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監管部門叫停多地汽車金融“高息高返”業務。這一曾被銀行和經銷商視為“雙贏”的行銷模式,在實際操作中逐漸演變為損害消費者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的行業亂象。
業內專家分析,這種以高額返傭驅動的行銷模式不僅擾亂市場秩序,更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隨著監管部門重拳出擊,汽車金融市場正迎來深度調整。未來,汽車金融市場將回歸服務本質,通過科技賦能和差異化競爭實現健康發展。
貼錢行銷
“貸款買車成為銷售人員的主推方案,全款買車反而常常不受待見”“全款買車比貸款買車還貴”……這些現象,不少有購車經歷的消費者深有體會。
近期,上海證券報記者以購車人的身份在廣州、深圳等地的汽車4S店走訪發現,不少經銷商以“兩年免息”為宣傳噱頭。具體來看,部分新能源汽車經銷商採取前兩年零利息,僅還本金,再將後幾年利息升高。
“5月底,跟我們合作的銀行暫停了車貸‘高息高返’。銀行將15%的車貸返傭比例降為5%。銀行補貼車價的力度將大幅減少。”北京一家汽車4S店的銷售經理陳磊説。
所謂“高息高返”業務,是指有的商業銀行與經銷商合作開展汽車金融業務攬客,銀行以高返傭吸引經銷商參與,經銷商則通過銀行返傭補貼車價,在銷售端力推合作銀行産品。通過該模式,相關銀行可以擴展汽車金融市場份額。
“我們買車辦理5年貸款,前兩年免息,後三年合計利息24%,但前兩年的利息要等到第三個月才以‘勞務報酬’形式返還。如果想提前還款,還得支付違約金,必須滿兩年才能申請。”北京一位消費者告訴記者。
“銀行賭的就是客戶兩年後不會提前還款。”深圳某4S店銷售經理李浩表示。業內一份統計顯示,僅30%的客戶能在兩年內結清貸款。這意味著剩餘70%的借款人將繼續承擔高額利息,覆蓋銀行前期成本。
不過,各家銀行的執行標準不一致,有的銀行為搶佔市場份額會“貼錢行銷”,可能面臨損失。比如,部分區域性銀行由於融資渠道有限,無法承受更長的虧損週期,在價格戰中往往被迫跟進更優惠的條款。例如,延長免息期或不收違約金。
“當客戶在第25個月提前還款時,銀行不僅損失預期利息收入,還要承擔資金成本、渠道維護等長期投入。目前銀行都是貼錢搶份額。今年一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已降至1.43%,確實已經耗不起了。”某家股份制銀行的貸款經理表示。
隨著汽車金融行業競爭日益激烈,金融機構為搶佔市場份額不斷壓低客戶利率,同時提高對經銷商的返傭比例,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過度壓縮。記者調查發現:一方面,部分經銷商利用銀行一次性支付佣金和允許提前還款的規則,誘導客戶提前結清貸款以重復獲取返傭,甚至對客戶隱瞞返傭事實,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另一方面,消費者權益受到直接損害,例如,買車被強制搭售高佣金金融産品,或面臨不透明的服務條款等。
高額返傭模式或將“落幕”
“當前,大部分銀行陸續取消‘高息高返’政策,包括大額免息等優惠,意味著消費者通過分期貸款購車的成本將顯著上升,未來車價的優惠幅度也可能隨之縮減。”廣州蔚來汽車的一位銷售經理表示。
記者在上海、浙江、江蘇等多地的汽車經銷商處了解到,他們均已接到銀行通知,暫停相關合作。而涉及的合作銀行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大行,也有平安、招行等股份行。
深圳一家紅旗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透露,之前部分車企“高息高返”,甚至能把利率做到5%至6%,如今已經回歸至2%左右,5年期貸款仍可2年免息,也能提前還款。不過,當前仍然存在和車險捆綁銷售的情況。
廣東省大灣區新能源汽車産業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張瑞鋒表示,當前銀行與4S店合作的“高息高返”汽車金融模式,雖能短期搶佔市場,實則暗藏多重風險。具體來看,銀行方面,客戶提前還貸使銀行利息收入減少,且前期高額返傭成本無法回收,利潤受損,同時還面臨客戶信用風險增加的問題。市場秩序方面,高額返傭破壞公平競爭環境,部分經銷商誘導客戶虛報資料等違規操作,擾亂了市場秩序。消費者方面,可能背負高息債務,一些“高息高返”業務利息不透明,且經銷商還可能通過其他手段套取貸款,損害消費者權益。
隨著監管趨嚴,“高息高返”模式將逐漸退出市場。業內專家認為,未來,金融機構須優化貸款産品設計,提供更透明、低成本的金融服務,真正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經銷商應轉變盈利模式,減少對金融返傭的依賴,通過提升服務品質增強競爭力。
汽車金融應回歸服務本質
總的來看,汽車金融市場正迎來深刻變革。曾經以高額返傭驅動的野蠻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行業亟須回歸金融服務本質。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高息高返”不具有可持續性。在銀行存在獲客壓力,以及汽車經銷商壟斷銷售渠道的雙重背景下,銀行希望通過為汽車經銷商提供高額返傭,擴大在汽車消費領域的市場份額,但銀行當前本身還面臨著凈息差收窄壓力,長期維持該模式會導致其增加非常規的經營成本。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建議,銀行和經銷商應該回歸理性競爭,減少對高返傭模式的依賴,真正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提供透明、合理的金融産品。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加強市場規範,防止類似亂象再次發生,推動汽車金融市場向更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從整體趨勢來看,張瑞鋒認為,未來汽車金融行業將回歸服務本質,金融機構會通過提升審批效率、定制化産品來增強競爭力。科技驅動下,大數據風控將實現精準定價。市場呈現多元化競爭,廠商係金融公司和網際網路平臺各展所長。在監管規範下,行業將建立透明化體系,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實現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