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開幕的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下稱“上交會”)上,人工智慧技術的深度應用成為一大亮點。“AI+消費”“AI+醫療”“AI+商業密碼”……一批“AI+”跨行業解決方案集中亮相,展示出人工智慧與千行百業融合創新的強勁勢頭。
本屆上交會以“開放合作:賦能新質生産力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展覽面積3.5萬平方米,匯聚全球創新成果,參展企業近千家。其中,180余家高新技術、專精特新、瞪羚企業帶來首發首展産品與技術。
“AI+消費”:走進尋常百姓家
一邊走路,一邊用眼鏡接收導航資訊——電影中的場景已成現實。在杭州秋果計劃科技有限公司展臺,觀眾正排隊體驗一款XR眼鏡。戴上眼鏡,只需輕輕揮手,即可在電商、社交、文旅、教育等多個場景中自由切換。
“我們採用全色域光波導鏡片,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副普通眼鏡,卻能實現完整的混合現實體驗。”展臺工作人員介紹,眼鏡搭配神經腕帶、智慧指環等可穿戴設備,可打造完整的混合現實系統。目前,該産品已在西湖文旅、污水處理廠等場景試點,未來將在工業、車載導航等領域進一步推廣,預計年底實現量産。
掃碼或刷臉進店,選好商品後徑直離開,無須排隊結賬,系統便自動完成扣款——在上交會現場,上海雲拿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復刻”了無人零售場景,讓觀眾體驗“無感支付”的便捷與高效。
據悉,這套無人零售系統基於3D機器視覺、AI行為分析和重力傳感等技術,可精準識別顧客行為與商品資訊。目前,雲拿科技已在30多個國家落地1000多家門店,其中上海某寫字樓內的無人零售店日營業額突破萬元。在企業倉儲管理中,該系統能自動識別和記錄物品流轉,提升物流效率,助力智慧化轉型。
“AI+未來産業”:腦機介面市場廣闊
在上海術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受試者戴上電極帽,實時的腦電信號曲線即在螢幕上躍動。佩戴上機械外骨骼手套,在系統的動畫提示下,手指隨受試者的“意念”完成了抓握動作。
“這套‘人工智慧多模態腦機介面平臺系統’,通過腦電信號精準捕捉,高精準意識解析率高達95%,與運動意念解碼,構建從中樞神經到外周神經,再回到中樞神經的閉環訓練,相較傳統康復手段,腦卒中患者肢體恢復效果提升30%至50%。”上海術理智慧科技有限公司高級産品經理施泓超表示。
諮詢機構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腦機介面在醫療領域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400億美元,到2040年有望突破1450億美元。“隨著相關政策陸續落地,該設備將在醫療端快速推廣,尤其在卒中康復這一高需求場景具備廣闊市場空間。”施泓超説。
香港科技大學展示了非侵入式腦機介面應用——TI神經調控療法。這是一項用於治療帕金森、失眠、抑鬱、焦慮等疾病的非侵入式腦刺激技術,借助表面電極對大腦特定區域進行精準調節。香港科技大學上海産教融合中心産業負責人于玥表示,該項目已完成原理驗證,失眠治療方案即將進入臨床階段。
上海階梯醫療則展示了國內首款高通量無線侵入式腦機介面系統(WRS)。該系統採用無線能量/信號傳輸設計,植入手術僅需在顱骨開3到5毫米微孔,借助成熟的神經外科微創穿刺技術即可完成,將為癱瘓患者提供“腦控外部設備”的運動功能替代方案。
人工智慧也正改變著數字安全的護城河。上海電腦軟體技術開發中心帶來了基於DeepSeek大模型架構的新一代區塊鏈智慧漏洞檢測系統。該系統構建了11類常見智慧合約漏洞模型,具備漏洞精準識別與修復方案自動生成能力,實現從檢測到修復的完整閉環。
“基於DeepSeek大模型構建行業定制化演算法,通過多維度特徵訓練與參數調優,實現對報告中高風險項的智慧驗證。經數據集實測,高風險項檢測精度達94%,有效解決人工篩查耗時長、漏判率高的痛點,為網路安全合規性評估提供高效可靠的技術支撐。”上海市電腦軟體技術開發中心主任蔡立志表示。
“AI+製造”:國産化加速
在歐必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臺,工作人員正在操控一台精密儀器,通過超聲波“鑷子”分選單細胞。“這臺聲鑷單細胞分選系統,融合了AI演算法與聲鑷晶片兩大核心技術。聲鑷技術利用超聲波實現細胞流動,有效避免了傳統流式細胞儀對細胞造成的損傷,AI演算法則可大幅提升單細胞分選的識別效率與精準度。”該公司市場部經理莊惠表示。
據悉,該系統已在生物醫藥企業的細胞株構建、幹細胞單克隆建庫及腫瘤藥敏測試中得以應用,借助聲鑷晶片高精度、操作溫和的優勢,單細胞率及活率最高均達到90%以上,分選效率是傳統方法的6到7倍,價格較國外品牌降低約30%。
包括AI在內的技術進步,正不斷推動高端醫療器械實現國産化。“我們接觸過的企業,有些使用的是國外設備,在遇到維保問題時,需要發回原廠,不僅流程繁瑣,還可能受到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莊惠表示,隨著國産設備在核心技術和智慧化水準上的突破,疊加本地化服務優勢,進口替代的窗口期正在打開。
在上交會現場,THT550大馬力雪地牽引裝備模型亮相,它由中國極地研究中心和中國農機院聯合研發,是我國首臺大功率、四履帶、全液壓驅動、智控牽引裝備。在設計上,只要接入北斗導航與AI智慧駕駛系統,便可實現高程和作業直線性控制,在提高作業品質、安全性與作業效率的同時,減輕了操作員的勞動強度。
在極地內陸載具方面,我國長期依賴進口,但近年來國産化取得顯著進展。THT550型雪地牽引裝備的推出,標誌著內陸專用牽引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有所改善,實現了又一項高端裝備的自主可控。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