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日前發佈的2024年“小微企業品質認證提升行動”成果顯示:參與提升行動的小微企業年度營收平均增長9.7%,銷售額平均增長14.2%,利潤率平均提升8.0%,品質成本平均下降5.8%。
小微企業生産經營中有哪些品質難題?“品質認證工具箱”裏有哪些工具?如何幫助小微企業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
一個“焊接點”撬動品質競爭力提升
“人工焊接生産舉升機升降臺,‘焊接點’總是掌握不好。”宋吉忠是遼寧營口市一家汽保設備企業的負責人,他在這個行業幹了近30年。
舉升機在汽車檢修保養領域應用廣泛。舉升機升降臺鋼板經切割後,要進行多點焊接,焊接位置多為臺面下折彎處,人工焊接不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穩定性也比較差。
遼寧營口市聚集了一批汽車保修設備産業的小微企業,“焊接點”是制約他們發展的普遍“卡點”。宋吉忠在當地品質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中心認證專家的“一對一”幫扶下,反覆溝通實踐,引進了舉升機智慧生産線,通過自動化生産,解決了焊接工藝不穩定等問題。
“專家了解了我們品質提升的需求,幫我們梳理了品質短板,指導我們運用認證手段持續改進生産工藝。企業通過ISO9001品質管理體系認證後,産品品質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宋吉忠説。在營口,通過相關品質認證的汽保企業還有70多家,2024年出口創匯超過2億美元。
“品質認證工具箱”聚焦問題,實現精準幫扶。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排查小微企業面臨的共性品質問題,以品質認證為牽引,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品質技術服務,累計幫助小微企業解決品質問題3.8萬個,指導企業準確把握品質管理關鍵控制點。
據統計,全國468家認證機構對5.4萬餘家小微企業實施精準幫扶,減免認證費用3876萬元,為64.9萬家小微企業免費培訓192.5萬人次。
部分地區也存在對小微企業的品質短板和提升需求掌握不夠精準,個性化認證服務方案、持續幫扶模式需要完善等問題。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相關負責人建議,圍繞小微企業、地方産業特別是出口型企業、外向型産業的發展需求,不斷創新認證技術和方法,提高服務精準性,推動品質認證服務可衡量、可感知。
一條“産業鏈”帶動品質管理模式延伸
“高檔數控機床産業鏈核心配件國産化率僅50%,産品返修率高,測量整體水準落後。”廣東廣州市昊志機電股份有限公司品保部總監彭秋陽與當地市場監管部門交流時直言不諱,“這是我國高檔數控機床産業被國外卡脖子的‘芯病’”。
為解決這個“芯病”,該企業作為“鏈主”,派出技術團隊會同品質認證專家,聯合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建立了“高性能電主軸聯合技術創新中心”,集中攻克機床電主軸系統精度測試和可靠性等技術難題,有效解決了産品複雜工況下的可靠性問題,實現了産業鏈品質聯動提升和核心部件國産化替代。
“通過發揮‘鏈主’企業的引領作用,強化對鏈上小微企業品質管控和聯動培育,電主軸精度等關鍵指標實現新突破,帶動産業鏈上軸承國産率由50%增長至95%,返修率顯著降低,達到國際先進水準。”彭秋陽説。
“品質認證工具箱”著眼整體,推動鏈式幫扶。各地積極引導産業集聚區發揮規模優勢,建立産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動培育機制,鼓勵“鏈主”企業牽頭組建品質技術創新聯合體,支援“創新聯合體”“小微聯盟”等行業組織開展産業鏈品質共性技術攻關,推動先進品質理念和品質管理模式向産業鏈兩端延伸。
一些企業品質管理意識和能力水準有待提升。部分小微企業主要負責人對品質管理不夠重視,品質管理投入普遍不足,品質管理人才缺乏,以品質提升培育核心競爭力的內驅力不夠。
清華大學品質與可靠性研究院院長李彥夫建議,提升企業品質認證意識,鼓勵認證機構和品質專家面向小微企業主要負責人開展品質管理公益培訓,引導企業加大品質管理投入,增強運用品質認證工具促進企業高品質發展的內驅力。還要推動産業鏈上下游認證結果互認,促進補鏈延鏈、穩鏈強鏈。
一張“信用名片”提升融資便利性
“我們企業中標了多項生産和建設項目,本來是件高興的事,但項目啟動需要大量流動資金支援,短期內自有資金難以滿足需求,項目面臨流失的風險。”河南昊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彥峰説。
市場監管部門在開展認證幫扶中了解到這家企業的困難,主動與郵儲銀行對接協調幫扶事宜。
“公司能抵押的土地、廠房之前都抵押了,現在也沒有什麼抵押物,能行嗎?”陳彥峰問。
“企業獲得過品質認證證書嗎?我們對産品品質優質的企業有‘認證貸’産品。”郵儲銀行許昌分行普惠金融部負責人任永濤介紹,“如果符合相關資質,還能開通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辦理流程,儘快為企業緩解資金壓力。”
最終,該企業通過“認證貸”獲得500萬元貸款。陳彥峰説:“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也激勵我們繼續嚴把品質關。”
河南省發揮品質認證“信用名片”作用,聯合金融部門推出“豫質貸”融資業務,對參與提升行動的企業,給予一定貸款額度。許昌市推廣“認證貸”以來,累計幫扶經營主體辦理信貸業務515家次,貸款總額達16.65億元。
“品質認證工具箱”拓展模組,增加融資幫扶。市場監管總局積極與交通銀行對接“認證+金融”服務模式,發揮認證增信效應,助力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協調金融機構,促進品質認證與金融服務“雙向奔赴”,增強小微企業發展韌性。2024年各地共出臺“認證+金融”扶持政策253項,累計提供信貸支援608.5億元。
李彥夫建議,將品質認證結果採信作為提升行動的關鍵環節,推動認證結果納入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綜合評價體系,健全小微企業增信制度,提升優質小微企業融資便利性,強化品質認證與産業、金融等政策協同效應。
連結:什麼是“品質認證工具箱”?
品質認證工具箱是指導企業建立實施品質管理、完成認證流程、優化産品或服務等過程中,系統化整合的實用工具集合。它通過簡化流程、規範操作和降低風險,幫助企業高效達成品質目標。
企業建立品質管理體系,能夠通過整合資源、規範流程和持續改進,保證産品或服務符合客戶需求及行業標準。通俗來説,品質管理體系是企業提高品質管理水準、提升生産效率的工具,讓複雜的管理變得有章可循。
市場監管部門推出“小微企業品質認證提升行動”,旨在通過培訓、幫扶、資源整合等方式提升小微企業品質管理能力,運用“品質認證工具箱”,通過工具化、標準化的方法將政策措施轉化為企業可落地的品質管理實踐。構建“政策引導—工具支撐—效果反饋”的閉環,推動小微企業從“被動合規”轉向“主動提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