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八條”發佈四個月後,科創板公司“輕資産、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出爐,為鼓勵科創板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暢通融資渠道。
根據認定標準相關指引,被認定為具有“輕資産、高研發投入”特點的科創板公司,在再融資時將不再受30%的補充流動資金和償債比例限制,但超過30%的部分只可用於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研發投入。
據上海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21日,逾180家科創板公司同時滿足上述兩項標準,佔全部科創板公司的約三成,多分佈在半導體、生物醫藥、軟體等行業。
申萬宏源研究新股策略首席分析師彭文玉表示,在政策支援下,預計科創板公司再融資步伐有望加快,尤其是滿足“輕資産、高研發投入”標準的公司有望率先受益,其再融資用於補流或還債的比例也將提升。
約三成科創板公司有望受益
科創板“輕資産、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的明確,為科創板再融資市場注入新活力。
記者關注到,7月以來,科創板再融資逐漸升溫,青達環保、新致軟體、時創能源等8家科創板公司先後發佈再融資預案或相關計劃。同時,上交所再融資項目動態顯示,芯原股份、路維光電、甬矽電子等8家企業更新了受理、問詢相關進展。記者發現,其中有部分公司便符合上述兩大標準。
以芯原股份為例,公司擬定增募資18.08億元,投向AIGC及智慧出行領域Chiplet解決方案平臺研發項目、面向AIGC、圖形處理等場景的新一代IP研發及産業化項目。
數據顯示,除去未披露的土地使用權,公司2023年固定資産、在建工程、使用權資産、長期待攤費用分別為5.05億元、0.06億元、0.44億元和0.31億元,合計約5.87億元,佔總資産的比重為13.31%。同時,公司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為33.16%、累計研發投入為23.68億元,2023年研發人員數量佔比為89.16%,公司資産和研發相關指標均在“輕資産、高研發投入”的及格線之上。
整體來看,若按照2021年至2023年統計數據,並排除“其他通過資本性支出形成的實物資産”這一因素,同時符合“輕資産、重研發”相關要求的科創板公司超過180家,佔全部科創板上市公司的約三成。
記者注意到,科創板開市以來,科創板上市公司再融資數量並不多。在576家科創板上市公司中,僅80多家公司實施過定增募資,佔比約14%。自2021年至今,在滿足“輕資産、高研發投入”認定標準的逾180家科創板公司中,有161家未實施過定增募資。
“根據以往規定,如半導體等以輕資産模式運營的科創企業,在申請再融資時,研發投入往往會作為補充流動資金,受到補流比例不能超過募資總額30%的約束。而此次科創板‘30%補流和償債比例’限制迎來突破,有助於進一步放寬科創企業股債融資門檻,加快科創企業再融資步伐,為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提供更有力的資金支援。”滬上某投行人士接受採訪時表示。
再融資終止企業躍躍欲試
上交所官網顯示,截至10月21日,今年以來已有雲從科技、智明達、晶豐明源等15家科創板公司宣佈終止再融資項目。其中,多數公司透露再融資終止原因與市場環境、公司自身實際情況和資本運作規劃調整有關。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在科創板再融資政策支援之下,一批再融資項目終止公司或將重啟再融資計劃。
記者梳理髮現,若不考慮“其他通過資本性支出形成的實物資産”這一因素,以及排除年報中未披露數據,年內終止再融資項目的科創板公司中,有5家符合“輕資産、高研發投入”的標準,分別為有方科技、智明達、雲從科技、晶豐明源、震有科技。
晶豐明源原計劃通過公開發行可轉債募資7.09億元,投向高端電源管理晶片産業化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在“科創板八條”發佈後,公司於今年6月底終止上述再融資項目。
近四個月後,晶豐明源將目光投向並購重組。10月21日晚,晶豐明源發佈重組停牌公告,擬通過發行股份、發行定向可轉換公司債券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四川易衝控制權,同時募集配套資金。記者注意到,標的公司四川易衝涉及半導體積體電路晶片等業務,與晶豐明源主業相同。
此外,雲從科技也透露了再融資新動向。公司10月15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符合“輕資産、高研發投入”科創板公司定位,屬於受益科創企業之一。公司將根據自身戰略部署,籌劃各類融資事項,以確保資金有效配置,進一步夯實研發力度,鞏固技術優勢,保持市場競爭力。具體的再融資計劃以公司後續公告為準。
回溯來看,雲從科技于2023年3月31日發佈定增預案,計劃定增募資不超過36.35億元,用於雲從“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2024年8月6日,公司公告稱,因市場環境、公司戰略規劃等因素,決定終止再融資計劃。
據雲從科技2023年年報,除去未披露的在建工程、土地使用權數據之外,公司固定資産、使用權資産、長期待攤費用分別為1.58億元、0.26億元和0.09億元,合計約為1.93億元,佔總資産比例為7.04%,符合“佔總資産比重不高於20%”的輕資産認定標準。研發方面,雲從科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比為59.39%、近三年研發投入累計額為15.66億元,2023年研發人員佔比為58.30%,三項指標均滿足“高研發投入”的評價標準。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