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股權投資機構多時的融資難題,現在有了新的解題方案。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聯合發佈新規,明確支援股權投資機構和創業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這為GP(普通合夥人)打開了一扇低成本、長週期的融資“新大門”。
此前股權投資機構已展開探索試點發行科創債,初步緩解了GP的融資難題,但遠未“解渴”。而在業內人士看來,新規可以大為緩解GP的資金壓力,讓GP成為“耐心資本”,並引導GP進一步聚焦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等硬科技領域。
新規還為股權投資機構引入政府增信、智慧財産權質押等風控工具,這些都有助於股權投資機構構建“政策護航+市場化運作”模式,通過組合投資、強化盡調、動態監管等手段,對衝早期項目的高風險,推動資金高效賦能戰略性新興産業。
緩解GP融資壓力
支援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創債,能夠將債權資金引入科技創新領域,並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有效緩解GP募資難的問題,提振市場信心。長期限債券則為GP提供了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通過將債券期限與基金存續期相匹配的設置,能夠幫助GP保持耐心和戰略定力,緩解退出壓力,熬過週期,等待環境改善。
母基金研究中心創始人唐勁草表示,科創債不僅拓寬了股權投資機構的融資渠道,還降低了其對傳統股權融資的依賴。“科創債的融資期限可以較長,還款安排也比較靈活,這使得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能夠有效匹配其長期投資策略,避免因短期資金壓力而被迫出售投資項目,從而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唐勁草認為,科創債的發行有助於提升機構的品牌影響力。成功發行科創債不僅意味著機構獲得市場認可,還能吸引更多潛在投資者關注,為其帶來更多合作機會和業務資源。
長期限債券也為GP提供“耐心資本”。上海國投公司副總裁陸雯表示,科創債不僅拓寬了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融資渠道,還提供了長期資本支援,這對資金需求大、回款週期長的GP而言尤為關鍵。“長期限債券能有效緩解GP的退出壓力,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等待投資項目的收益兌現,並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
從首批發行案例來看,科創債的優勢逐步顯現。
5月12日,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公告,計劃發行2025年度第一期科技創新債券,發行金額上限為5億元,期限為5年,發行利率1.94%。據了解,本次利率為該機構發行債券以來同期限最低,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此外,所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發行人及下屬子公司向科技創新領域相關基金的置換及未來出資。
蘇州天使母基金總經理孫遠東表示,首批券商科創債的平均利率較低,同時通過引入信用保護工具、擔保機制等措施,不僅增強了債券信用等級,還納入了基準做市品種,提高了債券流動性。“政策鼓勵募集資金投向科技創新領域,要求募集資金用於科技創新項目的比例不得低於70%。這一規定確保資金精準滴灌‘卡脖子’技術攻關項目,有助於科技企業加速研發落地。”
直投+母基金聯動
隨著政策支援力度加大,科創債在運作模式上呈現多元化趨勢。
在資金運作模式上,孫遠東表示,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的科創債所募集的資金,在進行配置時,主要以母基金為主,直投基金為輔。母基金側重於廣泛覆蓋新興産業領域,通過投資多家子基金來培育産業生態,促進産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而直投基金則聚焦于戰略性新興産業中的重點項目,針對那些具有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且市場潛力大的企業進行精準投資。兩者聯動,有助於加速硬科技技術的産業化落地。
“具體採用何種模式,取決於政府政策導向、市場需求及機構風險承受能力。在實踐中,政府往往採取母基金與直投聯動的模式,以提升項目覆蓋面和資金使用效率。”唐勁草説。
母基金和直投模式不僅拓寬了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提升了資本使用效率。政府直投可以快速支援重點項目,實現精準滴灌;母基金則通過佈局多個子基金,建立産業鏈協同網路,推動整體行業生態優化。
在資金投向方面,政策明確將重點聚焦半導體、新能源、人工智慧等領域。“資金投向不僅限于傳統科技項目,還細化到量子計算、商業航太等前沿賽道,以推動關鍵技術突破。”孫遠東補充道。
不過,孫遠東提醒,在母基金和直投聯動模式下,資金投向可能涉及多重利益主體,監管規則需進一步明確,以防範潛在的利益衝突。“未來監管部門需加快制定分層監管規則,確保母基金、直投項目及具體投資標的間的資訊披露充分透明,切實防範利益衝突。”他説。
孫遠東強調,政策對資金用途的精準限定,有助於防範資金挪用,確保科創債資金用於核心技術攻堅項目。“監管層要求建立專項賬戶、動態監管,確保資金封閉運作,這對提高項目資金的透明度與安全性具有重要意義”。
創投機構應做好風控措施
為支援科技創新,當前政策倡導資金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科創債募資未來投向或逐步向早期創新項目傾斜。不過,這類項目通常存在風險高、週期長、不確定性強的特點。如何有效控制風險成為創投機構的關注重點。
多位受訪者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創投機構正積極探索多元化風控措施,以有效控制早期項目的融資風險。比如,通過投資組合分散化、強化盡職調查、引入增信工具及優化債券條款設計等,創投機構有望降低項目投資風險,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孫遠東表示,創投機構須強化項目篩選,聚焦細分賽道,通過組合投資降低單一項目失敗風險;強化盡調與投後管理,結合技術成熟度、專利價值等指標篩選項目,並通過持續跟蹤優化退出策略;政策明確鼓勵多元化增信方式,包括智慧財産權質押、風險分擔工具及政府擔保等,也允許以未來收益權作為質押物,進行現金流質押。
不過,即便引入多元化增信工具,也無法完全規避投資風險。因此,唐勁草認為,創投機構還應當強化內部控制機制,確保募集資金的規範使用,避免資金挪用或濫用現象的發生。
展望未來,受訪人士普遍認為,隨著科創債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升,創投機構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當前,機構策略主要聚焦兩條主線,即政策引導和內功提升。
“既要借政策東風,也要練好內功。”孫遠東説。在投資方向上,建議聚焦半導體、人工智慧、新能源等硬科技領域,這些領域既是國家技術攻堅方向,也是科創債重點投向的領域。“資金精準滴灌硬科技,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同時享受政策紅利。”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