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2024年度科創板航空航太行業集體業績説明會召開,本期參會的上市公司包括長盈通、鉑力特、震有科技等。從相關上市公司負責人就技術突破、戰略佈局等與投資者展開交流的情況來看,航空航太行業上市公司展現出強勁的自主研發實力,推動技術成果密集落地。此外,通過技術自主創新與多元化應用場景拓展,相關上市公司以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高品質産品不斷鞏固行業地位。面對投資者的關切,相關上市公司強調,將通過業績增長與分紅規劃實現長期價值回報。
加大研發力度
“作為在光纖環垂直領域深耕多年的專業化企業,公司今年將圍繞技術突破、戰略協同、管理迭代等方面構建內生外延雙輪驅動的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實現高品質發展。”長盈通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將持續推動技術自主創新,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不斷推動産品和技術的升級換代。
公開資料顯示,長盈通是國內專業從事光纖陀螺核心器件光纖環及其綜合解決方案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的産品光纖陀螺用光纖環及其主要材料保偏光纖,對光纖陀螺的精度、穩定性以及光纖慣性導航系統的功能有著重要影響。”長盈通相關負責人表示,慣性導航系統是航空航太裝備實現精確導航、控制和穩定的關鍵,公司通過提供光纖環等核心部件,間接參與了航空航太項目。
長盈通相關産品在航空航太項目上的應用離不開其對研發投入的重視。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持續提高技術壁壘和産品競爭力,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3387.7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0.24%。
2024年,長盈通在空芯反諧振光纖、超細徑保偏光子晶體光纖環、全系列特種光纖等産品的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顯著提升了技術水準和産品性能。此外,公司在光纖鐳射的應用技術中亦取得系列進展,完成飛秒鐳射光纖刻柵裝置及空芯光纖耦合輸出模組的開發與應用。
長盈通表示,公司將持續深化自主研發體系建設,不斷提升以特種光纖及其應用技術為基礎的核心競爭力,緊跟科技發展態勢,向産業鏈下游延伸。
作為一家專注于工業級金屬增材製造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鉑力特相關負責人表示,研發創新一直被鉑力特視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公司將在研發上持續保持高投入,不斷進行技術積累並進一步提升科研創新能力,增強産品競爭力。
2024年年報顯示,鉑力特研發投入為2.1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7%。公司實現鈦合金粉末材料的大批量生産及銷售,同時有多項裝備以及工藝技術研發成果直接應用於裝備性能提升以及産品工藝優化。
鉑力特表示,公司將堅持技術創新戰略,持續完善併發展各類核心技術,保持技術領先性。持續實施多應用領域戰略,緊緊抓住增材製造行業的快速發展機遇,進一步擴大産品覆蓋領域和影響力。同時,通過規模化生産及創新工藝手段降本增效搶佔市場份額,將研發創新轉化為生産力,提高生産效率。
開拓市場新領域
“通過加大研發投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公司已將金屬增材技術從航空航太領域逐步擴展到醫療、模具、汽車、石油化工、新能源、消費電子、機器人等多個應用領域。”鉑力特相關負責人表示,多年來,公司不斷“精技術、研應用、拓市場”,未來將進一步鞏固在既有優勢領域與現有客戶的合作,並積極拓展新的應用場景,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進一步做大增量市場。
據悉,2024年鉑力特增材製造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低空經濟、商業航太等應用領域獲得多項進展,為相關客戶加快零部件研發迭代、提高裝備的性能與可靠性、降低生産成本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援。
2024年,鉑力特與人工智慧領域頭部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發掘機器人方向增材製造應用場景,目標是通過輕量化、整合化和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製造,提升人形機器人整體性能,降低製造成本和生産週期,體現了增材製造技術在機器人領域的應用潛力。
據介紹,在企業發展“多元化、國際化”的新階段,長盈通制定了産業三大增長曲線規劃,以錨定戰略佈局,開拓市場新領域。
具體而言,針對第一增長曲線——傳感産業,長盈通從行業上游的特種光纖光纜、新型材料産品,向行業下游的特種光器件、光模組、整合晶片及慣導傳感系統延伸;針對第二增長曲線——傳能産業,根據光纖鐳射器廠家的器件需求,公司予以提供特種光纖、光器件等特種器件,並根據客戶在技術革新、産品創新等方面的具體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援,以推廣光纖鐳射器在工業加工、醫學治療等領域的廣泛使用;針對第三增長曲線——熱管理與下一代光通信産業,公司以全套的熱管理方案助力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和儲能領域,為保障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支援國家“雙碳”政策提供強有力支援。
長盈通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今年將重點推進並購項目整改落地,該事項有利於公司借助標的公司的資源迅速切入光通信行業,並將其技術運用於公司近年來重點研發的第三代光纖陀螺光子晶片,提升公司競爭力;繼續落實管理實踐創新,建立高端人才服務機制,探索科技人才合夥制。
將積極回饋投資者
科創板企業普遍看重研發能力的提升,但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盈利能力,推動市場價值與公司長期內在價值相匹配仍是投資者關注重點。
由於震有科技截至2024年末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潤為負值,公司不具備利潤分配的條件,未進行現金分紅。對此,震有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已制定《未來三年(2025年-2027年)股東分紅回報規劃》,未來公司將深耕主營業務,努力提升經營業績,改善公司盈利水準,並持續完善投資者回報機制,爭取為投資者帶來長期可持續的回報。
“公司十分重視投資者關係管理工作,切實維護中小投資者知情權,併為投資者提供了多項溝通渠道,投資者可以通過公司的投資者熱線、上證e互動平臺、業績説明會或者投資者調研等方式與公司進行互動交流。”震有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公司與國際客戶合作穩固,國內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今年將持續推動産品專業化目標達成,重點把握國産民用飛機發動機發展的戰略機遇,加強與海外客戶的合作廣度和深度,依託組織轉型的戰略導向、精益科學的管理思路、資訊化數字化的創新工具等,通過系統性建設與戰略機遇的協同發力,實現經濟效益新突破,努力完成好全年經營目標,以良好業績回饋廣大投資者。”航亞科技相關負責人表示。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