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醫院將大幅壓縮普通門診
- 發佈時間:2014-10-15 07:23:00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陳晶
昨天,本市出臺《關於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影響醫改全局的五大方面改革思路,《意見》中提到的改革5年-8年全部落地。
按照《意見》,本市將建“金字塔”形縱向醫療服務體系,大型醫院診療將逐步大幅壓縮普通門診,大量醫生要向基層轉移。
除署名外均據京華時報記者陳蕎
□政策
醫院按服務功能定位不再按區域級別劃分
《意見》提出,要建立“金字塔”形的縱向醫療服務體系。今後,“醫療機構將按服務功能定位,來劃分分級診療體系,而不再按照區域級別來劃分醫院。
此次發佈的《意見》對各醫療機構功能進行了明確定位,指出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重點專科和醫學中心將主要承擔醫學科研攻關和高層次人才培養任務,區域醫療中心主要承擔區域內急難重症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承擔常見病、慢性病、重症康復和疾病防控、健康促進等功能。
市發改委委員、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説,過去醫療機構的管理是按區域功能劃分,形成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它實際是區醫療中心的概念,整體負責周邊地區的醫療任務,“這就會讓老百姓在心目中認為三級醫院就是服務功能強,越往下越差,大家的感受是高級人才在上邊,底下沒什麼人才。”
韓曉芳説,大家從理念到實踐都認為基層就是水準最差的,醫生是最差的,資源配置也是最差的,“基層醫院不強起來,讓基層居民首診不可能。”
她透露,前幾年甚至有一種現象,把“基層”混同於“基本”,就是在基層醫療機構只允許用基本藥物,其他都不能用,最後造成大醫院裏30%以上都是拿藥的人,去開藥的。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在説分級診療,實際上分級診療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患者還在無序就醫,大醫院各種疾病通吃,所以導致大醫院供不應求,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韓曉芳介紹,在這種緊張的狀態下,醫生不滿意、患者也不滿意,但另一方面,政府大量投資建設的城市二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有些又吃不飽,資源造成浪費。
■追問
看病如何選醫院?
大醫院將減普通門診定位治療急難重症病
韓曉芳説,所謂“金字塔”形的分級醫療體系,分為好幾層。頂層也就是“國家隊”的塔尖,應該代表中國醫療的最高水準,“國家隊就應該重點加強它的科研攻關和人才培養的問題,這是它的功能定位。”
韓曉芳説,現在很多“國家隊”,國家花了大量資金投入,可他們卻在跟小醫院搶病人,搶普通的病人、掙錢的病人,削弱了整個科研攻關的能力。
“金字塔”的中間是區醫療中心。按照功能定位優化資源配置,今後,作為區醫療中心的大型醫院診療將逐步大幅度壓縮普通門診,主要看的是急難重症病人,大量的醫生要向基層轉移。
韓曉芳説,這個區醫療中心可以讓老百姓就近解決看病問題,其定位主要是急、難、重症的臨床治療,病人以住院為主,小病、常見病、慢性病不在它這兒。”韓曉芳説,大醫院今後必須要調整診療結構,大幅度壓縮普通門診,把普通門診讓出去,“醫生和患者要一塊兒往下走。醫院的建設也必須跟著這個定位走,沒必要蓋偌大的門診樓。”
“金字塔”的下面是基層醫院。“基層醫院的功能就比較多了,包括常見病、慢性病、重症康復、疾病的防治、健康促進等等。”韓曉芳説,其實基層醫院最突出的就是防治結合,防病、治病、養病都在基層醫院實現。
■專家觀點
明確病情評定標準便於實行分級治療
針對醫改新政提出的大醫院將壓縮普通門診的政策,著名醫院管理專家王健康表示,現在首先需要確定的是“普通病人”與“急難重症病人”的評定標準。“在分級診療中,應當儘量本著診斷從嚴、治療相對放寬的政策”,王健康表示,一些較好的設備集中在二、三級醫院,也是評定病情需要考慮的問題。
王健康表示,如果能讓醫生帶頭“走訪基層”,就能夠有效分流病人去基層醫療機構看病。他表示,三級醫院的資源豐富,讓醫生願意前往基層醫療機構,需要做到多方面的同等對待,如學術地位、職稱評定、重點學科建設等。解決了資源不均衡的問題,才能使醫生的流動更加順暢。
此外,王健康提出,北京的醫療資源處於全國優勢地位,承擔了全國各地很多患者就醫的需求。他表示,在分級診療的情況下,也不應限制已經在全國各省市基層醫院進行診療判斷為疑難重症的病人到北京大醫院就醫。京華時報記者龔棉
□保障
如何讓市民主動去基層看病?
社區看病報銷檔次加大
據了解,北京目前推行醫聯體模式,即整合同一個區域醫療資源,由一所大醫院,聯合若干所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以引導患者分層次就醫,而非一味涌向大醫院。
韓曉芳説,下一步,財政、醫保、價格、人才、藥物等各項政策措施都要圍繞建立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制度,聯合發力。
“比如財政,基層醫院定位明確後,再去購買大型設備,財政不會支援,基層醫院不要盲目去追求高大上。大醫院建偌大的門診樓,恐怕政府也不能再支援。”韓曉芳説,必須按分級診療要求,配套實施相對應的醫保制度,引導患者往下走,“小病、慢性病都應該在社區,醫保政策也要向它傾向。”
韓曉芳説,現在本市大醫院報銷比例低,到基層醫院報銷比例高,這個檔次、差距會越來越大,以鼓勵患者下到基層醫院看病。
“大醫院、小醫院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一個功能的區別。”韓曉芳説,從國外經驗看,應該是好醫生、大醫生很多在基層,而不是在大醫院,但目前我國正相反。今後,要按功能定位來匹配所有的人才政策,保證基層要有好的全科醫生,同時加強基層人才流動。此外,在價格方面,也要按這種分級診療體系來設計價格政策。
藥物方面,韓曉芳表示,《意見》提出按功能定位確定藥物,不是按高低來確定藥物,“不是小醫院就沒有用藥的能力和水準,應該是它的功能需要什麼藥配什麼藥,基層醫院很多的藥必須得配上。”
到社區醫院享哪些服務?
病人可社區就近康復治療
韓曉芳表示,現在康復護理機構嚴重不足,使得大醫院沒有出口,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大醫院住院難,人滿為患。患者康復水準很低,帶來大量醫藥費負擔。
針對這一問題,《意見》指出,構建大型醫院、專業機構、基層醫療機構緊密結合、有序銜接的康復護理體系,加快康復護理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康復護理保險産品體系。
韓曉芳表示,社會上的康復護理機構目前大量短缺,城區一些二級醫院資源利用率不高,完全可以直接轉型,與大醫院合作轉為康復護理醫院,也可以吸引社會資本進來轉型。
“最重要的是基層醫療機構的康復功能要加強建設,大頭還在底下。”韓曉芳説,基層醫療機構就是日間康復、住院康復和居家康復相結合,目前有些基層醫療機構已經有所嘗試,載入了康復功能,居民可實現就近康復。
按照《意見》,今後在具備條件的一級醫院和社區衛生中心,要建立康復病房,儘快形成住院康復、日間(門診)康復、居家康復緊密結合的基層康復體系,同時建立由機構護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組成的護理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