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晨汽車集團正式破産重組
汽車市場加速洗牌 自主品牌向高端化加碼
昨天,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産重整程式。
從金盃車型面世並連續6年蟬聯國産汽車銷冠的“高光時刻”到合資寶馬後淪為“代工廠”,華晨汽車告別舞臺的背後,實際上是我國汽車市場正在進行的、從高增長轉向存量的新時期。隨著消費升級和科技製造水準的提升,自主品牌很難再單靠“性價比”打動消費者。在傳統車企因為經營不力退出市場的同時,一大批實力自主車企的高端子品牌正在加速入局,在市場末位淘汰之下,自主車企正加速走出一條全面向上之路。
華晨汽車面臨破産重整
根據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資訊網消息,格致汽車科技向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重整。法院的裁定稱,華晨集團存在資産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産法規定的破産原因。但同時集團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為遼寧省屬國企,華晨集團直接或間接控股、參股四家上市公司,並通過旗下上市公司華晨中國與寶馬合資成立華晨寶馬公司,下有中華、金盃、華頌三個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華晨雷諾兩個合資品牌。據華晨汽車集團相關人士透露,本次重整只涉及華晨集團本部自主品牌板塊,不涉及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及與寶馬、雷諾等的合資公司。
不過,業內也有聲音稱,有華晨汽車內部人士表示尚未接到法院關於破産重整的裁決書,該公司有較大可能實施司法重組。
不論破産重整是否板上釘釘,難以否認的是,曾經風光一時的華晨汽車近年來已經逐漸式微。據天眼查司法風險資訊顯示,華晨汽車目前關聯16條被執行人資訊,累計執行標的額約3.89億元。
金盃寶馬過後難發新芽
2002年成立一年後,華晨汽車曾因為金盃麵包車一炮走紅,金盃也曾連續6年蟬聯國産汽車銷量冠軍。但在吃了合資寶馬的第一口螃蟹之後,華晨汽車逐漸因為沒能保住自主份額而走向衰落,淪落到依靠華晨寶馬“反哺”。
2018年,中國放寬汽車合資股比限制和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後,華晨寶馬率先打響股比放開第一槍。在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份至75%並正式控股之後,華晨寶馬將無法再納入華晨汽車的合併範圍。失去了寶馬集團的“保護傘”,華晨汽車逐漸陷入危機,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打擊更加重了華晨肩上的經營重擔。
今年8月,華晨汽車旗下多只存續債券開始出現暴跌。今年10月,華晨汽車因未能如期兌付發行規模為10億元的私募債而再次陷入輿論漩渦;11月4日,華晨汽車集團稱,雖多方努力籌集資金,但由於資金困難,僅能兌付債券利息部分。
債務違約成為華晨汽車被申請破産重組的導火索,但從華晨汽車的資産負債表來看,其自主品牌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資産確實已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今年以來,華晨汽車已多次拋售股份,以緩解資金壓力;據華晨集團半年報顯示,集團層面負債總額523.76億元,資産負債率超過110%,失去融資能力。
儘管華晨汽車已具備企業破産法規定的破産原因,但在業內人士看來,作為遼寧省重點企業,華晨汽車尚不至於破産清算,下一步很可能會進行重整。
自主市場加速“換新”
走向衰落的老牌車企不只華晨一家。近兩年來,整體汽車市場告別高速增長走向存量時代,電動化和智慧化不斷加碼。隨著網際網路起家的造車新勢力和零部件企業加速跨界入局、傳統實力車企的高端子品牌不斷孵化,傳統燃油車企的生存空間不斷遭到壓縮,傳統汽車行業的優勝劣汰也正在加速。
今年4月14日,東風汽車集團發佈公告稱股東雙方擬對東風雷諾進行重組,這個成立於2013年的“最年輕”合資品牌在經歷了超140%迅猛增速的“高光時刻”之後,因為産品線過於單一等問題走向令人唏噓的結局。今年7月9日,曾經的“國産摩托車大王”力帆股份發佈公告稱,旗下10家全資子公司現階段生産經營均不正常,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進行破産重整。
有業內專家分析,汽車是高度規模化的産業,而此前我國汽車市場一直存在集中度低、品牌力弱的弊端。隨著消費升級和科技製造水準的提升,自主品牌很難再單靠“性價比”打動消費者。在傳統車企因為經營不力退出市場的同時,一大批實力自主車企的高端子品牌正在加速入局。
短短不足五年的時間裏,我國汽車市場上先後有長城WEY、吉利領克、奇瑞星途、北汽ARCFOX、東風嵐圖等自主車企的高端新品牌相繼面世並實現量産;前不久,上汽集團宣佈著手推進代號為“L”的全新電動智慧汽車品牌項目,東風集團也高調宣佈將攜手ICT領域巨頭華為和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聯手打造高端子品牌。
在自主品牌持續進擊高端市場的努力之下,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印象也開始從過去的廉價感、低端感向高端、時尚、智慧轉變。隨著市場末位淘汰賽不斷升級,自主車企正在加速走出一條全面向上之路。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