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乘聯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發展優勢不斷鞏固和擴大。乘聯會綜合預估5月份乘聯會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67萬輛,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59%。預計1月份至5月份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278萬輛,同比增長46%。
6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促進新能源汽車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要“構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等。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産業將迎來新的政策利好。
如何理解“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稅收優惠政策將怎樣助力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産業實現突破還需要哪些助力?《證券日報》記者就上述問題採訪業內多位專家解答。
首提“車能路雲”融合發展
此次國常會提出,要鞏固和擴大新能源汽車發展優勢,進一步優化産業佈局,加強動力電池系統、新型底盤架構、智慧駕駛體系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統籌國內國際資源開發利用,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構建“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態,提升全産業鏈自主可控能力和綠色發展水準。
記者注意到,“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為首次被提及,此前市場提及較多的概念為“車路雲”一體化發展。
那麼,應該如何理解此次提出的“車能路雲”融合發展?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品質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車能路雲”融合發展指的是將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路化系統、道路基礎設施和雲計算技術相互融合,形成全新的智慧出行生態系統。
Co-Found智庫新經濟研究負責人汪麗也向記者表示,這一概念指汽車、智慧交通、新能源、網際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車聯網技術和雲計算大數據等的融合統籌發展,以實現更加智慧、綠色、安全和高效的出行方式。
“‘車能路雲’融合發展建立在我國已經形成了新能源汽車全産業鏈,而且新能源汽車數量處於快速上升期的基礎之上。”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要使新能源汽車在未來取代傳統燃油車,成為數字經濟新的重要支柱産業,就必須系統規劃整個新能源汽車産業生態,並提出戰略遠景目標。
鄭磊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優先建設智慧充電樁設施,車聯網和雲計算方面的協同則是更遠期的目標,智慧充電樁和智慧駕駛提供的聯網數據需要更高容量和更快響應速度的雲服務,這樣就構成了一個非常完整且經濟規模巨大的産業生態環境。
在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看來,“車能路雲”融合發展的新提法,有助於促進儲能與新能源汽車協同發展,形成完整化、系統化的産業體系,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將産生巨大促進作用。
延續和優化稅收優惠政策
2022年9月份,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資訊化部聯合發佈《關於延續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的公告》,對購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內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此次國常會提出,“要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構建高品質充電基礎設施體系,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優化消費環境,更大釋放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
據業內人士測算,今年新能源汽車免稅金額將超過1000億元;如果明年後年延續,則有望在2025年免稅金額達到近2000億元。
“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可以有效地支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發展,降低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購買成本,鼓勵更多的消費者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汪麗説。
談及對未來相關利好政策的期待,袁帥表示,未來還需要加強對新能源汽車核心自主技術的研發、晶片、生産和銷售的財政和稅收優惠政策,以及加強對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建設、充電技術研究等方面的支援。
汪麗建議,可以通過加大補貼力度、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更多汽車廠商推出更具性價比的新能源汽車等方式來支援市場的發展。
資本市場助力不可或缺
受訪專家普遍表示,要實現“車能路雲”融合發展,資本市場助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鄭磊認為,目前資本市場需要為智慧充電樁和智慧道路升級改造提供資金支援,需要政策方面提供能夠確保投資者長期獲得穩定投資回報的保障。只有車、能、路、雲有計劃協同發展,才能消化目前國內巨大的新能源電池和新能源汽車生産産能,並帶動物聯網、雲服務等領域更好地發展。
袁帥表示,新能源汽車産業中的相關企業,可以借力資本市場,通過IPO、股權融資等方式獲取資金,實現業務擴張和技術升級。同時,政策端也可以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的資本市場準入支援,降低融資門檻,加強對研發和創新企業的投資和扶持。此外,也需要建立健全的股權投資基金和風險投資機制。
“在新能源汽車産業中,無論是造車新勢力,還是傳統汽車企業,都需要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加持。”北京社科院研究員王鵬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産業借助資本市場可獲得充分融資,為産業發展注入資金,促進其不斷創新和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