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改企業”與“雙百企業”名單同步擴圍調整。5月15日,《證券日報》記者從國資委在廣州召開的“科改行動”擴圍深化現場推進會和“雙百行動”擴圍深化現場推進會現場了解到,“科改企業”已從此前的439戶擴充至672戶,“雙百企業”也從449戶擴充至580戶。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翁傑明表示,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方案(下稱“方案”)正在緊鑼密鼓推進。方案印發後,要繼續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繼續做精做深做優“科改行動”,縱深推進“雙百行動”,打造更多基層改革創新的“樣板”和“尖兵”。
注重打造“獨門絕技”
自2020年啟動實施“科改行動”以來,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創新尖兵加速涌現。“科改企業”科技含量高、創新屬性強等特點,也在改革創新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翁傑明介紹,“科改企業”近三年研發投入強度均超過14%,2022年達到17.7%,研發投入強度保持高位提升。中長期激勵更大範圍更大力度實施,89%的“科改企業”面向關鍵崗位核心骨幹人才靈活開展多種方式的中長期激勵,覆蓋11.6萬人次。
從實踐結果來看,“科改企業”的“頭雁”作用得到有效發揮,不僅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顯著增強,經營發展質效更是屢創新高。
數據顯示,三年來,“科改企業”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4萬件。有效專利實施數量達11.2萬件,科技成果對外轉讓、技術許可收入和作價入股股權價值累計達297.9億元。2022年,“科改企業”營業收入、凈利潤較2020年分別增長33.6%、40.9%,全員勞動生産率較2020年增長30.1%。
南方電網數字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作為全球首家數字電網研究院,實施“科改行動”以來,南網數字集團累計實現成果轉化收入突破50億元,結合産業鏈建設,未來將帶動超千億元産業規模,有力支撐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全面激活能源數字産業新動能。三年間資産總額累計增長超400%,營收、利潤分別實現翻三番、翻四番的跨越式發展。
隨著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提升國有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出明確要求,翁傑明表示,為加快打造一批在提升核心競爭力方面勇當示範、爭做表率的基層改革創新尖兵,近期,國資委對“科改企業”進行了大力度的擴圍調整,“科改企業”總數由439戶增至672戶(中央企業子企業368戶,地方國有企業304戶),共增加233戶。
在此次充實擴圍的同時,國資委還將5家改革創新成效不佳、考核評估成績靠後的企業調出了名單,體現了“科改企業”瞄向國有科技型企業中的樣板和尖兵的定位要求。
翁傑明強調,下一步,“科改企業”必須繼續堅定不移補短板、鍛長板,強化體制機制改革與科技創新的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努力實現新突破。一是更大力度打造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産業,二是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投入産出效能,三是全面激發科技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四是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
“‘科改企業’很多都處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未來,要錨定未來技術發展方向,建立完善創新資源整合機制,加大産業資源、科研資源的專業化整合和一體化配置力度,積極開闢産業新賽道、增強産業引領力。”翁傑明強調,“科改企業”要更加注重打造“獨門絕技”。具備條件的“科改企業”要更加突出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此外,還要以國家戰略需求和産業升級需要為導向,努力在一大批細分領域擁有剋敵制勝的“殺手锏”。
作為新入選的“科改企業”,國家電投所屬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核工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下一步,上海核工院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提升技術牽引和産業發展引領能力,做強非能動核電技術、做優“國和”系列品牌、做大先進核電産業,加快實現我國核能領域高水準自立自強。
積極優化股權結構
針對基層的改革探索,除了聚焦以改革、創新雙輪驅動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的“科改行動”外,致力於破除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的“雙百行動”自2018年實施以來,同樣取得顯著成效。
在翁傑明看來,廣大“雙百企業”依託良好的改革基礎和鮮明的特色優勢,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三能機制”等重點改革任務上步子更大、節奏更快、舉措更實。比如,截至2022年底,“雙百企業”共選聘519名專職外部董事;“雙百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人數佔比平均達到7.7%,高於中央企業6.9%、地方國有企業4.9%的平均水準。
從發展成效來看,“雙百企業”亦實現“量的增長”與“質的提高”雙躍升。
國資委數據顯示,2022年,“雙百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4.3萬億元、凈利潤6732.7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長29.7%、35.6%。截至2022年底,“雙百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105.2萬元/人,遠超中央企業平均水準;人工成本利潤率達到137.3%,較2020年提高24.3%。
作為國企改革的“排頭兵”,“雙百企業”在優化公司治理、推動國有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方面亦被寄予厚望。而在前期改革任務與發展成效均取得重要成果背景下,近期,國資委也對“雙百企業”進行了充實擴圍,即從此前的449戶擴充至580戶。
隨著“雙百企業”隊伍的增加,也對進一步深化“雙百行動”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圍繞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的目標,針對目前改革中的短板弱項,翁傑明提出,“雙百企業”要在推動公司治理各項要求精準落地,聚焦主業實業推進專業化整合,推動機制類改革任務更廣更深覆蓋,以及提高企業價值創造能力這四個方面均要走在前、作表率。
事實上,能否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專業化整合,既是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的重要體現,也是企業“做強”的結構支撐。翁傑明強調,“雙百企業”要緊緊圍繞主責主業和核心功能深耕細作,把有限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擅長領域上,加快同類業務橫向整合、産業鏈上下游縱向整合,引導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示範企業和專精特新的隱形冠軍。同時,“雙百企業”還要堅守實體經濟根基,一方面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則要立足自身在全國産業鏈供應鏈中的定位,逐步提升製造業資産在企業總資産中的佔比。
除了更加強調要以市場化方式推進專業化整合外,落實機制類改革任務同樣是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的關鍵。
“目前,機制類改革任務已在較大範圍破冰破局,但覆蓋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翁傑明稱,“雙百企業”要把落實機制類任務作為工作重點,發揮引領帶動作用。比如,在積極推進上市優化股權結構方面,要加大優質資産孵化培育力度,支援符合條件的“雙百企業”積極開展融資上市、增資擴股,特別是對於人工智慧、晶片等新領域新賽道的企業,可通過收購、兼併、引資等多種方式,既優化股權結構,也縮短進入新賽道的培育期。在更大力度推進中長期激勵方面,“雙百企業”要更加靈活、更具創造性地應用各種中長期激勵措施,擴大符合條件企業範圍,進一步提升覆蓋面。
國資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底,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子企業和省級國資委所監管各級國有企業中已開展中長期激勵的比例分別為95.8%和87.2%。
據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介紹,2018年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企業”以來,廣汽集團實施股票期權及限制性股票激勵,累計激勵九千余人次,完成廣汽埃安等5家企業員工持股,極大地調動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下一步,廣汽集團將推動“雙百行動”不斷走向深入,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樹立民族汽車品牌,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
(責任編輯:王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