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5月23日獲悉,銀行間市場資産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保障性租賃住房債務融資工具、銀行間類REITs等“三大工具”首批三單試點項目已完成註冊,規模合計40億元,將支援南京、成都等地區1500多套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盤活資産,為銀行間市場助力新市民和青年群體“住有所居”探索新路徑。
據了解,為多方位助力保障性租賃住房發展,堅持“房住不炒”,著力支援民生保障的重點領域,服務高品質發展,交易商協會此次組織創新推出“三大工具”有三大特點,即:“強資産”,盤活存量為直接融資賦能;“拓渠道”,豐富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運營企業融資選擇;“擴産品”,探索權益資金參與保障房建設新渠道。
對於銀行間市場資産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記者了解到,資産擔保債券是國際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的結構化融資工具,有助於盤活存量資産,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在結構化産品體系下,交易商協會試點推出資産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依託保障性租賃住房等不動産、土地使用權、準不動産等資産信用,通過資産抵質押、結構化技術等交易結構,加之主體和資産“雙重追索”機制,為民營、小微等企業盤活資産、實現融資提供增信,提升企業融資可得性,更好地服務穩主體保就業。
據介紹,南京軟體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2022年度第一期定向保障性住房租賃擔保債務融資工具,主承銷商為江蘇銀行、建設銀行,註冊金額10億元,擬發行金額3.13億元,期限3年,是首批試點的資産擔保債務融資工具(CB),擔保方式為保障性租賃住房抵押,支援南京江北新區研創園700余套租賃住房盤活存量,有效惠及1000余人。
業內人士指出,交易商協會堅持運用市場化手段,積極推動制度、機制和産品創新,著力落實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決策部署,引導資金流向重點領域,為支援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保障性租賃住房或成為2022年新亮點,企業和金融機構可從自身規劃出發,積極把握此類機會。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