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24日訊(記者 段思琦)3月22日,第七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首場論壇-第二屆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高峰論壇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作為第七屆中國特殊食品大會期間舉辦的重要活動之一,本次論壇圍繞“創新”這一主題,探討了中國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的未來。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學校長陳衛認為,本次論壇匯聚了國內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領域的頂級專家,旨在瞄準功能食品研究關鍵問題,促進功能食品産業的高品質發展,對於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提高國民健康素質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作為本屆特殊食品大會期間舉辦的重點活動之一,將通過碰撞智慧、分享認識,共同發揮食品學科在大健康時代的引領強化作用,共謀食品前沿科技創新,共用食品行業發展紅利,共促健康中國建設落地。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表示,功能食品的出現,滿足了消費者對健康産品的需求。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也為保障民眾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功能食品産業整體仍處於轉型升級階段,整個行業研發基礎較弱,創新投入不足等問題也在制約著功能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應該在現階段産業發展基礎上,從功能食品助力營養健康的視角出發,共同展望行業發展未來,共同研究行業創新之路。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産安全監督管理司稽查專員畢玉安指出,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通過嚴防嚴管嚴控食品安全風險,推動食品安全各方責任落實,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中向好。但同時,影響食品安全與産業發展的因素仍有很多,也給食品安全監管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要全面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實現食品行業高品質發展,全面保障食品品質安全。
圓桌討論:院士交流——中國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的未來
接下來的座談交流環節由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劉學聰主持。來自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六位院士圍繞 “中國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的未來”進行了討論分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國屏認為,基因組就像建築用的藍圖一樣,有了這張“藍圖”生命科學就能完成很多技術突破,並且還帶來了重要抓手——“數據”。而把這些基於基因組學的技術突破和數據應用到益生菌及人類健康領域的研究上,就能更好地為科研服務。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校堃認為,要推進我國特殊食品産業的發展,就應該在中國建立好産業生態鏈,包括基礎研究鏈、人才鏈、産研轉化鏈、源頭鏈等。在此基礎上,再將整個研究的領域拓寬,進行交叉融合、協同促進行業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在發言中指出,中國是世界茶樹的原産地,是世界第一大産茶國、也是第一大消費國。但是當今中國茶産業依然存在“大茶葉、小企業”的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還得首先從科研入手,把研究做紮實,把文化做深入。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明勇在發言中指出,其實食品也有健康促進作用的,只是有別於藥品。立竿見影的是藥品,而健康營養食品則需要時間的積累。所以發酵食品也好,其他營養健康食品也罷,只有真正長久地堅持下來,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才能“久用見奇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衛指出,中國的益生菌産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之後也呈現出了一定的産業亂象。面對消費者的困惑,我們必須從法規和基礎研究入手,同時加強科普和産業自律,共同推動中國益生菌産業的良性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單楊在發言中呼籲,任何産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和法規的規範。特別是對於功能食品前沿科學而言,一個新興的功能原料能否真正實現産業化首道關卡就來自於法規。因此,科研應用的轉化落地還需要在法規層面給予必要的支援。
圓桌討論:中國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的創新之路
在以“中國功能食品與營養健康的創新之路”為主題的座談交流環節中,來自醫院、臨床營養、學術機構、渠道及品牌方的代表展開了精彩討論。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教授石漢平表示,營養是一線治療,營養應該基於食品。而功能食品要做的就是深入研究挖掘食品的功能屬性,賦予普通食品本身所不具備的某些功能,讓功能食品更好地為消費者健康服務。
江南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曹宏表示,作為一名醫療工作者,希望能夠通過醫療行業,讓大家重新認識特殊食品,能夠帶給老百姓真正有益於健康的科普宣傳,讓普通消費者從誤區中走出,更深一步認識到特殊食品對於健康的重要性。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張片紅認為,其實不管是臨床營養還是功能營養,都是在“健康”的維度上進行創新。雖然功能食品不能宣傳功效,但是好的食品,健康的食品確實能使消費者從中受益,因此産業發展還需要整個産業鏈條上各環節的同步支援。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副會長、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姜毓君認為,乳品是公認的營養食品,乳基的功能食品能夠很好地提升人們的營養水準。希望今後在營養産業中能有更多乳基功能食品和營養健康食品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江南大學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李雅慧表示,當前我國以保健食品為代表的特殊食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有註冊審批難,産品同質化嚴重,而這與基礎研究薄弱、研發投入不足等因素息息相關,科技是引領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産業發展也離不開政策導向和法規支援。
漱玉平民大藥房連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光霞表示,作為一個健康從業者,我們要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為人民健康服務,共同努力將國家2030健康規劃落到實處,讓消費者活得更健康、更長久、更幸福,是我們每個大健康從業者的責任和擔當。
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技術法規總監羅蓉認為,不論是技術突破,還是産品創新,亦或是解決方案的推廣,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服務於消費者。希望未來在功能食品科技創新這條道路上,我們都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更優質的産品。
資訊發佈:中國微生態製劑創新發展十大趨勢
隨後,由熱心腸研究院院長藍燦輝發佈了“中國微生態製劑創新發展十大趨勢”,他指出,當前,微生態製劑領域對於科學循證更重視,機製作用更明確,非活菌成分被廣泛關注,新菌種新功效不斷被挖掘,微生態成分的營養屬性被更多的認可,産品不斷細分,科學創新正在帶動産品開發應用更加多元化。與此同時,要看到行業法規政策仍待突破,行業亟待向更加規範的方向發展。
資訊發佈: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方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項目(益生菌示範産線)”
論壇最後進行了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嬰配乳品新型核心配方規模化製備技術創新及示範項目(益生菌示範産線)”的發佈儀式。該計劃由江南大學牽頭,澳優乳業和錦旗生物共同參與,旨在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嬰配核心原料生産和應用的“卡脖子”問題,助力中國嬰幼兒配方乳粉産業打通技術屏障,取得長遠發展。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