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應用市場,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迫在眉睫。
5月15日,全國政協召開“健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體系”專題協商會。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發言中表示,隨著我國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應用市場,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能力建設迫在眉睫。
曾被網路熱炒的“一 元購”業務模式,以及一些理財業務員通過QQ、微信、網上直播等方式吹捧郵幣卡或有色金屬現貨商品的高額回報等,都是發生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中騙取參與人、投資人錢財的典型案例。這也表明瞭當前網際網路金融業態存在的問題———交易平臺多種風險並存,産品銷售風險多樣且隱蔽,服務的群體龐大且容易遭受誤導、欺詐和不公正待遇,社會外部性影響很大。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發言中也提到了在統籌監管金融基礎設施中來自網路安全的威脅。他認為,我國部分金融基礎設施過度依賴國外産品,缺乏統一技術標準,網路安全防護水準不一,防護力量缺乏整合,容易出現安全短板。談到如何完善分層分類的監管安排,陳雨露表示,當前的重點工作是強化網際網路屬性金融基礎設施的監管。“網際網路屬性金融基礎設施往往集交易資訊仲介、支付清算結算、信用分析評估等功能于一身,且滲透性較強,要根據網際網路金融整治及長效機制建設的分工,適時進行監管並調整優化。”
周延禮則建議,要讓監管者“長牙齒”,讓違法者聞風喪膽,把市場行為監管放在突出的位置,嚴厲查處違法違規行為,重罰損害消費者的行為,關停金融詐騙機構並繩之以法;要加大對網際網路金融市場監管力度,重點解決監管部門的數據、演算法和計算能力不足的問題,加大對監管部門的大數據監管平臺建設的投入,提供從大數據存儲、清洗、脫敏、計算到呈現監管一體化大數據監管平臺工程;要發揮監管科技作用,精準監管,提高監管人員的技術和能力水準,嫺熟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改進監管方式。他還表示,監管的首要職責是制定科學的監管規則,既要鼓勵市場機構創新發展,又要嚴防金融交易違規風險,從而引導金融新業態健康發展,讓金融消費者的權益得到充分保障。
(責任編輯:胡愛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