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近日發佈報告,建議國家成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加大發行公積金貸款支援證券,從制度和産品設計上解決未來公積金資金供給不足。
事實上,“國家住房銀行”並非新鮮事。早在2009年,經濟學家馬光遠就曾撰寫《住房公積金應該轉為住房銀行》一文,建議廢除住房公積金制度,以住房銀行和購房減稅政策代替;2015年4月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公積金監管司司長張其光、處長崔勇撰文稱“國家住房銀行”成立的條件已經成熟。
然而,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國家住房銀行”卻一再難産,這其中的緣由在哪?為此,就相關問題,《證券日報》記者專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副主任、研究員王小廣。
《證券日報》記者:目前,我國住房公積金資金是否存在供給不足的問題?國家成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有哪些必要性?
王小廣:從當前整個住房體系來看,我國的實物保障(保障房等)和貨幣化的補貼都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缺乏專門的保障金融機構,因此,市場建議成立“國家住房銀行”是十分必要和合理的。
住房公積金目前存在利用不充分、不能形成全國“一盤棋”的特點,因此,成立“國家住房銀行”可以盤活存量資金,特別是增加住房專項資金的供應,同時還帶有政策性。另外,通過成立這一政策性機構,真正解決那些符合公積金貸款條件的“夾心層”,即滿足類似于年輕的、希望擁有一套住房並需要得到資助的那部分人群的住房需求。實際上,參照西方的經驗來看,國外都有針對中産甚至中産以下的尤其是年輕人專門設立的普惠和優惠的金融支援計劃。
《證券日報》記者:國家成立政策性住房金融機構,資金來源有哪些渠道?
王小廣:作為政策性金融機構,除了公積金餘額之外,財政應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援,另外,更主要的資金來源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獲得,一方面,可以通過發行專項債券的方式解決,補充可貸資金;另一方面,根據需要以及在風險控制的要求下,通過金融衍生創新工具來解決。
《證券日報》記者:“國家住房銀行”至今未推出,有哪些原因?
王小廣:成立這樣一個政策性銀行需要做很多準備工作,程式也比較複雜。一方面,在成立之前,需要考慮在立法方面是否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確定。另外一方面,還要理順一些關係,“國家住房銀行”作為國家特別設立的國有企業,需要有一個很好的頂層設計,包括如何運作和風險控制等,這些可以借鑒中外經驗,當然,在實際操作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王小廣
今日嘉賓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