平穩跨季跨節。
增加投放 拉長期限
面對臨近季末、假期,市場機構資金需求增多的局面,近期,央行適時加大流動性操作力度。
Wind數據顯示,自9月18日起,央行已連續7個工作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實施資金凈投放,累計凈投放8570億元。近幾日,資金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25日、26日單日逆回購操作規模均超過3000億元。同時,央行重啟並連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暫時替代了原來的7天期主流品種。
光大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分析,一方面,9月末恰逢三季度末,監管考核因素對流動性供求的影響較為明顯;另一方面,9月末連著中秋和國慶節假期,因此還存在跨長假的流動性需求。“跨季與跨長假的流動性需求相疊加,強化了節前這段時間市場對於稍長期限資金的需求。”他説。
關於逆回購操作拉長期限的現象,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認為,這一方面有助於穩定跨季跨節資金面,另一方面或間接提高市場杠桿資金成本,避免資金空轉。
從市場利率看,截至9月26日收盤,銀行間市場1天期、7天期和14天期債券質押式回購利率分別報1.75%、2.20%、3.15%。
“從市場利率水準看,當前7天期回購利率處於合理區間,但14天期回購利率波動較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季末及中秋國慶假期成為擾動短期資金面的主要因素,因此,央行合理加大了14天期資金投放力度,著重滿足機構對跨季跨節資金的合理需求。”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説。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市場普遍認為,央行呵護流動性的態度依然明確,後續或繼續採取削峰填谷的方式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為推動實現信用修復這一主要目標,今年央行延續寬貨幣取向的確定性較強。
“除了中長期流動性投放,央行從9月15日開始便通過逆回購操作向金融體系提供跨季流動性。預計至9月末,央行還將通過14天期逆回購投放資金,滿足金融機構合理需求。”明明説。
進一步往後看,東吳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李勇表示,考慮財政存款、現金走款和銀行繳準因素後,10月或存在2300億元的流動性缺口,預計央行將根據流動性供求形勢,通過公開市場操作進行靈活調節。
周茂華也認為,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決定了宏觀政策將保持偏積極取向,預計央行會繼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多種工具手段,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並暢通貨幣政策傳導,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援力度,促進經濟加快恢復。
在利率方面,李勇認為,當前經濟形勢下,保持低利率環境是適宜的。若後續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和特別國債,可能對資金市場造成階段性擾動,但不改利率波動下行趨勢。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