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阿里巴巴馬雲宣佈退休,近日“郭臺銘將退休”的新聞,再次將退休和大企業接班人的話題推上輿論熱點。
在中國,80%以上的民營企業都以家族企業形式存在。代際傳承作為家族企業基業長青的關鍵要素,卻在中國的家族企業中實現得並不順暢。現實情況是,近年來,中國的家族企業已經進入代際傳承的關鍵時期。
未來十年,近300萬家族企業將面臨代際傳承問題。但胡潤百富榜調查發現,近50%甚至更高比例的家族企業二代並不願意繼承父業。中國社科院的調查數據顯示,82%的家族企業二代“不願意、非主動接班”。為何中國的“家族企業二代”不願意接班?
理解中國家族企業所面臨的“代際傳承之困”,二代自主權、權威合法性與比較期望、隱性知識轉移、價值觀差異等多個維度,或許都有助於思考這個問題。
二代經歷的影響力
在企業傳承過程中,二代的成長經歷究竟會給企業帶來何種影響?
(1)童年經歷
童年時期的經歷對個人信念與偏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家族企業初建期的二代,對於企業會存在一種複雜的“排斥”情感,這種情感通過兩方面對家族企業二代的信念與偏好産生影響,從而導致二代對於父輩所創立的事業缺乏認同感。
第一,與二代所處的環境不同,家族企業的一代創立者大多是為了生存而創立企業。但二代成長在物質生活優越的環境下,生存早已不再是當務之急,與“草根”父輩相比,他們更缺少艱苦創業的精神。
第二,處在初創期的家族企業,父輩把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企業中,家族企業二代即便理解父輩的創業不易,也會認為企業的存在剝奪了原本屬於自己的父輩關愛,從而使得二代認為初創期的企業才是父輩最寵愛的“孩子”,這種在童年時期所形成的對於企業的嫉妒心理會持續幾十年,進而給企業傳承帶來意外的困難。
二代在繼承家族企業之後對父輩所創立的事業缺乏認同感,為避免這種在信念與偏好以及情感上與父輩可能存在的衝突,二代並不願意繼續在父輩的領域內經營,而是希望脫離父輩,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成為二代在繼承企業的同時又跳出父輩經營領域的絕佳策略。
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家族企業初建期的二代更傾向於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其他行業經營。
(2)海外留學經歷
除早期的童年記憶外,教育經歷也對個人信念與偏好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與家族企業一代相比,大部分二代在海外接受過高等教育,與父輩的教育環境存在巨大差異,他們往往具有更加專業化的管理理念和行業知識。二代的海外留學經歷從三個方面影響著企業的代際傳承。
首先,家族企業二代的海外留學經歷使他們接受了相比父輩更加系統科學的企業運作知識以及管理理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們與其父輩的知識見解不同。其次,個體的教育水準越高,其處理和分析資訊的能力也越強,導致其創新意願及風險偏好也越高。最後,二代在海外留學期間不可避免地會減少與企業接觸,從而對於一代所建立的政商關係、人際關係等緘默資本的繼承會處於一段真空期。
一方面,這些緘默資本本身難以直接傳承;另一方面,這些緘默資本也許是很多接受過西方現代經營理念教育的二代所不願繼承的。而在中國這個“人情關係”社會中,社會關係往往對於企業的發展會起重要作用,這就導致二代如果繼續在父輩的産業領域內經營會步履維艱。
在這種情況下,由留學經歷所導致的兩代人價值觀差異也會促使二代,更傾向於脫離父輩的産業範疇。據此,本文提出另一假設: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家族企業二代,更傾向於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其他行業經營。
(3)家族企業外工作經歷
西方學者的研究表明,企業高管在步入社會後的社會履歷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Custódio研究企業高管的工作經歷對其管理行為的影響發現,具有金融行業工作經歷的CEO傾向於更高的風險偏好,他們在管理企業過程中通常會使公司持有更少的現金以及更高的負債。同時,具有金融行業工作背景的CEO對於企業的財務管理也更加積極,更有能力解決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
高管的社會履歷能夠“外化”為企業價值,例如更高的並購績效、更加經驗化的管理理念,甚至更加專業化的生産模式。出於職業鍛鍊和個人偏好的原因,很多家族企業二代在完成正規教育後並沒有直接進入家族企業,而是在家族企業外尋求工作機會。
家族企業外的工作經歷使二代能夠體驗不同於家族企業內部的經營業務及企業文化,有助於其視野的開闊及對行業狀況的了解,對於他們的經營方式和經營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在進入家族企業之前,具有不同於家族企業所在行業工作經歷的二代更傾向於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其他行業經營。
(4)行業景氣度的調節作用
在轉型經濟中,企業的運營狀況不僅受自身內部條件的影響,也受到外部行業景氣度及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行業景氣度從兩個方面影響著二代對企業前景的預期。
首先,中國的家族企業基本都屬傳統製造行業。在當下實體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大量的精力和資本投入卻換來微薄的利潤,這種“利潤薄得像刀片、壓力重得如泰山”的行業背景,無疑會進一步減弱二代對家族事業的認可,其對父輩生活方式的偏見也會被放大,從而進一步增加二代進行跨行業並購的動機。
其次,相比父輩白手起家創辦企業的濃厚情感維繫,二代會更多地實施對於資本的逐利行為。當實體經濟盈利水準下降、風險不斷暴露時,他們能夠意識到子承父業、繼續在原有範疇內經營只會導致企業的前景變差,因此對於公司轉型升級的必要性具有更加理性的認識。不少家族企業二代更傾向於另起爐灶,在網際網路、金融、高新技術、資訊等産業展露才華,因此,在他們接班家族企業後會更傾向於主導企業脫離製造行業。
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行業景氣度對二代的童年時期父輩創業經歷與企業的跨行業並購行為起到負向的調節作用。行業景氣度對二代的海外留學經歷與企業的跨行業並購行為起到負向的調節作用。行業景氣度對二代的不同於家族企業所在行業工作經歷與企業的跨行業並購行為起到負向的調節作用。
(5)成長經歷與高收益行業並購
家族企業二代作為企業的最終所有者,即使不願繼續在父輩産業領域內經營,也會通過其個人的影響力為企業謀求更大的利潤。因此,在企業選擇跨行業經營時,一種很大的可能就是進入利潤豐厚的行業。
受到金融房地産行業的高收益驅動,家族企業容易選擇向著金融房地産進軍。首先,家族企業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金融房地産行業,除背後豐厚的利潤驅使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們都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經歷過父輩艱苦創業的二代,對於父輩所創立的勞動密集型、薄利多銷式及低附加值的傳統製造業心存抵觸,對於實業經營、成本控制、精細化管理等缺乏興趣,他們並不願意重復老一輩艱辛的生活方式。
其次,大部分海外留學過的二代具有金融、商科專業背景,而家族企業外的工作經歷使他們更加懂得資本的逐利性,因此金融房地産這些資本運作、國際化行業更受他們的青睞。
二代更青睞資本密集型
基於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設:在童年時期經歷過家族企業初創期的二代,會促使企業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金融房地産等高收益行業。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家族企業二代會促使企業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金融房地産等高收益行業。具有不同於家族企業所在行業工作經歷的二代,會促使企業通過跨行業並購進入金融房地産等高收益行業。
我們的研究結果發現:第一,在家族企業的傳承過程中,二代的童年時期父輩創業經歷、海外留學經歷以及家族企業外工作經歷,都會增加企業跨行業並購的可能性。
這主要是因為二代的成長經歷與一代存在較大差異,從而在思想理念上與父輩存在衝突,在這種情況下,二代很可能不會繼續在父輩的産業領域內經營,其中一個選擇是繼承家族企業之後,通過利用家族優勢主導企業進行跨行業並購進入其他行業開拓疆土,這樣一方面緩解了來自家族傳承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逃離”自己不感興趣的父輩傳統製造産業,通過獲取家族的資源支援順利進入到“新領域”之中。
第二,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所處行業的景氣狀況對二代的成長經歷與跨行業並購行為起到負向的調節作用,若企業所處行業不景氣,會進一步增加二代的跨行業並購動機。
第三,對於二代成長經歷與企業高收益行業並購的檢驗結果表明,二代的童年時期父輩創業經歷,與家族企業外工作經歷,都會顯著增加其進入金融與房地産等高收益行業的可能性,這一方面是出於資本的逐利動機,另一方面是由金融與房地産這些高收益行業的資本密集型屬性所決定的,這種資本密集型的行業,為二代提供了一種不同於父輩艱苦創業的生活方式,從而更受二代的青睞。
(責任編輯:李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