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更多精彩

從先發優勢到領先地位

完整版

雙碳提出,新型儲能受關注.

海辰不是為快而快的選擇

如何守護儲能安全?

專訪海辰儲能王鵬程:從先發優勢到領先地位

2023-5-22    中國網財經《低碳中國》

 

  中國網財經5月22日訊(記者 李春暉)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與核心。為了解決風電光伏等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的天然缺陷,儲能的地位迅速突出,在近年來進入爆髮式發展。

 

  “雙碳”目標之前,因為有太多不確定性,儲能在相當長時間裏“乏人問津”——無法獲得投資機構和銀行的關注。但是仍有少數“孤勇者”憑藉對行業未來的前瞻性預判,投身其中。如今,他們以先發優勢抓住政策“風口”,獲得了高速成長。

 

  剛剛成立三年多就跑進行業領先矩陣的海辰儲能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中國網財經《低碳中國》欄目近期專訪了海辰儲能聯合創始人、總經理王鵬程,請他談談其預見性因何而來,又對行業下一階段發展有怎樣的見解。

 

  儲能:曾是“沒人明白的海”

 

  如今被分析師們奉為“未來最大的藍海”“星辰大海”的儲能行業,在2019年時還籠罩著巨大不確定性。“是一片‘沒人明白的海’”,王鵬程回憶。

 

  新型電儲能技術主要有兩大應用方向:用於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以及用於電力系統的儲能電池。

 

  2019年時,動力電池發展正當其時、方興未艾,被認為是一片朝氣蓬勃的領域。

 

  而儲能則不然。那時候光伏風電面臨著大量補貼拖欠、棄風棄光的難題。風光“自身難保”,作為風光配建設備的儲能,自然難以言説前景。

 

  但是,或許是基於泉州人“愛拼才會贏”的精神特質,曾經有過幾段創業經歷的王鵬程,在瞄準新能源賽道時,仍然決定把儲能電池作為切入點。

 

  “那個時候如果我們選擇做動力電池,大概率海辰進不了行業前五。空間並不大,它不符合我們的預期。”王鵬程稱,“既然要創業,肯定是希望能創造更大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生意。”

 

  “更大的價值”來源於對新能源逐步取代傳統能源、改變世界能源結構的篤定判斷。“到底會多快,我們不太確定,但是新能源的發展是必然的。”

 

  王鵬程和他的創業團隊看到,當時新能源“源-網-荷”的鏈條中,還欠缺重要一環——儲。只有補上這一環,才能讓風電光伏沒有任何障礙的覆蓋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才能形成完整閉環。

 

  2019年12月海辰儲能成立。創始團隊將“專業從事”儲能電池及系統的研發、生産和銷售作為公司定位,並總結出了“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極致成本”4個核心方向。

 

  “雙碳”目標提出,儲能“春天”來了

 

  雖然這個團隊對未來有著堅定的認知,但追求目標的過程是極具挑戰的。

 

  “儲能是一個資産很重的賽道,投資體量很大。而那個時候不管是銀行、投資機構還是地方政府,對於這個行業的認知,都需要一個過程。”王鵬程稱。

 

  海辰儲能的天使輪投資是創業團隊自己投的。之後公司進入了産線研發和規劃的快速發展期,但是後續融資情況出現了波動。2020年海辰儲能險些發不出工資,王鵬程和團隊骨幹甚至已經考慮賣房。

 

  “我們好不容易把一個團隊凝聚起來做這件事情,而且我們對未來又極其堅定。所以當時我們第一時間思考的是如何能帶領團隊繼續走下去。”

 

  萬幸這段波動的時間不長。2020年“雙碳”目標提出。這對我國能源結構、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將帶來深遠變革的重大政策,也給海辰儲能以及整個儲能行業帶來了“春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吹響了風電光伏向主力能源進軍的號角。儲能作為解決風電光伏間歇性、波動性問題的支撐設備,地位迅速提升。

 

  王鵬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自我調侃:“投資人總算對我們關注多一點了”。海辰儲能的資金問題很快迎刃而解。

 

  “‘雙碳’目標的提出,使外界更加認可儲能發展的底層邏輯,也認可了海辰的選擇。這使我們後面的發展相對順利很多,也使我們對未來更有信心。”

 

  政策“風口”之下,儲能行業步入快速發展期。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數據,2022年,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194座、總功率 3.68GW、總能量7.86GWh,佔已投運電站總能量的60.16%,總能量同比增長175.81%。

 

  海辰儲能也順利將先發優勢轉化為優勢地位。行業分析機構高工産研(GGII)調研報告顯示,在2022年電池出貨量達2吉瓦時及以上水準的儲能電池企業排名中,海辰儲能斬獲行業“雙第一”:2022年中國電力儲能電池交付項目數量第一、2022年中國儲能電池出貨量增速第一。

 

  “在正好的時候,我們趕上了這個節點,所以我也很感恩。”他表示。

 

  2025年,儲能“生死”排位賽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新型儲能已經從示範應用進入商業化運用階段,並逐步形成産業化體系,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元化,項目佈局遍及電力系統發電、輸電、配電、用電的各個環節。

 

  國家能源局預計,到2025年末,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裝機規模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年均增長50%以上。

 

  巨大的增長空間也意味著激烈的競爭。

 

  “2025年之前,儲能將進入戰略排位賽。”王鵬程認為,在這幾年裏,市場份額和資源將在競爭中快速集中,直至2025年形成清晰的格局。

 

  “速度”是海辰儲能的強項。從2019年成立至今短短3年的時間裏,海辰儲能實現了從“0”到“1”的規模化量産交付,並成功躋身産業第一方陣,被分析人士譽為“海辰速度”、“起步就是衝刺”。

 

  但在王鵬程看來,“快”是結果,不是動機,“海辰不是為快而快”。

 

  他認為,海辰的快速發展是基於對未來堅定認知之上的強大執行力: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讓成本快速降下來。海辰提出目標,要在未來5年裏把儲能成本降一半。

 

  “我們在執行的同時不斷的強化自我迭代,包括技術迭代、組織迭代、生産效率提升等等。最後形成的結果就是‘快’。”

 

  對於“起步就是衝刺”的評價,王鵬程並不十分認可,“我認為永遠都是衝刺,永遠都是起點,能源的生態沒有終點。”

 

  如何守護儲能安全?

 

  王鵬程認為,成本和安全是儲能發展的“一體兩翼”,缺一不可。尤其是安全,它是行業發展的基礎和前提。

 

  2021年北京大紅門“4.16”儲能電站事故成為了行業安全監管的一道“分水嶺”。“4.16”以前,主管部門對於儲能的各項規範大多是“指導意見”;“4.16”之後,這部分內容變成了“強制性要求”。

 

  “‘4.16’事故本身是不幸的,但是它使監管層更加關注儲能的安全問題,這對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説,是有益的。”王鵬程表示。

 

  而海辰早就建立了對安全的高度認知。在2019年剛成立時,海辰就提出了“高安全、長壽命、高能效、極致成本”4個核心方向,其中“高安全”居首位。

 

  王鵬程表示,目前儲能規模化應用還是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希望監管部門能儘快完善相關行業標準、管理規範,推動行業儘快步入高品質發展。

 

  談到具體的政策支援,他呼籲完善市場化機制,譬如容量電價機制,以及研究將新型儲能引入碳交易市場等等。

 

  對於海辰儲能未來的發展規劃,王鵬程的設想是到2025年前“一年一個新臺階”:2023年成為中國電力儲能電池出貨量第一品牌,2024年成為全球電力儲能電池第一品牌,2025年成為全球儲能電池第一品牌。

出品人:張世福

製片人:陳曉芬

監  制:楊  威

記  者:李春暉

編  導:劉津池     剪輯:劉津池

攝像:劉津池 丁  翔 陳丹琪

設計製作:栗寧  楊雪  梁迪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