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一則“680元民宿被平臺悄悄調成國慶2780元”的消息衝上熱搜。消息顯示,浙江麗水一位民宿老闆打開某線上旅遊平臺的自家民宿價格頁面後,發現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家680元/晚的客房價格在國慶期間被上調至2780元/晚,漲價約4倍。
這個價格未有客房訂出
該民宿主理人“金金老闆娘”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其民宿在平臺上開店5年,加起來不到10個訂單,關房的狀態比較多,由於今年的客源比想像中少,所以打算打開平臺來引流,發現價格高得“離譜”。
“大概是價格太高,所以客人跑光了。”金金老闆娘稱,這個價格尚未有客房被預訂出去,目前房源在平臺上已經被關閉。“哪怕他訂出去,我肯定要給他退掉的,我們家不值這個價格。”
澎湃新聞在另一短視頻平臺看到,金金老闆娘在簡介中強調,自家民宿“全年同價,節假日也不漲價”。金金老闆娘告訴澎湃新聞,其民宿規模較小,共6個房間,全年價格固定,日常價格包含一頓晚餐和早餐,法定節假日僅包早餐。

澎湃新聞搜索發現,該民宿在另一平臺共有4個房型可預訂,每晚價格分別為479元、579元、679元和779元,國慶期間價格不變,9月29日晚已有3個房型被預訂。


商家“自導自演”?
評論中,有不少網友認為,是平臺漲價收錢,也有網友表示,是商家“自導自演”。

某地區民宿協會會長向澎湃新聞表示,平臺無權更改商戶的價格:“這種一般理論上不會存在,因為平臺利益角度會希望價格越低越好,不會希望高的,所以不同平臺之間才會互相追價格,都希望自己平臺上的房源價格越低越好。”
多家民宿平臺相關人士則表示,只有民宿老闆自己的界面才能調價,平臺無法調價。
金金老闆娘回憶,其民宿在該平臺上最近賣出去的訂單是今年五一期間,一間房是以某銀行的積分兌換,另一間房也較平日稍貴一些。“五一我也是看系統才知道,當時應該還沒來得及關房,已經下單了,但平臺上不太允許拒單的。”
行業潛規則?節日保護價是什麼
不過澎湃新聞也注意到,一位自稱做民宿的網友評論稱:“估計是老闆設置了節日價或遠期保護價。”

某線上旅遊平臺內部人士向澎湃新聞舉例稱:“比如一個酒店平時賣500元/晚,國慶要賣1000元/晚,但是忘記改價,有人提前兩個月就以500元的價格預訂了,到了國慶老闆後悔了,別人都賣1000元,這種就容易確認後推翻。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系統就會自動設置一個比較高的價格,店家在臨近的時候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設置。”
“這是系統自動保護的機制,沒人去動這個價格。”該人士表示,“平臺從來都只有希望商家價格低,哪有往高了調的,而且平臺也沒許可權調價格。”
還有旅遊企業相關負責人稱,平臺會根據接入商家的訂單營業額收取一定比例的服務費,“先不説平臺沒有定價權,即使平臺自己去調整一個很高的價格,沒人住的話平臺一樣拿不到服務費。”
某民宿平臺內部人士則表示,對於民宿定價而言,系統會利用平臺大數據對房屋定價有指導,比如會在後臺告訴房東周圍民宿的當前均價,什麼價格更容易成交。如果監測到異常價格虛高,平臺會降流和主動巡查,發現就會關房和警告。
而對於違約漲價的民宿,已有平臺推出相關措施。
今年7月,途家民宿宣佈,升級房東體系,首次將誠信分納入評級,針對到店無房、漲價等服務缺陷,虛假交易、虛假點評等問題予以重點監管。途家民宿高級副總裁胡陽表示,今年民宿行業快速恢復,在節日期間出現了部分房東房源違約、漲價等情況,平臺通過協調空房、升級房型等方式保障用戶入住以及彌補用戶損失。未來,希望通過誠信分的引入,不斷完善平臺規則。
(責任編輯:李春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