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隆平院士的名字總是和增産、豐收聯繫在一起。如今,他又在“稻花香裏説豐年”。
10月16日上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袁隆平秘書處確認,超級稻品種“湘兩優900”(又稱超優千號)于10月15日在河北通過測産驗收。驗收結果為平均畝産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産的最高紀錄。
今年4月,記者曾在海南三亞水稻公園內有緣得見“超優千號”。與普通水稻相比,“超優千號”結穗較多,同時穗也比較大。當時,袁隆平提出,該品種産量在今年有90%可能突破17噸/公頃。半年時間過去了,當初的目標已經實現。
“超級稻”産量再破世界紀錄
“對對!昨天(10月15日)在河北邯鄲永年區(驗收)。”10月16日,透過電話,也能感受到袁隆平的秘書語氣中傳來的喜悅,“(選育)是整個袁隆平科研團隊(的工作)。”
10月15日,在河北省矽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範基地,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通過了河北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産驗收,經驗收,該品種平均畝産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産的最高紀錄。
測産專家組對該基地內種植面積達102畝的“超優千號”百畝高産攻關片進行了現場測産。測産方式為在現場考察基礎上,隨機抽取3塊地進行人工收割、機器脫粒、實打實收,總收面積3.126畝,三塊地畝産分別為1181.00公斤、1129.68公斤和1136.38公斤,平均畝産1149.02公斤。
據科技日報報道,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宋春芳介紹,測産品種整個生育期表現良好,10月5日初步實收測産數據顯示,畝穗數19.5萬,成穗率78.6%,每穗粒總數304粒,結實率90%,千粒重25.5克,穗粒數273.6粒,預測畝産理論産量在1357.4公斤。
資料顯示,在國內上百個超級雜交稻示範基地中,邯鄲位於最北邊。該示範基地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該地區全面無霜期達205天,年降雨量在594.4毫米左右,土壤PH值8.1,屬輕度鹽鹼土地。
袁隆平此前就指出,科技發展是永無止境的。追求“農作物高産、高産、更高産”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水稻仍有很大的增産潛力。
“超優千號”連續高産
事實上,“超優千號”之前已連續高産。
2015年5月,“超優千號”品種在海南三亞亞龍灣水稻示範基地實現畝産941.79公斤,打破海南歷史最高紀錄。
2016年,雲南省個舊市一季稻“超優千號”百畝片平均畝産1088公斤,刷新2015年在該地創造的畝産1067.5公斤的紀錄。同時,畝産1088公斤的驗收成果,也創下了世界水稻百畝片單産最高紀錄。
今年4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三亞市海棠灣水稻國家公園見到了“超優千號”。記者現場看到,與普通水稻相比,高産攻關示範田內的“超優千號”結穗較多,同時穗也比較大。
彼時,袁隆平在首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曾透露,“超優千號”品種今年的畝産目標是1130公斤,“今年我們正在向新目標畝産1130公斤,即每公頃17噸攻關:我有把握説,有90%的可能(上17噸);如果大家有空,去開開眼界。”
如今看來,半年時間剛過,袁隆平的目標已經實現,平均畝産1149.02公斤也比目標(1130公斤)高出不少。
另一方面,業內普遍觀點認為,高産之外,優質同樣重要,水稻的提質增效成為新的課題。“種業航母”隆平高科(000998,SZ)在其今年半年報中就指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由過去的追求高産轉變為提倡綠色發展,著力於效率和品質的提升,最終目的是促進農民增收。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