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上海、江蘇、遼寧、浙江、安徽等地接連發佈重磅文件,制定一系列措施支援經濟發展。此外,不少地方召開“新春第一會”,部署新一年經濟工作。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髮現,在各地的政策措施中,不乏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相關舉措,加強信貸投放、聚焦重點領域、運用多種政策工具等成為高頻詞。
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一些地方提出加大金融信貸支援力度,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是一大方向。
江蘇省提出多項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援措施,包括設立100億元規模中小微企業紓困增産增效專項資金貸款;推廣“小微貸”“蘇農貸”等專項貸款産品;合理降低中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等措施。
近期各地出臺的政策中,也有一些地方定下信貸目標。遼寧省印發文件表示,人民銀行瀋陽分行安排再貸款再貼現額度不少於700億元,促進支農支小貸款投放,全省普惠小微貸款增速不低於10%。江蘇省提出,力爭推動銀行機構依託企業徵信投放中小微企業信用類貸款2500億元。
針對有困難的企業,有地方推出延期還本付息措施。上海市提出,對於因疫情影響暫時遇困的到期小微企業貸款,鼓勵上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與借款人按照市場化原則共同協商延期還本付息,延期貸款正常計息,免收罰息,還本付息日期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遼寧省提出,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原則上最長可延至2023年6月30日。
對於信貸投放工作較好的金融機構,個別地方還推出激勵措施。比如,江蘇省提出,對發放普惠小微貸款較好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按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增量的2%給予激勵資金。
支援重點領域發展
在對實體經濟的支援中,引導資金支援新能源産業、綠色行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成為多地政策的一大亮點。
針對新能源汽車産業,浙江省印發《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行動方案》。其中,加大金融支援力度是政策保障之一。行動方案提出,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供應鏈金融支援;鼓勵風投、創投、民間資金等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相關産業;鼓勵金融機構發展新能源汽車積分收益權質押貸款等創新産品。
安徽省則重點聚焦進一步盤活存量資産,擴大有效投資。在強化金融服務效能方面,安徽省提出,鼓勵銀行、信託、保險、金融資産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等機構,結合存量資産現狀、盤活利用方式等,開發專項金融産品;發揮國有金融資本投資管理平臺作用,統籌優化國有金融股權結構,盤活金融牌照資源,增強融資能力,更好賦能資産盤活。
上海、江蘇等地也對重點行業和領域給予支援。上海市提出,鼓勵可持續金融服務領域創新,支援民間資金投資綠色行業。江蘇省提出,引導資金投向科技創新、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
運用多種政策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地方重視運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等。
比如,上海市提出,用好國家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基金)、專項債券、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REITs等擴大投資政策和工具;安徽省提出,通過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方式支援重大項目盤活;浙江省提出,加大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對充電樁建設等領域的支援力度。
江蘇省提出,落實設備購置與更新改造貸款貼息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給予2.5個百分點的貼息、期限2年;支援金融機構用好用足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加大交通物流領域貸款投放力度。
同時,三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日前獲准延期。央行1月29日印發通知稱,延續實施碳減排支援工具、支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和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三項貨幣政策工具。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