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年12月19日

  地點: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

  會議主題:第十七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

  主持人 冒大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老師、社會各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由光華戰略合作夥伴一汽大眾奧迪獨家支援的“第十七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又到一年歲末時,每年這個時候,我們都會相聚北大,共聚光華,共同關注中國熱點,探討中國的未來發展,共用思想的饕餮盛宴。2015年正值北大光華建院30週年,今年我們給大家也準備了建院30週年的紀念冊。30年來,我們始終以推動社會進步為己任,匯聚各界的智慧,為社會貢獻我們的力量。2015年是中國深化改革的關鍵年,各項改革措施陸續出臺,“十三五”規劃為中國未來指明瞭發展方向。本次新年論壇正是以“中國發展2020——改革新征程”為主題,深入研討國家“十三五”規劃,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

  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出席本次論壇的各位嘉賓,他們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厲以寧教授

  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吳志攀教授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吳曉青先生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劉振亞先生

  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 楊志明先生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特聘教授 徐憲平先生

  著名國際關係專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袁明女士

  我們還很榮幸地請到幾位出席高峰對話的嘉賓,我會在隨後的環節一一為大家介紹。今天到場的還有給予我們大力支援的各界朋友、北京大學各兄弟院係代表、各位媒體朋友以及光華管理學院的師生和校友們。歡迎你們的光臨!

  歷屆光華新年論壇都得到北京大學的高度重視,今年我們有幸邀請到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吳志攀教授參加本次新年論壇,接下來讓我們掌聲有請吳志攀教授致辭!

  吳志攀:尊敬的厲老師,尊敬的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我很榮幸代表學校在論壇致辭。首先,向厲老師致敬!今年是厲老師從教60週年紀念。60年來,厲老師在北大的講堂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給我們這些後學無窮的智慧和溫暖的力量。在這裡衷心地祝願厲老師永葆學術青春,也祝願厲老師開創的事業繁榮興旺!同時,我也向光華管理學院的老師、同學們致敬,對大家在2015年所取得的學術成就表示祝賀,感謝大家對北大所作出的貢獻!

  2015年很快就要過去了,這一年真是不平淡,發生了很多在我們看來轟轟烈烈的大事情,許多人的命運在這一年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我們看到了許多興衰沉浮、悲歡離合,也看到了中國經濟和社會正在發生重要的轉型。唐德剛先生曾經做過一個比喻:“近代來的中國就像是一艘船要通過歷史的三峽,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許再過若干年,我們回頭再看這段歷史,我們會認為2015年就是中國穿過歷史三峽的關鍵一年。轉型中的中國面臨著許多問題,尤其經濟增速放緩之後,各方面的壓力和挑戰都變得更大、危機感更強。中國的前景十分光明,但是,中國的問題十分複雜,這種狀況令政府、社會和公眾都非常期待,同時又感到又非常糾結。到底該怎麼來認識中國現實,有什麼樣的良方可以解決現在的問題,眾説紛紜。幸運的是,我們共同認識到,許多問題到了無法回避的關頭,我們必須直面、正視和解決這些問題。

  解決中國問題靠什麼?我認為十八屆四中全會已經給了一個答案——法治中國。只有法治的中國,才是真正實現現代化的中國;只有法治的政府,才是真正有能力、有信用的政府;只有法治的市場經濟,才是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市場經濟。法治中國的建設需要耐心,我們不能太急。我主張法治首先要跟得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不能落後太多。所謂“跟得上”,不一定要求立法要多麼快,立法再快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我主張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從法治的角度來表明立場和態度,按照法治的原則提出思路和辦法。法治不能缺席,法治也不能失聲。

  我舉幾個例子。今年央行取消了銀行貸款利率的下限,全國法院系統同期100多萬件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審判工作突然就無法可依了。1991年8月13號,最高人民法院曾經頒布過《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若干意見》,今年6月23號,最高人民法院出臺了一個決定,把擠壓的100多萬件案子很快解決了。

  再如今年的10月10號,交通部發佈了《出租汽車改革和專車管理暫行辦法的徵求意見稿》,一個多月的時間徵集了5000多條意見和建議,緊接著交通部將這些意見和建議整理出了《徵求意見總體情況分析報告》向社會公佈。儘管社會群體對徵求意見稿有這樣那樣的意見和建議,有的批評甚至非常尖銳。但這是好事,説明全社會關心這個問題。讓大家説話,讓不同的利益群體發出自己的聲音,然後政府站在中立的立場上,按照大多數人的利益、長遠的利益,按照這樣的思路來想辦法尋求共識、凝聚智慧。我認為這就是符合法治的精神——法治往往意味著公平與合作。

  還有一個大家更為關注的例子,就是網際網路對商業、金融,以及對其他服務行業産生了廣泛和深刻的影響。尤其是網際網路金融作為十分重要的創新,既前景廣闊,又充滿了風險。最近我們已經看到太多類似的案例影響了一些老百姓的金融財産。因此,監管措施及時跟進變得極端重要,加強監管是對創新的保護而不是限制。目前看來,我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在很大程度上還有野蠻生長的成分,監管還不夠到位,法治的聲音還不夠大。這真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呼籲。我國的網際網路精英在國內都是英雄,受到崇拜,在國外的某些媒體中,他們也可能是梟雄,有褒有貶。但是潮起潮落、大浪淘沙之後,一些英雄很可能會變成悲劇性的人物。判斷的標準不是賺了多少錢、把企業規模做到多大,而是誠信、品質、安全與可持續發展,這些都需要靠法律規範來保護。我們十分關注股市、關注民營企業家、關注國企改革,讓大家有信心、有安全感、有正確的預期,只能靠法治。

  十八屆四中全會很好地闡述了法治中國,對未來也作了一個很好的、大家都擁護的規劃。我們學習法律的人都熟悉孟子的那句話“徒善不足以為政”,這要靠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在座的有很多領導、很多企業家,還有很多學者和同學。我們的同學也是未來的企業家,或者未來為企業家提供培訓以及諮詢意見的專家和學者。讓我們一起努力!從我們自己做起,嚴格守法、嚴格要求,督促我們自己守法,同時也監督我們社會的執法。保護好我們自己,約束好我們自己,通過建立對法制的信仰,促進法制中國的建成,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吳志攀教授,吳志攀常務副校長是法學專家,從法治建設的角度闡述了發展應該以法治為基礎。今天我們展望2020年,共話“十三五”,這是一個全新的征程,今年是光華建院30週年,同時也是著名經濟學家、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從教60年。在過去的幾十年,厲以寧老師帶領他的研究團隊,經邦濟世、心繫民生。從林權改革到低碳經濟,每件事情的推動都折射出他的心血與智慧。他的思想和理論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的發展,厲老師也在各個場合表達了他的思想和見解。今天厲以寧老師將與我們重點分享的是“中國企業轉型過程中如何逐步實行職業經理人制度”,讓我們掌聲有請厲以寧教授。

  厲以寧:我今天要發言的題目和內容都已經印在發給大家的小冊子裏面,所以,我今天不照著那個內容講了,大家回去看。我這裡關鍵要講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強調職業經理人制度。

  第一個問題,企業的主要經營管理人是總經理,而不是董事長。因為董事長和董事會作為股東的代理人,均負責企業的戰略決策和對經理層的監督。董事長只是董事會的召集人,在這個方面,董事長是企業的監督者,而不是干預者,這個關係一定要明確。企業由誰來管呢?企業要給總經理獨立權力,讓其獨立承擔責任。要加快建設職業經理人市場,並且通過職業經理人的市場來選聘經理人。我們首先把這點認清楚。

  第二個問題,選擇總經理的權力在董事會。因為根據《公司法》,股東——包括控股的股東——都沒有選擇以總經理為代表的經理層的權力。經營者的産生是要經董事會聘任的。所以,董事長直接指揮、干預企業是不合法的。在這裡我們要認識到,選擇經理人,包括總經理,是董事會的責任、是董事長的責任。我們要談,能不能從民營經濟中選擇國有企業的經理人?國外有這個例子。法國的國有企業可以選民營企業家,他們把私營企業家叫做總經理。因為你來之後,就不是私人企業家了,而是作為公司的聘任者,以聘任者的身份在企業從事自己的職業。這對法國國有企業的管理起了一定的作用。

  我們要把競爭性行業和非競爭性行業區別開,因為非競爭性行業有它的特殊性。如果是競爭性行業,完全有可能由董事會在市面上找到合適的、懂業務的、能夠認真負責的人來做總經理。在這裡還應該講明的是,為了做到不管你從哪聘人,從民營企業家隊伍裏聘人,或者自己聘人,一定要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因為行政級別實際上妨礙選拔有用的、有責任感的人才來從事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管理。

  最近國務院所公佈的《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就包括競爭性的行業可以改為混合所有制企業,而且國有資本沒有界限。只有在非競爭性行業,在那些要害行業中,國家才要控股。競爭性行業,國家不一定控股,它沒有資本的界限。行政級別的存在妨礙了優秀人才進入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領導層,這點是我們在今後要注意的。

  現在中國的問題在哪?職業經理人的市場是客觀存在的,西方發達國家都有個職業經理人市場,中國還沒有。從19世紀晚期開始,西方發達國家就已經在試用職業經理人制度;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的爆發加快了這個過程。所以,他們有很多年的歷史經驗,而中國沒有。中國現在最缺的是職業經理人市場。所以,我們一定要為職業經理人市場做準備,這需要三個條件:

  第一、所有願意擔任職業經理人的現有國有企業高管人員辭去自己的職務,不再用自己的行政級別來參與職業經理人的競爭。

  第二、如果現在企業中的經營人員無論認為自己適合本行業,還是適合另一個行業,都可以自己提出申請,通過請諮詢公司或者其他機構來幫忙介紹。一旦介紹成功,談完之後,經營人員辭去原來的職務,不再使用原來的行政級別。這就使更多人參加到這個隊伍中來。

  第三、要培養大量年輕人。年輕人可能沒有實際經驗,但經驗鍛鍊一段時間就有了。因此,年輕人在得到學位,包括學士、碩士、博士,在一定期限之後,可以加入到職業經理人的市場中去來供大家選擇。選擇以後也不一定就當總經理,可以先開始做總經理助理,或者其他的高管,中間有一個鍛鍊的過程。

  這樣職業經理人的市場就可以形成了,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形成對以後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加快職業經理人市場的形成,中國需要發展兩個重要的産業。一個産業就是企業諮詢公司,因為能夠做一個企業高管的人,有面子、有身份,他不會帶著自己的簡歷到處跑、到處找人。在國外也是這樣,這類人有專門的企業諮詢公司來幫他做。比如,我找企業諮詢公司看我適合在什麼行業,他們會拿掌握的資料來進行尋找。所以,這一點對我們今後來説是很重要的。

  另外,對過去業績的考核是重要的建立基礎。你如果在哪個企業,哪個企業賠;你到那個企業,那個企業又賠,當然賠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你自己還有責任吧。所以,這個對職業經理人是很重要的。今後凡是在簡歷上造假的人不能進入職業經理人市場,以信義為準、誠信為本,這是職業經理人市場最後能夠成功的原因。

  第三個問題,倣照國外的經驗,幹到一定時間以後,對職業經理人要採取産權激勵制度,把職業經理人變成合夥人,這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是非常重要的。現在我們已經考慮到高管的産權激勵制度,當然需要經過試驗。但是,中央有一個精神是對的,不搞平均主義,在産權激勵這個問題、股權的問題上不搞平均主義。為什麼不搞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央的政策有一條叫做“崗變股變”,你的崗位變了,股也在變,不是終身制的。

  為什麼不能搞平均主義?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曾按照平均主義搞過普惠制的入股,結果沒人關心企業經營狀況,只關心自己股票漲了就賣掉。所以説,這種情況對中國股市不好。一定要把真正的産權激勵搞好。産權激勵制度的提出,實際上是符合現在經濟學中的“共用經濟”原則。為什麼呢?所有的經濟學家都承認一點,就是説,社會財富利潤是物質資本的投入者和人力資本的投入者共同創造的,這點沒有問題。光有物質資本的投入,不能産生社會財富;光有人力資本的投入,也不能産生社會財富。

  現在就要問了,既然承認這樣一點是大家共同創造的,為什麼利潤按照現在的企業制度和章程是歸物質資本投入者所有?我入股,我有錢了、有股份了,按股分紅。而人力資本的投入者只能夠從公司的成本中的工資部分取得自己的報酬。合理嗎?既然是兩者共同創造的,為什麼只能夠由物質資本的投入者來分享股利呢?所以共用的概念實際上是從這裡開始。無論是物質資本的投入者,還是人力資本的投入者,都應該參與紅利的分配,這才合理,才能調動人力資本投入的積極性。

  所以,我們把這些問題都搞清楚了,中國的職業經理人制度是可以試點的。試點總結經驗,慢慢走向成熟。我們不要寄太快的希望,要循序漸進。但是規則一定要有,規則大家都得服從。這樣隨著中國股份制的進一步深入,一直到“共用經濟”的完成,將會出現新的情況。

  最後,這個問題講完了,我再講一點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當前對經濟形勢有各種觀點。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變化的時期。新的發展理念已明確指出了,我們今後一定要根據新的發展理念來調整我們的經濟。創新是擺在新發展理念第一位的,我們一定要注意創新。別看現在的這些年輕人,30年前比爾蓋茨不是跟現在年輕人一樣嗎?也在大學城周圍做咖啡館、跟人家聊天。今天這些年輕人都有了創意、創業、創新的願望了,這就是中國未來的理念。在中國的發展中一定要看懂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舊的人口紅利漸漸消失了,新的人口紅利正在産生,因為勞動力成本高了。

  舉個例子,農村土地確權以後,農民對務農、辦家庭農場的積極性高了。所以,我們在農村做調查時就發現,農民希望進職業培訓班,希望要懂農業技術、要會使用農業機械、要會管理農場、要會行銷農産品,這在全國要有上億人。這就是人力資本深化提高的方式,也是中國新人口紅利産生的源泉——注重職業技術教學。我從貴州剛回來,我們光華學院年紀大一點的老師們可能都記得,十來年前,我剛接任貴州畢節試驗區專家組組長的時候,曾經在光華學院給大家佈置了一個任務,希望有條件的老師們到畢節學院去講幾個月課。很多教員都響應了,輪流去了。這次我到畢節去參觀畢節學院,學院沒有了,房子還在,而且房子比過去更大了、更多了。畢節學院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因為畢節學院是綜合性的學院,學生找不到工作。現在改了,一個大招牌,挂著叫“貴州工程綜合學院”,變成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了。它變身後,有的是車床,有的是更高級的生産設備,90%的學生都找到工作了,這就是一個大變化。

  在貴州畢節我們專門去參觀了一個區,這個區是職業教育區。職業教育改變了一個區。政府在這個區裏面蓋中專院校、蓋高等管理學院,學生在這裡大量集中。集中以後幹嘛?向貴州以外的省輸送技術人員。這是一個新的情況,新的人口紅利正在形成,這就意味著我們有繼續前進的可能。所以我們對前景是樂觀的,謝謝大家!

  冒大衛:再次感謝厲老師的精彩演講,我想今天大家早上出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關心一下今天的霧霾指數,考慮一下出門要不要戴口罩、今天要不要開車。在我的印象中,十年前“霾”這個詞還只是用來形容我們的心情,沒想到十年之後,這個詞已經從我們心中走到了現實世界。處在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環境問題成為阻礙發展的巨大障礙。“十三五”期間,我們的環境會得到改善嗎?我們會呼吸到更清潔的空氣嗎?這些疑問也許我們能從下面這位演講嘉賓中找到答案,有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先生發表主題演講。

  吳曉青: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在“第十七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發言,也很高興就我國儘快推進綠色發展的幾點思考和大家一起交流。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首次以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為統領,提出綠色發展的目標要求。《建議》全面部署了推進綠色發展的六大措施,提出了推動綠色發展的制度保障體系,還特別強調要以提高環境品質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綠色發展。這是黨中央全面立足於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新常態”全面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就我個人的理解,綠色發展主要是為了平衡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約束強化之間的矛盾,為了解決我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我國突出的環境問題是什麼呢?嚴重到什麼程度?我們先從發生在近期的一些事件説起。從今年的11月以來,先後在我國東北地區,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連續出現了大範圍的霧霾天氣,引起了國內的廣泛關注。它有這麼一些特點:

  第一、持續時間長。東北地區從11月1號開始,到11月14號才基本結束,持續了兩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第一次是從11月26號開始到12月2月才結束。但是,從12月6號到10號又再次出現重污染,北京首次啟動了紅色預警。不幸的是,從今天開始,北京又再次拉響了紅色預警。這次霧霾的影響範圍究竟有多大?我們正在評估之中。

  第二、影響範圍廣。東北地區36個城市中,空氣品質達到重度及以上的城市達到28個城市,也就是36個城市有28個超過了重度霧霾,灰霾的面積超過26萬平方公里。京津冀及周邊地方70個城市中,空氣品質達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的城市達到39個,面積超過了53萬平方公里。

  第三、污染程度重。許多城市PM2.5的日均濃度值連續超過250,部分城市超過500,個別的PM2.5小時濃度值甚至達到1000。頻繁重污染的天氣污染給人民的生産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以上事實反映出,我國要在“十三五”實現環境問題的改善,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這是因為我國面臨的環境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的速度、幅度與公眾預期之間仍存在相當的差距。

  一方面,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未得到根本的扭轉。2014年我國74個重點城市中僅有8個城市的空氣品質達標,31個省份城市中僅有2個城市達標。在32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123個城市的PM10濃度不降反升,大範圍的灰霾天氣不斷發生。我國地表水監測斷面近10%為重污染,主要的江河湖流按功能計算,達標的只有60%左右,城市的黑臭水體大量存在。我國土壤污染的總超標率為16.1%,耕地土壤點位的超標率達到19.4%,重化工業廢棄産地的土壤污染嚴重。區域性、佈局性、結構性的環境風險日益顯現,12%的危險化學品企業距離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不足一公里。

  另一方面,資源能源的過度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巨大的現狀還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13%,但消耗了全球23%的能源、46%的鋼、接近60%的鐵礦石和水泥,煤炭消費總量超過了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總和。污染物排放量處於高位,2014年我國主要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分別為1900多萬噸、2000多萬噸,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居於世界第一位。我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區域,佔全國國土面積的8%左右,但是卻消耗了全國43%的煤炭,生産了55%的鋼鐵、40%的水泥、52%的汽柴油,同期産生的主要污染佔了全國的30%以上,成為我國污染最重的區域。夏天臭氧超標、冬天霧霾污染隨之而來,原因顯而易見。

  綜上所述,我國生態環境支撐了30多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我認為,我國生態環境的現狀再也無法支撐粗放式的發展需求。因為已經沒有多少環境容量可供我們使用。實際上,我國還是世界環境壓力最大、環境矛盾最多、環境受害最深的國家之一。因此,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和挑戰,加快綠色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迫切。當然,從當前的情況和發展的態勢來看,我們推進綠色發展已經具備許多有利的因素和良好的基礎,也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和實踐可供借鑒。

  對此我們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十三五”時期被列為我國推進綠色發展的重要窗口機遇期,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首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轉變發展的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引。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理解、接受和遵循,成為全黨、全社會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我感到特別高興的是,因為我在這個行業工作了將近十七八年,我感覺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越來越多的領導幹部增強了綠色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他們認識到,什麼樣的保護要有所作為,什麼樣的發展要有所不為,自覺地做到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從發展生態經濟中獲益,在生態建設上由“要我做”變成“我要做”,環境保護成為老百姓的自覺行動,生態自覺進一步增強。

  其次,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並不斷完善。生態文明體制的改革相關方案陸續出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以“1+1”的方式加快推進。今年以來,國家已經陸續出臺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保護的督察、生態環境監測網路建設等6個配套方案。這些改革方案明確指出,國家將逐步建立地方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的離任審計制度,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企業探索建立賠償制度;對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對黨政領導和工作人員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求制度,而且是終身追究;建立全國統一的實時線上環境監控系統,實現各級各類監測數據協同的互聯共用。而且從明年開始,國家將對省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開展環保督察巡視,以中央巡視組的方式來進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保護環境的主體責任。隨著相關方案的相繼出臺和實施,其引導、歸置、激勵、約束等功能將得到充分發揮,為促進綠色發展和加強生態環境的治理提供有力和重要的保障。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綠色發展的藍圖已經繪製,保護生態環境實踐的深度不斷提高,各方面的積極因素正在積累匯集。我認為在“十三五”和今後更長一段時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推進綠色發展。

  一是增強綠色發展的定力,轉變發展觀和發展理念是當務之急。越是經濟增速下行,越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守住環保的底線,充分發揮好環境對經濟的優化作用,促進綠色轉型,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供應。

  二是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堅持以改善環境品質為核心,實行推動多污染物的聯合防治,聯防聯控和流域的共治。

  三是加快工業的綠色化升級,努力改變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局面,全面推動綠色生産,推動傳統製造業和工業園區的迴圈化改造和綠色化升級,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産業,加快培育節能環保市場,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節能環保主幹企業。

  四是推動綠色消費的革命。積極倡導環境友好型的消費,實現能耗和環保績效的領跑者制度,推動引導公眾向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産方式轉變。綠色發展是一場涉及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的變革,將超越和摒棄現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改變經濟腿長,環境腿短的狀況,塑造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成為社會的主流思想和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改變人們的生産和生活方式。

  堅持綠色發展是我國13億人口實現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生態是最公平的福利,環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雲,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喝上乾淨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中生産生活,這就是“十三五”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之一,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共同責任。

  最後,祝本屆新年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冒大衛:謝謝吳曉青副部長,實現綠色發展是我們每個人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保障,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保衛我們的綠水青山。經濟的發展需要能源的支援,習近平主席此前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以清潔和綠色方式滿足全球電力需求。這一構想對中國和世界能源發展有何戰略意義,“十三五”期間我們會有哪些舉措?下面有請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振亞先生給我們分享他對全球能源的思考。

  劉振亞:尊敬的厲老師,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這次論壇聚焦中國發展2020,研討“十三五”的發展改革、創新等重要的議題,這對於凝聚發展共識,促進經濟轉變方式、結構調整具有重要的意義。

  能源是經濟社會的血液。今年9月26號,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的發展峰會上倡議,探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推動以清潔和綠色的方式滿足全球的電力需求。這對於推動能源革命,促進節能減排,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下面,我結合國家電網公司的實踐,向大家彙報並介紹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有關情況。

  第一個方面,為什麼要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能源的發展史是一種伴隨人類社會進步的變革史,18世紀的中期,煤炭取代了薪柴,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19世紀中後期,石油的開發和電的發明,催生了現代工業、化石能源成為主導能源。但是,化石能源的大量開發和使用帶來了三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資源增長。2014年全球的消費煤炭是82億噸、石油336億噸、天然氣3.5萬億噸。按照目前的開採程度,全球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可開發部分別只能再開採110年、53年和54年。就連生産石油的沙特這樣的國家,世界對它的油産量比較樂觀的估計是64年,比較保守的估計只有48年。其實這個危機已經存在,但人們的意識是很不夠的。

  二是環境污染。全球的能源化石消費總量從51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4年159億噸標準煤,在生産、運輸、存儲、使用的各個環節,對大氣、水質、土壤、地貌等造成嚴重的污染和破壞。

  三是氣候變化。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已經達成協定,提出將全球的溫升控制在兩度以內的目標,併為控制在1.5度以內而努力。化石能源的碳排放是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本世紀末溫升將超過四度,造成海面上升、糧食減産、物種滅絕等災害,將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自1995年第一次柏林氣候大會和1997年《京都議定書》生效以來,為應對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世界的主要經濟體持續談判,採用碳定價、碳交易等方式來解決問題。但是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仍舊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最近100年來,全球的氣溫已經上升了0.74度,實踐和事實證明,根本的出路是加快清潔能源發展,實施兩個替代:即能源開放實施清潔替代、以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能源的消費實施電能替代,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是清潔發電,儘快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實現清潔能源佔主導。

  新世紀以來以清潔能源為基礎的新一輪能源變革蓬勃興起,2000-2014年全球的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增長了26%和45%,我國年均增速也分別達到49%和68%。目前,我國的風電裝機達到了1.1億千瓦,光伏裝機達到3800萬千瓦,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322倍、1770倍。新能源發展的勢頭比人們預期的更快、更猛,全球新能源只需要開發萬分之五就可以滿足人類的需求。清潔資源是極其豐富的,要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必須構建全球能源的生態,即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清潔高效的二次能源,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能,各種終端能源都可以用電能替代,電為中心是能源發展的大趨勢,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依然是電網。

  為什麼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電網,而不是其他網?因為所有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終端的能源消費都可以用電來代替,所以決定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不是鐵路網、也不是公路網、也不是石油管道,而應該是電網。

  第二方面,什麼是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幹網架,是全球能源在全球範圍大規模開發、配置、利用的基礎平臺,實際上就是“特高壓電網+智慧電網+清潔能源”。這三者是什麼關係呢?特高壓電網是管電,清潔能源是給煤(以限制),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是集能源傳輸、市場交易、資訊交互、智慧服務等於一體的網際網路,是共建共用,互聯互通開放的系統,是創造巨大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平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和資訊網際網路都是經濟全球化的産物,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就像人的血管系統,資訊網際網路就像人的生理系統。

  大家知道資訊網際網路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將全球連在了一起。資訊網際網路已經建起來了,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也一定會建起來。資訊系統連了以後,大家説有副作用、有駭客,但是利大於弊。聯合國一個副秘書長曾這樣問我,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政治上敵對的美國和俄羅斯能連嗎?我説能連,資訊網就是這個例子,利大於弊,有駭客是副作用,但是也有辦法來解決。不接受也得承受。

  第三方面,如何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分為三個階段:從現在到2020年,加快各國清潔能源的開發和國內電網的互聯建設;到2030年,推動能源基地的開發和電網的跨國互聯;到2050年,加快能源基地的開發和電網的跨入互聯,基本建成全球能源網際網路,連接北極和赤道。北極的風電資源十分豐富,年設備利用小時可以接近5000小時。中國的風電設備一般2200-2300小時,這都是我們經過考察研究論證的。我國自主創新的特高壓電網技術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累計已經形成14項國際標準和50項國家標準,擁有授權專利700多項。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建成投運形象特高壓工程,新建了2100座智慧變電站,3.5萬座變電站實現無人職守,累計實現用電資訊自動採集3.2億戶,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2.5萬個。國家電網公司成為全球接入風電規模最大、太陽能發電最快的電網。

  我們正在落實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落地工程,歐洲的超級電網、北非向歐洲輸電的沙漠計劃等互聯計劃正在推進,這些都將是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條件已經具備,但要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需要提高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根據國際能能源署的數據,預計2020年無論風電還是太陽能,都可以降到每度電三毛五分錢左右。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正在研發的儲能電池有望在未來的五年把能量一度提高到目前的五倍,成本降低到目前的1/5。清潔能源的經濟性和競爭力有望在2020年前後超過化石能源。

  這裡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中國的新疆風電,每度電相當於五毛錢的人民幣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如果把這個電輸送到目前缺電的德國,在新疆的風電8美分,輸送4-5美分,到那邊12-13美分,而德國的電價平均是25美分及以上。大家看,我們經常説的國際貿易,在將來的國際貿易中重要的是電。為什麼?有差價,有利潤,就有國際貿易,就有跨州的貿易。

  第四方面,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將創造巨大的效應。

  一是從現在起到2050年,無論世界和中國,清潔能源的比重將佔到整個能源使用的80%以上。到2030年、2050年,我國清潔能源的裝機將分別達到18.9億千瓦和54億千瓦,將佔到整個裝機容量的57%和90%。火電裝機將在2025年前達到12億千瓦左右的峰值,因此現在必須嚴格控制東中部的煤電,以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而且已經有的煤電廠也應該逐步減少發電。

  二是應對氣候變化。通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到2050年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僅為上世紀90年代初一半左右的水準,如果這樣,完全可以使全球的溫升控制在兩度以內,甚至1.5度以內。目前零排放解決的主要是解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問題,無法解決碳排放的問題。

  三是拉動經濟增長。通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全球新增電力投資將超過50萬億美元。2016年到2030年,我國特高壓交直流工程總投資將達到2.2萬億元,10KV到750KV的配套電網投資將達到4.5萬億元,西部地區清潔能源的開發投資將達到5.6萬億元,合計投資12.4萬億元。這樣每年可以拉動GDP增長0.6個百分點,提供就業崗位140萬個左右。

  四是創造美好生活。通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能夠滿足水電氣生活使用、電動汽車充電、移動終端繳費等各種需求。實現人人都可以生産能源、分享能源,為智慧國家、智慧地球服務。

  五是促進世界和平。通過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增進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將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縮小地區差異,減少國際爭端。為什麼能減少國際爭端?化石能源,無論天然氣還是煤炭,都牽扯外交和局勢。讓世界成為一個能源重組,天南地北亮亮堂堂、和平和諧的地球村。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排放國,能源的消費量和碳排放量佔到世界的23%和28%,單位GDP的能耗比世界平均水準高70%左右,是美國的3.3倍、日本的7倍。高消耗、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導致了我國目前面臨的經濟下行、霧霾上行的突出矛盾。經濟下行要靠投資拉動、調整經濟結構來解決,霧霾上行要靠調整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來解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能夠有效解決經濟下行、霧霾上行的問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

  國內外對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反響強烈、廣泛支援。我和聯合國的秘書長潘基文、世界銀行的行長金墉、國際能源署的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等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他們都是非常支援的。

  展望未來,構建全球能源網際網路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衷心希望全社會凝聚共識、積極參與、加強合作,共同推動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的創新發展,為全人類創造巨大福祉,實現更加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

  冒大衛:謝謝劉振亞先生,加快清潔能源的發展是發展問題中面臨的很多現實問題的解決方案,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同樣勞動力也是經濟發展的支柱。農民工是中國過去30年發展中最重要的勞動力組成部分,也是今後很長一個階段內,中國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過程中強有力的支撐。關注它們就是關注中國的未來。下面有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楊志明先生發表主題演講。

  楊志明:尊敬的厲老師,各位老師、同學、朋友,上午好!非常高興農民工這個題目能夠走入北大光華論壇。為什麼呢?因為農民工舉世矚目。去年2.74億人農民中進城務工經商的有1.6億人,相當於去歐洲勞動力的總和。這可以説明其在世界上規模之大、情況之複雜、流動範圍之廣。美國《時代週刊》2010年封面人物就刊登了中國東莞四個農民工,充分反映了中國農民工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後對經濟“起穩向好”發揮的重大作用。同樣,去年阿里巴巴美國上市,也選擇了優秀的農民工快遞員去美國敲鐘。這也反映了馬雲以獨特的眼光看到了農民工快遞員在中國快遞業崛起中有超常的競爭力。

  一般中國快遞員每天一個人可送貨四五十件。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在工資、實物激勵的多重作用下,快遞員一天送貨竟達到上百件,幾乎達到了極限。這樣,6.8億件的快遞是靠三四百萬農民工跑遍千山萬水、歷經千辛萬苦、想盡千方百計、服務千家萬戶換來的。所以,中國農民工是改革開放的産物。目前正由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起來的新興勞動大軍成為我國産業工人的主體。在當前,我國速度增長的機遇變為品質提升的機遇,對應到農民工,正在發生著由過去規模擴張的機遇,轉變為不斷提升素質的人力資本機遇。我們可以預測,我們國家經濟戰略的調整,不僅僅是設備、技術、管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勞動者素質的提升。就這個題目,到2020年前,中國70%的農民工將由普工轉成技工,將由人力資源優勢加速向人力資本優勢轉變。

  所以,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就中國農民工的發展道路,經濟“新常態”下農民工面臨的新挑戰和2020年前發展的目標任務和各位做一個交流。

  先談談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勞動力轉移道路。世界上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産業轉移是共同的規律,這裡有“兩個同步”:第一,起飛過程中,工業化和城鎮化互相促進、基本同步;第二,進城就業和進城生活基本同步、互為促進。中國的特色在哪呢?我們經過國際比較,認為最主要在這三點:

  第一、就業的帶動。中國引導農民工有序進城就業,鼓勵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十一五”期間,大體吸納了4500萬人。“十二五”馬上收官了,大概是4000萬,總體城鄉之間流動能夠進退有序。

  第二、保障地權。世界上有好多的國家因為沒有解決好“兩個同步”,往往産生了大家所熟知的“貧民窟”“城市病”,比如在亞洲,我們到印度看看,新德里建設的還可以,但是到老德里,站在橋上一看,橋下就是有名的千人洗衣房,每天勞作十幾小時。到孟買也是,60萬人民居住的貧民區,一般人都不敢進去。南美也一樣,巴西繁華的背後,也有10萬個聚集的貧民區。更有甚者,委內瑞拉建了金融大廈,45層沒有竣工,貧民窟人們就上去了,號稱世界最大的貧民窟。

  中國為什麼沒有呢?因為這些國家的經濟制度為私有制,農民是賣了地進城,發展得好,進入中等社會,或者中産階級,中等收入階層;發展得不好,長期失業,進入到貧民區。而中國是保障地權,農民工既進得了城,又回得了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11、12月全國農民工近2000萬失去工作崗位,1140萬集中返鄉。到2009年上半年,隨著起穩向好,農民工逐步又回來了,到2009年10月份,一年的時間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準,這看成一大奇跡,也是我們保留地權的一大亮點。

  第三、我認為是漸進轉移。從80年代,由於家庭聯産承包制,農業生産力極大解放,農業勞動生産率極大提高,勞動力富裕外溢,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一下子農村工業化率先起步了。那時候放下鋤頭,拿起榔頭是普遍的。到90年代,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加快,進行了異地轉移,這個時候放下農具、開動機器,很多人放下鐮刀、拿起瓦刀。進入新世紀,隨著我們加入WTO、工業化的加速,大部分農民工走出黃土高坡,跨越大江南北,深圳農民工最多有一千萬人。所以,是這樣分階段的推進使農民工現在到了融入城市的時候。這次“十三五”規劃建議到2020年,有一億人在城市落戶也源於此。

  那麼,農民工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和農業現代化中作出哪些重大貢獻呢?我們認為:

  第一、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去年50%以上農民的家庭收入來自於打工收入。全部收入40%以上來源於打工,而且比例還在提高。可以説是農民工收入改變了農民家庭收入的結構,成為主要來源。大家對海歸非常熟悉,現在同樣“城歸”發展迅速。農民工在城市裏經過打工磨煉,有點技術、有點資金、有點能力、有點行銷渠道,還和農村有感情的,當年坐著火車進城打工,現在開著汽車回鄉創業。快到什麼程度?藍思科技就是回鄉創業而成為中國最大的手機屏製造商;中國最大的鞋業也是江西農民工到東莞打工學會了做鞋,到江西辦起四萬人的中國製鞋企業。

  第二,農民工為城市創造了財富。目前製造業70%以上的是農民工,建築業80%以上的是農民工,一般服務業50%以上的是農民工。北京街上跑的,一汽合資的奧迪、廣汽合資的本田,到一線看一下,80%的裝配工都是農民。我們剛剛去格力空調看了一下,格力空調七萬人,除了一萬人搞管理以外,六萬人都是農民工。中國高鐵1.6萬公里、縱橫交錯的道路橋梁、民用汽車的中國製造,還有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都是農民工辛勤勞動汗水所得。

  第三、農民工還為改革發展增添了活力。農民工具有城鄉雙向流動的特點,率先打破二元經濟結構。由過去計劃經濟一場定終生,到現在一技養一生。所以,農民工勤勞優秀品質和我們市場改革取向高度契合。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新生代農民工正在成為我國的寶貴資源。我們通常把80後、90後出生在農村、打工在城市的人叫做新生代農民工。他們融入城市的希望較高,確切也需要和老一代農民工一樣經過一個長期的勞動磨煉。二三十歲年輕有文化,加大對他們的技能投入,也就是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入。2025中國製造到中國精造、中國創造,農民工將是重要的人力資源支撐。那麼,新生代農民工和老一代農民工在訴求上有哪些不同?老一代農民工要求進城掙錢、回鄉發展,新生代農民工要求進城就業、融入城市發展;老一代農民工要求改善工作條件,新一代農民工要求分享城市發展成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從物質層面向精神層面拓展;老一代農民工是注重家庭責任,新一代農民工是要追求歸屬感覺延伸;老一代農民工遇到事情忍耐,新一代農民工追求權益平等。所以説,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新期待就是我們在2020年前新理念發展下的重大社會事件。我的看法是這樣。

  我第二點給大家簡要地談一談經濟“新常態”下農民工面臨的新變化、新挑戰。農民工是經濟快速發展的産物,同樣經濟“新常態”下首先遇到的是經濟增長放緩對農民工就業總量的壓力。但是,最近幾年出現什麼情況?就業難和招工難“兩難”的矛盾將成為常態,也就是農民工總量增長,增幅下降,佈局變化。最高峰去年僅僅501萬,今年恐怕還達不到這個數字。東部地區基本上低增長、微增長、零增長,個別還是負增長;中西部地區的加快增長,才使總量保持了適度增長。

  我們也分析,為什麼呢?一些普工的短缺,反映農民工有限性所致。從根本上説,農民工已經在中國由無限供給進入有限供給,不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和美國經濟學家劉易斯講的它的第一個拐點基本相近。

  第二、工資收入將由過去的大幅增長轉入穩步提高。“十一五”“十二五”前期都是20%的增長。經過“十二五”的中期,2013年增長13.4%,去年增長9.8%,今年也不會超過這個數。農民工將伴隨著勞動生産力的提高,工資收入穩步增長。上世紀後半葉,亞洲四小龍經濟崛起,也曾經歷了這三個階段:第一、低工資拉動經濟起飛;第二、企業轉型和工人要求加薪交織在一起,叫罷工潮,我們叫加薪潮;第三、産業升級和工資增長良性互動。似乎我們現在正處於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演進過程中。

  第三、産業結構升級在“新常態”呼喚著農民工的技能提升。雖然速度由高速變到中高速,但是産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進入加速。農民工以過去二産為主,現在快速地向三産聚集。兩個行業逆勢上升:一個行業是電子商務,拉動了快遞業上升,農民工投入進去;第二是家庭服務業逆勢上升,近幾年每年新增都在一百萬以上。中國人勤勞,世界上30%家庭有家庭服務需求,中國只有15%的家庭需求,約兩億家庭,創造三千萬的就業需求量。這幾年已快速發展已經發展到2000萬,到2020年前,1000萬也將快速的成長起來。

  那麼,農民工融入城市,市民化過程中遇到哪些難題?概括的講有三大難題:

  第一、缺少技能,穩定就業難。農民工要成長為現代産業工人,最大難題是缺少技能,有技能先落戶,少技能後落戶,沒技能難落戶。給農民工加大技能提升,是當務之急,是解決面臨關鍵問題的關鍵所在。所以,這次“十三五”規劃把農民工進城計劃寫了進去。

  第二、改善住宿條件難,包括在大城市落戶難。農民工大多數住宿條件簡陋,住在地下室,住在城郊小産權房,住在簡易的集體宿舍。2013年檢查北京地下室住著一百四五十萬人,中央下決心要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需求。推進住房制度改革,有望破解蓋房子的人住房難,建起房子的人買房難的現象。

  第三、維護權益難。農民工現在仍然面臨著小微企業勞動合同率簽定低、工資總體偏低、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偏低、勞動爭議發生率高、商死亡事故發生率高。必須加大力度解決。

  第三方面今後一個時期農民工發展的目標和主要對策。作為路線圖和時間表,2020年有一個目標,四個著力。到2020年前,每年培訓兩千萬人,一億人在中西部就地就近落戶,一億人在中西部就地就近就業。還有改造一億人的住宿條件,著力擴大就業,著力權益保護,著力促進農民工社會融合等。所以,要進城有工作、報酬有保障、維權有渠道、發展有目標,也就是新時代農民工要市民化。兩個基本轉變:一個是由普工成長為技工,有條件成長為技師,優秀的成長為高級技師;然後,向新市民轉變,有條件落戶,使農民工的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農民工融入城市。我們可以説,農民工預測到2020年將會達到3億,基本平衡。我們預測3億農民工勤勞智慧形成的磅薄力量將是實現“中國夢”最大的奮鬥群體和最大的受益群體。我非常贊成厲老師剛剛講的,有了物質的投入,還得有人力資本的投入。

  這十幾年,誰能引來大企業、大項目的,誰發展快。今後誰能聚住農民工這個寶貴的短缺資源提升技能的,誰發展快。目前走在前面的富士康120萬人,100萬農民工。中國最大的建築企業中建集團,150萬農民工,這兩年阿里巴巴100萬農民工快遞員支撐他迅速地在網際網路領域崛起。所以來到北大光華學院新年論壇以後,我熱切地希望在座各位精英關注農民工,有意願的還可以深入農民工,有能力的可以組織農民工,有魅力的可以引領農民工。

  北大光華論壇社會上廣為讚譽,是交流新觀點、傳遞新思想、啟迪新思維、探索新熱點的場所,我誠望各位老師,各位同學關注農民工,研究新情況,分析新問題,提出積極的新的建議,為中國農民工的發展助力,謝謝!

  冒大衛:就業是衡量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保質保量地解決好農民工的就業問題是實現“十三五”規劃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下面要請出的這位主題演講嘉賓,他組織編制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基本思路等國家重點戰略規劃,今天在光華新年論壇上,他對於未來發展新的增長點在哪?有哪些解讀,有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徐憲平先生發言。

  徐憲平:尊敬的厲老師,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上周我回到工作過多年的湖南省岳陽市,參加洞庭湖國際觀鳥節,場面十分壯觀。由此我聯想到不少城市持續出現的重污染天氣,我們不可能像鳥那樣集體遷徙,尋找適宜的生存點,不可能逃離現實,只能面對現實,改造現實。因此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必須摒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舊模式、老辦法,走上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這樣一個抉擇的階段、重要的關口。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把創新發展的理念擺到五大理念之首,強調創新發展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擺在核心位置,貫穿一切。“十三五”時期如何讓創新發展的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談三點看法。

  首先,要推動思想觀念的創新,這是當務之急。思想走在行動之前,如同閃電出現在雷鳴之前一樣,創新源於不同思想的碰撞,不同文化的融合,要掃除阻礙創新的各種思想障礙,就必須要有一種開放、包容的態度,弘揚敢想敢幹,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充分激勵的創新文化。讓每一個懷抱雄心和夢想的人有足夠的創新機會和空間,要真正地認識到市場和企業是創新的根本力量。要圍繞企業來優化創新環境,配置創新資源,讓企業真正擔當起創新主體的責任,讓企業家在國家創新決策中擁有更多的話語權。特別是要尊重企業家的創新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的財産權和創新收入。政府在創新上不可能包打天下,政府的首要任務,我認為要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要實施普惠性的創新政策,為所有的創新者鳴鑼開道,排憂解難,最大限度地釋放全社會的創新活力。政府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堅持有憲有為的舉國機制,聚焦最重要的領域和問題,強化基礎研究,攻克關鍵技術,破解重大的瓶頸制約,形成我們的殺手锏。

  第二、推動技術領域的突破,無論是新古典增長理論,還是國家競爭理論,都認為技術進步才是持久的增長動力源泉。蒸汽機的出現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電腦技術的發展,誕生了資訊經濟,讓我們步入了奇妙的網際網路時代。現在技術領域的突破正在引領一些重大的變革,比如低碳技術引領能源生産消費的變革,生物技術引領健康和農業領域的變革,智慧技術引領製造業的變革,新一代資訊技術引領網際網路的變革等等。前一段社會上有些人在爭論、討論,“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的問題,我認為沒有必要過度的爭論和解讀。製造業是我們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網際網路是製造業智慧化的重要平臺,兩者都是創新發展的戰略重點,融合起來,前途無限。

  我們要從供給端的改善為主,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以網際網路為創新要素推動技術管理、組織結構和商業模式的創新,催生更多的新産品、新業態、新服務,從而提升我們實體經濟的生産效率。未來世界無數的智慧機器和無數的智慧大腦在同一個網路平臺上互聯互通互動,將改變經濟社會的生態,改變人們生産生活方式。

  第三、要推動體制、機制的創新,這是根本保障。推動創新最重要、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的障礙。我們目前存在的科技經濟兩張皮、創新人才動力不足、智慧財産權侵權易、維權難、要素價格扭曲等等問題,都與我們的體制機制有關。記得改革開放之初,計劃經濟的條條框框很多,為了衝破壁壘,當時流行的順口溜是“遇到綠燈搶先走,遇到黃燈快快走,遇到紅燈繞道走”。現在我們仍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以制度創新激勵市場創新。讓創新走上快車道,要多一些綠燈,少一些紅燈,讓創新不要走彎道,不要走小道。

  世界銀行發佈的2015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表明,中國營商便利度排在第90名。我在地方政府工作多年,深感政府四大職能,經濟職能太強,服務職能薄弱,監管職能滯後,管理職能不足。新一輪政府大刀闊斧,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大幅度地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但是,行政審批事項只是一個方面,在政府常常的權力清單中,還有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確認、行政徵收、行政監察、行政裁決等等很多項,能不能夠縮減到四五個項,並且真正地放給市場和社會。這説明政府轉變職能還任重而道遠,制度創新還大有空間。

  令人欣慰的是前不久我到深圳調研,看到了創新發展的希望,深受鼓舞。深圳以全面創新、重構創新生態體系來推動經濟轉型。近五年GDP接近翻番,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36倍,人們關心的PM2.5平均濃度每立方米只有3.36微克,背後支撐的數據是什麼?深圳投資率只有17%,遠遠低於全國46%的水準,相當於發達國家的投資率水準。深圳研發投入是國家平均投資水準的2倍,戰略性新興産業佔GDP的比值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6倍。這一連串的數字説明深圳已經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走近了創新驅動的新階段。

  “十三五”時期,如果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區,像深圳那樣實現增長動力的轉換,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指日可待。順便説説深圳市的市長也是我們光華的校友。深圳轉型的背後,有著許多立志的故事,我在華為參觀,給我來下最深印象的是任正非先生推崇的一張照片,也是他公司的形象廣告,是一個芭蕾舞演員的雙腳,有一隻腳沒穿鞋襪,裸露在外,看上去傷痕纍纍,照片上寫著羅曼羅蘭的一句話“偉大的背後都是苦難”。像我們13億人口的大國,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這是一個偉大的目標,也是一個偉大的征程,充滿著艱難,也充滿著風險。我們唯有曆盡苦難,改革創新,攻堅克難,別無他圖。謝謝大家!

  冒大衛:謝謝徐憲平主任,創新發展需要凝聚共識,大膽實踐。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大勢所趨,中國主動實現經濟全球化,實現國內與國際精準銜接是順勢而為。從文化層面看,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互相借鑒、互相融合也是大勢所趨。下面有請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袁明教授,從全球化的視角來看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請!

  袁明:尊敬的厲先生,老師們,同學們,2002年我跟著厲先生在這個百年講堂做了未來的人類文明多學科的考察主題演講,13年了,那次是吳校長主持的。13年過去,今天能夠再跟厲先生在北大的百年講堂,在光華新年論壇上講我的看法,我覺得很美好。13年前我的題目是全球化中的文化自覺。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中國文化、世界文化,從人類文明的大框架下來看,生命力在哪?我覺得文化的生命力到了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到了網路時代的今天,恐怕曙光是能看到一點文化的生命力,我覺得最要緊的要有現代能力。所有傳統文化有許多美好,但是那是過去,所有的傳統文化都要經受現代洗禮。

  剛才楊主任講到農民工,使我想起了中央美術學院徐兵教授在幾年以前,帶著他的團隊創作的一個鐵鳳凰。也就是用幾年時間,他在每一個建築工地上,收集工業廢料、建築廢料,最後堆起了十幾米長,用建築廢料做成的藝術品,鳳凰的冠是農民工戴的安全帽,鳳凰的翅膀是農民工在工地上用的鐵鍬。鳳凰的尾是工地上的圍欄布做出來的。這個作品,我們國內有的人説不好看,灰頭土臉,但是得到了國際上最高獎。因為國際上很多評委説,他顯示了當代中國轉型當中的艱難。在高樓大廈的後面有那麼多農民工的汗水和辛勞。我覺得這就是文化的現代能力,他能讓現代人感受。前不久在江南水鄉烏鎮,就是在前兩天,舉行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大家想想,在那麼鄉土、那麼傳統的地方舉辦網際網路大會,世界網際網路是未來的,這景象很奇妙。再想想,在過去的30多年,有多少像這樣的國際論壇,包含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在中國的大地上舉行?從北到南,從東到西,都是在談論現在的題目,這個是不是現代能力呢?這就是我思考的第一點,文化生命力。

  第二、要有跨文化的能力,這個跨文化要建立在學習之上,要自信,要向前看。我有一些數字,時間關係,不多展開。我講兩點。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4年的統計,2014年各國向國外派遣留學生最多的國家是中國,為69.8萬人;第二是印度,為18.2萬人。再下來都是10萬以下,美國排第七,5.8萬人,中國可以派出69.8萬人,這麼一個數字遙遙領先。第二個例子,據全球化與中國(一個智庫)和國務院研究中心聯合發表的藍皮書顯示,2014年全世界接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第二是英國,第三是中國。就在2001年,如果這麼來對比,美國是第一,英國是第二,日本是第三,還有德國等等,中國根本不在十名之內。但是,到2014年中國成了第三大留學生的接收國。這個數字,這種跨文化和國際交流的能力,中國文化的生命力和背後非常生動的每一個個體,都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

  在我看來,世界多元文化激蕩交融,世界文化不是簡單的西方對非西方,各個主要文化都在自我審視、自我表達、重新定位、擴大影響。所以,跨文化的能力,學習別人的能力,接納他者的能力,就體現這個文化的生命力,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我認為文化的能力要有傾聽青年、理解青年的能力。青年尤其是我們現在講的80後、90後,他們是隨著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的思維,他們的想法,他們的追求和夢想,和我們或者年紀更大的人是不一樣的。他們是未來,要懂得傾聽他們,理解他們,這也是一種文化的能力。

  我舉兩個很具體的例子。第一、北大去年開始成立,今年正式新生入學的燕京學堂,來了一批非常優秀的世界各地的年輕人。其中有一位英國人,23歲,叫詹姆斯,他就問我説:“袁老師,我在英國一直很好奇中國的茶文化,中國有不同品牌的茶,有龍井,有普洱……”。他説的很順溜,而且他説自己知道中國歷史上有一個茶聖,叫陸羽,他沒來過中國,但是他對這個問題産生了一個很大的疑問。他説中國有這麼深厚的茶文化,怎麼中國茶在國際市場上就做不過英國的立頓呢?這個年輕人的提問深深地觸動了我,這是一個年輕的英國人,他在很遠的地方關注著一種和他本體文化不同的文化,他在産生一個問題,把這個問題帶到現在,帶到全球的市場。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燕京學堂,一個來自美國女學生,從普林斯頓大學畢業以後到中東做自由撰稿人,她有很多思考和反思,對自己在美國精英大學接受的教育有了重新的思考。她只有24歲,叫艾倫斯。在三個星期以前,我在北大一個演講當中,講大國青年,她在地下聽,她站起來挑戰我。她説了一段話,她的中文不那麼流利,但是可以基本表達清楚。我第二天正好碰到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我跟他説,昨天有一個北大燕京學堂的女學生,她跟我講她在中東跟難民在一起的感受。安南先生説,我能不能得到一份發言稿?我回來就説,艾倫斯,你用你的母語英文再寫一遍。她寫了,今天我又把她的英文再變成中文給大家介紹一下。

  她説,生活教育了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我們習慣被看成是精英,是未來領袖。到中東,我住在約旦,但是每天採訪工作幾乎都在伊拉克、黎巴嫩、突尼西亞、巴勒斯坦。兩年的生活我改變了許多。在伊拉克北部有一個部落,一天半夜,伊斯蘭極端組織襲擊了他們,他們頃刻之間變得一無所有。在山間跋涉了七天,許多老人和孩子死去了,我和婦女們席地而坐,聽他們哭著向我訴説失去的親人的名字,我就和他們一起哭,我覺得自己是那麼無能,我是什麼未來領袖?我能做什麼?我難道就是用這些名字去為一個美國的著名雜誌,或者報紙發表一篇文章嗎?我在中東學會了謙卑,在難民中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他們一無所有,他們只有背上的毯子和懷中的嬰兒,但是他們還是堅持活著,他們還在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袁明教授講大國青年,我就來自一個大國,美國,但是大國是很容易傲慢,大國更要學會傾聽。

  艾倫斯這個講話我非常感動。我是在中國的語境下跟中國的年輕人説要做大國青年,要有理想。但是,一位來自美國的年輕人,她用她的經歷給我上了一堂課。所以,我想我們需要傾聽青年的聲音,要理解他們。

  最後,關於文化的生命力。我覺得要在網路時代,在技術力量這麼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還要想怎麼用人的靈性去把握技術?技術本來就是人的靈性創造的,但是怎麼能夠駕馭好這樣的一種由人的靈性而來的新局面。人的靈性是什麼?我還是呼籲我們在生活當中要多一點詩意,我們不要完全成為技術的奴隸。詩意是什麼?厲以寧先生寫過很多美好的詩詞,就是一個生動的榜樣,但是今天我要用光華管理學院一位年輕老師,就是上個月蔡洪濱院長我們一起開會,我聽到金李教授講了一句話。他説我們今天在教育,在北大,面對的每個年輕學生,就像一棵棵樹苗、小樹一樣,我們做的就是要在他們的樹當中增加一道道的年輪。我覺得這個話講的就非常的有詩意。我想我用這樣的願望結束我今天的講話,謝謝大家!

  冒大衛:下面我們進行圓桌對話,我按照座位順序拔他們一一請上臺,他們是:高峰論壇的主持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蔡洪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紹明

  中國電子資訊産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劉烈宏

  IGD資本創始合夥人、IDG全球常務副總裁 熊曉鴿

  58趕集集團CEO 姚勁波

  攜程旅行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研究教授 梁建章

  蔡洪濱:時間寶貴,按照這個順序我先提一些問題,在座都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企業家最講效率,所以請以最短的時間把您的核心思想給我們做分享。

  首先,我想問一下吳總,吳總一直在汽車行業,做高級管理人員,現在又做汽車工業協會的秘書長,中國的汽車業可以説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從數量上講,2000多萬的常量,2000多萬的銷量,世界第一。但是,在轉型升級方面,也面臨相當的挑戰。吳總給我們展望一下汽車行業未來五年的發展,重大的挑戰和你認為的解決之道。

  吳紹明:我現在已經不是企業家,汽車産業是一個大産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大家知道它大而不強,它不強的原因就是創新能力滯後於産業發展。所以,跟咱們今天的幾位嘉賓講的主題,跟咱們今天論壇的主題是非常契合的。我們怎麼樣面臨這個挑戰,就是解決創新能力滯後與産業發展的問題。這是汽車産業的一個大課題。中國製造2025,包括“十三五”規劃,創新驅動、轉型升級,都是汽車産業發展的重大機遇。

  蔡洪濱:原來他負責紅旗本土品牌汽車的研發銷售,中國自主品牌的汽車五年之後能不能有一個跳躍式的發展?

  吳紹明:按照中國製造2025整個國家戰略的部署,把汽車産業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先導産業,結構調整的引領産業,如果自主品牌,或者我們現在叫中國品牌,它實現不了這三大作用,對中國製造2025都是重大影響。所以,通過我在一汽做紅旗的經驗來説,中國品牌有基礎,有能力,但是怎麼做,這是關鍵。今天的主題第一是改革,第二是創新。改革,首先汽車産業涉及的産業鏈比較長,政府要改革,政府的改革要解決生産關係,解決創新的動力問題。通過創新來解決,包括我剛才説改革是政府改革,創新政府也要創新,政府簡政放權了,政府也在做。像環保部長剛才講的,以前賣車之前,汽車要上目錄,上環保公告、交通部的友好公告。那麼,通過政府的改革,現在環保的公告已經變成不上公告了,跟工信部一個公告了,所以舉這個例子,我們從政府層面是下了決心,是有希望的。

  第二、企業改革。無論是國企改革,還是民企改革。包括國企的創新和民企的創新。國企改革,大家有目共睹,必須改。要解決創新的源動力問題,通過制度創新解決可持續創新的源動力問題。汽車産業是一個完全的充分競爭性産業,包括民企的加入,包括國企改革的要求,混合所有制的要求,我們一定把民企和國企各自的優勢在企業産業裏充分發揮。這樣才能夠實現合力、進行協同,這也是創新和改革需要做的。作為民企來講,很多民營企業家也在,其實民企發展到一定階段也需要改革,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我了解汽車産業的民企,民企能幹到一定程度,開始是靠企業家、家族,它可以做到一定的程度,一定的規模,但是再往大做,再往強做,也同樣按照剛才厲教授説的,也得需要引進職業經理人,他只能做董事長了。所以一定能夠實現,因為國家的戰略,咱們這個優勢,整個的經濟發展形勢,基本面和未來的發展趨勢,包括對外合作的多樣化,“一帶一路”各種多樣化,機遇看我們怎麼抓。

  蔡洪濱:烈宏紅領導了一系列我們熟悉的品牌,熊貓電子、長城電腦、中國軟體,當然也有很多我們不熟悉的。這個集團的發展在這些年也在探索走向國際市場,這樣一個大的趨勢之下,中國的企業無論是民企,還是國企,面臨著“走出去”的挑戰,相當一部分也積累了很多經驗,但也有不少是教訓。烈宏,你從國企行業“走出去”發展的體驗跟我們分享一下你的經驗。

  劉烈宏:謝謝蔡院長,中國電子國際化業務的程度比較高,我們來自於國際市場的收入大概佔到總收入比重的60%左右。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的體會大概有這麼幾點:

  第一、你企業的實踐一定是和國家“走出去”的宏觀戰略緊密結合的。我總結我們之所以在南美,在非洲取得重要的“走出去”成果,獲得一批重要的合同,可歸結為“外交搭臺、金融鋪路、企業唱戲”。新一輪的發展,國家制定“一帶一路”的發展政策,並且建立了金融和“一帶一路”相互支撐的這樣一種體系,對我們實體企業“走出去”很有幫助,這是我講的第一點體會。

  第二、現在我們逐漸在從單一産品的出口變為系統的出口,比如我們在拉美、厄瓜多、委內瑞拉等地的城市的安防系統,整個國家的安防系統,解決了當地資訊化的問題,解決了當地治安的問題。通過資訊技術提升了他們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網路安全的能力,收到很好的成效。

  在這種系統建立的過程中,我們中國電子一直倡導發揮中國企業整體力量和整體的作用。比如説,我們這些系統跟華為合作,跟聯想合作。所以,中國電子的“走出去”是一個具有帶動效應的“走出去”,我覺得這個也是非常重要,這樣才能把中國最好的解決方案和最好的服務呈現給拉美和非洲。這是中國的産品和服務有比較競爭力的地方,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的。

  説到教訓,其實我們也有很多的教訓,因為每次的“走出去”都伴隨著成功和失敗,當然我們一定要讓成功大於失敗。我覺得匯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新興國家匯率不斷的變化甚至有的國家出現惡化,實際上導致你在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感覺有時候做得越好,實際上賠的越多。所以,這就需要我們怎麼樣來管理匯率的風險,我覺得這是我們現在“走出去”一個很大的問題。

  另外一個很大的問題,怎麼解決人才國際化的問題。我們也有很多實踐,過去在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的公司,基本上所有都是從中國派出的員工,發展到這個階段,我們也走上了融合發展的道路。比如我們在很多南美國家,可能只有大概10%到15%的員工是我們從中國派去的,剩下的員工是在南美或者當地工作過的員工。所以,要解決好應對金融風險的問題,解決好文化和人才的國際化問題。謝謝!

  蔡洪濱:非常感謝!關於國際化方面,劉總介紹的經驗和教訓都很有共性。説到後面碰到的問題,其實説到底,最終還是一個國際化的人才,包括回到袁老師説的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對國際經濟的了解、國際政治的了解、國際金融形勢的了解,真正了解市場和商業混淆的人才的問題。

  繼續問一下,國企的改革,像以中國電子資訊集團為代表相當一部分是在國際國內的競爭性的領域。國企改革這幾年應該説是有相當多的討論,也出了相應的一系列政策。那麼, 2016年開始,應該説這是我們政府著力推動的改革之一。你作為國企的領導,在國企改革方面,你認為最大的突破口應該是什麼?有一些人講到,為什麼我再一次提人才?就是國企內部的機制,尤其對人才的使用機制、用人機制,可能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你是不是同意這樣的觀點?談談您的看法。

  劉烈宏:我同意蔡院長的觀點。國企新一輪的改革過程中,如何增強活力和如何加強監管,都是現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的話題。增強活力方面,中國電子也有一些成功的實踐,中國電子母公司一級是百分之百國有控股的企業。但是二級子企業,或者二級子集團,普遍採取投資主體多元化。現在有16家上市公司,我們投資主體多元化的比例佔到總資産比重的75%左右。下一階段的改革,我們將堅定地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管理層的持股和管理層的激勵相結合的混合所有制的改造。比如二級企業層面,特別是現在新辦的企業,大部分採用這種方式推進,我們也積極探索集體層面改革主體的多元化。

  從實踐來看,往往一個公司有關鍵的二股東和關鍵的三股東會導致公司的治理相對比較理智,或者換句話説,激勵和約束相對比較到位。所以,從國有企業的改革來看,混合所有制,特別是推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和如何讓員工和經營管理的骨幹來參股、參與公司治理,我覺得這是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

  蔡洪濱:謝謝,我們下面想問一下曉鴿,曉鴿在20多年前開始回到國內做中國的風險投資,他在推動中國第一代的網際網路創業方面作了很大的貢獻。現在又是一個新的時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新的時代潮流之下,創新的環境在你看來還有哪些需要進一步在未來的五年裏頭去完善?另外,剛才袁老師講到跟年輕人的對話,現在一輪的創業主體好像變成了80後、90後,聽説你對90後的創業者也有很多關注,也可以幫我們介紹一下你的想法和心得。

  熊曉鴿:謝謝,正好大家對現在的創新都是講“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我們其中幾位剛從烏鎮回來,烏鎮就是美元的基金2009年投進去的,2004年最開始開張時習主席還去指導過。我們當時投的時候,烏鎮本身是一個很傳統的旅遊目的地,有客棧、餐飲、文化,現在還有藝術節,還有博物館等等這樣的東西。那麼,我們那時候投入能做什麼呢?那時候就看到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術未來會有很大的發展。所以,我們投的錢主要用於對它的光纖、無線通信這方面,做了很多基礎設施的投入。

  第二、對它的管理團隊、他們的機制做了一定的變化。因為我們進來以後,發現這個行業必須要競爭力非常強,所以必須按照市場規律去做,這樣效果非常好。當然,現在有了烏鎮?。

  在差不多四年以前,烏鎮這個團隊和我們原來的幾個股東一起,在密雲搞的現在古北水鎮,規模完全弄完以後是烏鎮的兩倍。大家最近如果有機會,尤其放假可以到古北水鎮參觀一下,你發現他那個地方WIFI全覆蓋的速度可能比北京任何一個五星級酒店還快,不久前我請勁波一家子去過那個地方,WIFI還不錯吧?到司馬臺長城頂上,WIFI速度非常快。一個很大的好處是什麼地方呢?改變了人們過去做傳統行業的一個習慣。很多東西,尤其像旅遊這種靠口碑來行銷的,我去了特別好,就請我的朋友也去。現在有WIFI技術,尤其移動手機,大家拍了照片,馬上轉給一幫朋友,朋友們馬上就可以分享,不管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使得既不需要很多廣告,同時大家感覺特別好、跟你很多朋友在一起分享。

  所以,我認為未來的五年,傳統行業一定是“+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所以這一點上,中國有很大的優勢,因為移動網際網路的用戶已經六億七千萬了,是美國總人口的兩倍以上。所以,中國現在到國外去旅遊的也特別多,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方向。同時,因為中國又加入了SDR,這樣花錢也比較容易了。

  最近我正好在過去三個月中間到德國、歐洲待了一段時間、在美國待了一段時間,跑了很多地方。我發現咱們中國的遊客,尤其在德國正好趕上啤酒節,很多地方看到咱們的中國人,都在狂買東西,狂拍照片。

  蔡洪濱:那都是建章的客戶。

  熊曉鴿:很有意思,在美國很多人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我經常發現用美國的電話沒有那麼清晰,我有兩個電話,我説你打我中國電話,中國電話更清晰。所以,我的意思是説,我們在網際網路這個時代,在基礎的技術和設施方面跟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比都不會差,甚至很多方面都是領先的,這是一個好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或者需要加強的地方在哪?也許是投資的機會,我們這些網際網路公司,包括BAT也好,當然我們很榮幸投了BAT中間兩個公司,一個百度、一個騰訊。

  蔡洪濱:沒有投中間的A。

  熊曉鴿:對,這是我最大的失敗,還包括建章的攜程。我們現在有一個奇怪的東西,這些公司它的客戶應該説差不多百分之百都是國內的,可是我們這些公司上市,它的主要股東和股民都是老外、都在國外。像這種消費類的網際網路公司,我認為他們應該最好是就在國內,上市在國內的市場上,這是我認為。所以,你看到很多的公司拿回來、拆了結構做這個事。我們在五年前融了一個人民幣的基金,我們拆了一個原來用美元投的叫暴風科技的公司以後拿回來做的,這個基金於今年3月份在國內上市了,IPO的,現在股市下來了,還是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回報。更多的一批消費類的網際網路公司,可能應該拿回來在國內上市,我覺得這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談到年輕,很多人跟我説,你們弄90後基金,我們去年成立一個90後基金,專門投資90後、85後,為什麼做這個事呢?其實你從國外來看,很多很厲害的創業公司,創業的時候都是隨著主導技術的出現成長起來的。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包括喬布斯,他們創業都是在25歲以前,相當於90後。所以,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就是在過去五年中間普遍發展起來的,所以在這個平臺,他們的年齡有他們的優勢,所以他們是真正做“網際網路+”的時代。

  現在中國面臨的最大的瓶頸,我們現在的主機板也好,創業板也好,中小板也好,現在都不能支援。如果當年我們像攜程上市的時候,攜程2003年上市,還不算靠前,當年的搜狐我們也投了,他去上個市,根本不知道怎麼掙錢。中國那時候網際網路用戶才兩千萬,不知道怎麼掙錢,可是可以在美國上市。現在的公司必須有幾千萬的利潤、連續三年的盈利才能上市,但是這種要求早期公司根本達不到。所以,我們中國應該有一塊,把國外納斯達克的規則拿過來就OK了,根本不需要做那麼大的修改。甚至中國香港有一個創業板,其實主要是大陸去的公司,可是咱們也沒有辦法買他的股票,他也沒有流量。用這個規則使得我們能夠解決這個東西。所以,一些移動網際網路的小型公司可以在這裡上市,否則只能被人家並購——這是一個很大的瓶頸。

  蔡洪濱:給曉鴿總結一下,去掉你的植入廣告部分,市場、技術、硬體、環境都不錯了,軟體尤其是軟體環境、資本市場需要改進,年輕人創業是未來的希望。下一個嘉賓勁波。

  熊曉鴿:有一點非常重要,我們的移動網際網路未來的發展。剛才袁老師談到文化、內容製作,還有它的方向。大家都愛看電影,現在中國電影市場成長很快,但是並不是我們的電影拍的如何如何好,我今年也投了幾個很好的電影。但是,我認為未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定會出現一批比方説更適合人們在不同的時候、在碎片的時間看的電影。這可能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蔡洪濱:勁波十年前創辦了58同城,作為一個70後的創業者在創建和領導著一個成長迅速的企業、規模相當大的企業,我相信對年輕的想創業的同學校友來講,你的經驗體會會非常的有價值。所以你對想要正在創業的年輕人有一些什麼樣的建議,或者是給他們提一些經驗的分享。另外,現在在你做的這個行業,58趕集、58同城到家,是城市服務的各個方面,大家也在爭論線上、線下誰重要,O2O的第一個O重要,還是第二個O重要,這些商業模式未來形勢的變化,請你談談看法。

  姚勁波:謝謝蔡院長,每次來北大都很激動,當年考沒考上,後來讓我太太讀了EMBA。我創業十年,十年前我們在這個行業相當不被關注,我記得我找過曉鴿下面的人,當時見到曉鴿就被打回來了,那會兒曉鴿還不重視年輕人。58不被關注,直到上市。我們現在市值接近100億。當時IPO前一天,我還在跟我們的CFO説,我們如果上市沒有10億美金,不好看,我們爭取有1Billion的市值。事實上這兩年,恰恰我們行業爆炸的兩年。從不被關注到移動網際網路消費起來,我們突然處在風暴的中心,整個資本市場給我們的市值,包括我們的增長很高。大家可以看我們三季度的季報,我們增長197%,BAT今天的增長是20%到40%,我們是197%。而且是在對衝到我們很多收入的情況下,比如到家、二手車。我可以非常形象地講,今天我們這個行業在爆炸,很多創業者也好、很多資金也好,突然很關注這個行業。今天每兩起投資案例,就有一個在生活服務。我們十年前並不知道今天會這樣,或者預期可能沒有這麼火,但是可能在我們創業三年的時候,就應該有一點小小的成就,事實上我們做第三年的時候,恰恰是最困難的時候,差點死掉了。

  我們見了二三十個投資者,沒有人投我們,後來還是我自己投了一些錢活下來了。當然那些投資者,後來見到我也裝作不認識我。所以,北大是一個創業非常密集的地方,你永遠做未來的事情,不要嫌早。作為創業者,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你的時間也不值錢。如果你相信未來會是這個樣子,你越早越好,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只要你早做了,會走很多彎路,知道什麼路是不通的、什麼路是有效的,另外一個人進來的時候,不管他有很多資源和背景,先行的優勢會給你加分。所以,要選一個你未來認可這個世界、或者這個商業形態、或者這個組織,你認準了,越早做越好。這是第一個建議。

  我也是在反思,我一個人創業的,沒有合作夥伴。創業到幾年以後,我原來是一個個人站長,就是什麼都自己幹,寫程式自己做,做過美工、全伺服器,做服務都是自己,還是需要一個團隊。我後來意識到這個問題以後,花了很多時間、當時我找VC要,給他一定的股份,VC説,憑什麼讓我們出。後來我説,我個人的股份轉給他,才組了一個團隊。所以,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跟你一塊兒創業還是蠻重要的。

  蔡院長提的第三個問題,關於整個生活服務,在這個大的板塊,也很多垂直類的公司,也有很多不同形態的公司在崛起,我自己認為兩個大的前提。第一、過去十年是中國創業的黃金十年,確實是造就了很多偉大的公司、偉大的人,也造就了很多新的商業的業態。那麼,下一個十年,我自己的判斷只會更好。當然,競爭會更激烈,任何一個細分領域,都不像原來。原來我們創業,基本拿到VC的投資就Game over了,因為一個行業很大,但是只有兩三家拿到投資;現在是你拿到投資,就表示你有資格參賽了,原來你能拿到投資,就是遊戲結束了。現在創業就是整個社會的環境,包括成本、包括輿論、包括融資的環境都是極其寬鬆的。相比在創業的過去十幾年裏面,我覺得歷史上是,現在依然是,現在很多人在説資本寒冬,資本怎麼不容易融錢。但是,如果放在十年前來看,有可能現在不如去年,但是現在比前年遠遠好。所以,現在應該説,對創業的資本環境,整個大環境是相當好的時期。

  另外,整個社會的架構在發生巨大變化。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讓很多人對很多傳統品牌的理解發生了變化。原來理解一個公司大、一個公司小,可能是你有多少萬員工、你開了多少個店,然後你有多長時間的歷史了、是不是在A股、在美國上市的大公司。那麼,今天的消費者可能反而會認為那些是包袱,那樣的企業是包袱。今天他們會認為,手機裏面一個APP很酷,名字也很怪的一個品牌,或者認為老在朋友圈出現的一些活動,他認為那個是我們該用的服務,而且非常有傳播性。今天一個服務從默默無聞到被傳播開來,可能需要的時間就是一兩個星期。比如我們看到很多公司,58用十年做到今天這個規模,但是今天像滴滴打車,像很多公司,可能一兩年突然之間所有人都在用。所以,整個社會變化的步伐,包括用戶、消費者對過去的不滿足、對過去的不認可正在讓這個進展變的更快。

  所以,第二就是不管環境還是進展的速度都在變的更快。尤其在生活服務領域,生活服務領域所有人都是人跟人提供服務,不管是洗腳、還是租車、還是教育。所以,生活服務過去大的品牌、大的公司,不管新東方也好,都是仲介性質。他們過去把自己的成本搞的很高,有很多物理網點,很多做的很重。但是,整體來説,移動網際網路進來以後,它會讓這個連接,把人跟人連接的過程變得更薄、變得更輕。如果有一個辦法,你用一種方式,能夠把這個過程變薄,你相比傳統公司就有很大優勢。所以,我們也創辦了一個公司叫做58到家,成長速度飛快,成立不到一年,我們最近融了一輪資,一年時間超過十億美金,而且它的用戶口碑是99%點幾的好評率,因為比線下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務遠遠要好。比如58到家直接請菲律賓家政的培訓老師到中國進行培訓,把勞動者和需要服務的人連接在一起,接受服務的人評價這個阿姨好還是不好,你拿到的獎金報酬完全跟用戶的報酬相關。所以,機構有很大的動力,把每個人的空閒時間都賣出去,而不完全遵照市場的選擇。所以,生活服務的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小的板塊,不管是開鎖、修鞋、洗衣服,任何一個板塊可能都存在誕生十億,甚至百億美金的公司。所以我個人非常看好下一個十年,我們自己也輕鬆參與到一些板塊,我們也願意投資到更多的板塊裏面去。

  蔡洪濱:謝謝勁波的分享。建章是三位一體。首先是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創辦了攜程,現在又在領導攜程,攜程現在市值將近一千億人民幣。這些年據我了解,他整合國內的旅遊,線上的旅遊預定現在走向世界,所以在領導著一個大規模,增長非常迅速的企業,這是他的一個身份。另一個身份,幾年前他突發奇想,跑到斯坦福大學讀了個經濟學的博士,從某種意義上講,成了我的師弟。我問我以前的老師,説他怎麼樣?大家一致反映,原來只以為他是來玩一玩的,沒想到他真的很認真,確實後來很認真,光華把他聘為研究教授,用業績評估來講,非常的優秀,以及在國際最頂尖的經濟學雜誌上連續地在發文章,這是他第二個身份,就是一個真正的學者。第三個身份,他是一個知識分子,現在有點變成貶義詞,但是我用褒義詞描述他,公共知識分子。這些年他熱心推動一個公共政策的改革,就是中國人口政策的改革。他通過自己寫書、自己寫文章研究、組織研討會、參與各種各樣的討論,在中國人口政策的調整方面,應該説作出了自己實實在在的貢獻。在座各位,未來有國家允許多生,你要想想梁建章背後的貢獻。梁建章談談人口政策應該在未來五年、十年還應該有一些什麼重要的變化?

  梁建章:我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中國人口方面政策的問題,所以這兩年也花了很多心思,包括蔡院長也幫我一起做了很多呼籲的工作。現在全面放開二胎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僅僅是整個未來中國人口政策改革180度轉彎的一個開始。因為在現在中國的發展階段,在目前的城市化水準下,即使在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它的生育率也會遠遠低於一對夫婦生兩個的登記水準。現在中國的生育率大概只有1.2%左右,二胎政策可能使得每年多一兩百萬人,可能到1.4%-1.5%,未來進一步城市化還會下降,即使完全放開,生三胎的人很少,所以最多1.5%的水準。這個水準下是不可持續的,如果在世界範圍內看,也都被認為是超過低生育的一個水準。所以,未來實際上還是會有更多的人口政策的調整,包括一些鼓勵生育的政策,才會使更多人敢生二胎。現在其實問很多年輕人,政策很好,但是我沒有這個能力去生二胎,因為房價這麼高、入學這麼難等。所以,未來中國還需要很多配套的政策。

  我最近也在做這些方面的研究。其他國家已經有很多這部分的經驗,大部分發達國家,歐美國家,他們最近十年,二十年面臨同樣的問題,他們的生育率也非常低,他們也推出各種各樣的鼓勵生育、鼓勵家庭養更多小孩的政策,有一些成功和失敗的經驗,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看了歐美的一些數據,現在大部分生育率比較低的國家(1.6%以下的國家,叫做低生育率國家)都有各種各樣鼓勵生育的政策,基本上花GDP 1%到5%用於支援家庭撫養小孩。當然他們也是逐步漸進的過程,一開始覺得花一點錢1%可能就夠了,現在不斷的加碼,前幾年情況不是太好。最近幾年稍微可喜的有幾個國家,最近幾年甚至加到GDP的4%甚至5%提供非常好的育兒的福利,5%就是可能一個月兩三百歐元這樣的水準。最近北歐這些國家的生育率還是有比較大的提升的。中國未來可能也需要這樣一個力度。

  另外還有一個成功的經驗。他們的入學,他們當然教育已經都是12年,但是18歲以前、學齡前,他們其實現在越來越多提供這樣的福利,就是入托入學變得非常方便。現在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很多優秀的外來人口,包括農民工,但是由於我們現在的戶籍政策,這些人口只有非常少的一部分人能夠落戶在北京。我覺得這些人都應該是精英,應該是能夠在北京生活下來,要麼就是非常有才能,要麼就是非常有毅力、非常有進取心,要麼就是身體很好、呼吸道防禦能力非常好。如果這些人能在北京生活下來,能夠交稅,他們的小孩無論從公平角度來講,還是從未來人力資源投入非常好的回報角度來講,我們都應該給他們提供一個很好的讓小孩能夠入學、入幼這樣的設施。所以這是我們未來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未來總的來説,其實我們人口政策,還是有更多其他的配套政策,其實也是我們整個人力資源的一個繼續投入,使得我們整體的中國人才的規模優勢、結構優勢跟品質優勢充分發揮出來,這是我們未來人口政策需要考慮的改革的方向。

  蔡洪濱:謝謝建章的分享,因為時間關係,本來有好幾個共同的問題想問幾位嘉賓,我們現在選一個問題。“十三五”規劃五大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今天前面的主題發言,基本上前幾個都提到了,最後一個也都有提及,但是作為企業家我想聽一下各位如何理解“共用發展”,這個理解我希望是一兩個關鍵詞。建章你剛才講了人口,其實就是現在“共用發展”理念闡述裏頭,人口政策其實屬於共用的一部分。但是除了你剛才説的人口政策,未來中國人口的變化和現在應該做的事情以外,“共用發展”你認為哪幾個是關鍵詞作為描述這個理念。

  梁建章:我覺得共用其實除了資訊的交流,現在通訊非常發達,我覺得進一步的就是人員之間的交流是關鍵。中國現在跟世界上的交流,物品上的交流非常密切了,中國是第一大出口國。但是,我覺得在服務貿易、在投資領域,其實還有很多的壁壘。最好的國際上的一些先進的公司並不能進來,中國其實到外面去也碰到這樣的壁壘。所以,全球如果能夠更好把這些壁壘降下來,全球化就更進一步了,使得國際的分工更加密切。我覺得在這個密切的合作過程當中,中國跟全世界能夠共同的繁榮。當然,也會有更多人去旅遊,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蔡洪濱:所以通過開放和市場的效率的提升,實現了所有人的這種共同的發展,這是你理解的共用。勁波。

  姚勁波:我沒有看“十三五”的規劃,我還是比較關注創業本身。不久前我在跟寫《共用經濟》這本書的作者做了一個對話,我講講“共用經濟”。中國的環境裏面,原來所有的人,不管房子、車,任何東西都是直接買一份,擁有它。但是,現在的環境下,通過移動網際網路這種工具,可能可以共用一輛車,比如滴滴也好,比如Airbnb也好,很多東西不再擁有,使用它就可以了,使用的成本非常低。這個物品本身,不管房子、還是車、還是別的東西,比如58到家也是一種阿姨的共用。可能原來一個阿姨要住在你家裏面,其實你家裏也沒有那麼多活幹,你家裏只需要請兩個小時而已,現在可以共用一個阿姨。所以,這是一個大的趨勢。就是它會讓整個社會,比如讓很多人,可能收入不高,一個月就幾千塊錢,但是可以享受跟馬雲、馬化騰一樣的待遇——有專門的司機,有專門的人給他服務,甚至一個電話都不用自己去打,就可以把你的形成安排好,通過雲端的一些服務。這也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和新經濟結合的一個很重要的産物。我們公司也特別看好這個板塊,我們自己也做了一個板塊,叫螞蟻導租,是中國的Airbnb,發展也特別快,到任何一個城市,除了住酒店,可以選擇住在別人家裏面。這種“共用經濟”發展唯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信用,要把國家層面,現在還沒有一個很完整的機構能夠把這個信用機制很好的建立起來,往往需要一個企業個體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蔡洪濱:所以,就是從技術的應用,另外一個更恰當的翻譯叫“分享經濟”,就是把社會的資源在需求端、供給端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得資源配置更加有效率,最後實現每個人福利的增加。

  姚勁波:浪費更少,更加節能環保,同時整個社會的福祉也會大幅度的提高。

  熊曉鴿:我覺得這個題目我蠻有感觸,現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共用我認為主要是共用資訊,解決大家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不是做廣告,我們還要共用你的一些資源,現在通過網際網路技術。我特別想分享的一點是什麼?幾個方面,一個是教育怎麼個弄法,甚至怎麼管理。談到孩子,剛才説兩個孩子也好,教育是一個很頭痛的事情、很大的挑戰。我在波士頓大學當了很多年的留學校長,2005年我剛當的時候,中國去的學生申請報名本科生的只有100個,今年達到5000。像我們去留學的時候,拿獎學金,現在中國政府去的本科生,主要指望你交學費。可是很多學生,尤其本科生,能不能很快融到那個裏面去,大部分到美國去讀本科的是考不上北大的。談到未來以後,現在就業也成了一個問題,如果美國這種訓練也找不到工作,回來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用,因為他國內也不熟。所以,這是一個問題,當然我們讀書要考慮一個工業。

  第二個共用汽車,咱們的汽車不得了。談到汽車,汽車怎麼個做法,也是很大的一個問題。現在生産電能、各種汽車,反而不是傳統的生産商在做,比如樂視在美國做的這個車。

  蔡洪濱:汽車和58同城和空氣污染由吳總最後報告。

  熊曉鴿:我特別關注這個,我在洛杉磯做了那麼多年,又經常去倫敦出差。我在想,當年這些地方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劉烈宏: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中央提出五大發展理念,我認為共用其實是消除發展的不平衡、解決收入差距的關鍵一招,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跟他們前面相比,顯然我們是認真學習和貫徹。

  蔡洪濱:國企領導比較講政治。

  劉烈宏:我理解共用在企業層面的實踐,像國家是很重要的,其實個人也很重要,企業的實踐我覺得有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隨著産業的梯次轉移,實際上我們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過去我們只要在東部投資,現在在中部和西部的投資。剛才我跟徐主任講,我們現在在長沙的投資很大,長沙、西安、成都、武漢等幾個新興的發展聚集區,所以從産業的梯次專業,企業在消除發展的不平衡方面,實際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

  其次,企業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非常重要。比如企業的經濟責任,中國電子這樣的國有企業,我們每年納稅佔利潤總額的比重1.4-1.5倍。美國全社會平均0.8左右,我們是1.4-1.5,這個對消除不平衡,企業在發揮重要的作用。

  另外,我們把提高員工的收入也寫到每年的績效合同裏,所以我覺得通過這三個層面的努力,應該對發展理念,共用是有幫助,有作用的。謝謝!

  吳紹明:我來協會之前在一汽正好分管規劃,我還是真學了“十三五”規劃。確實是最後一個共用的理念,從官方的説法就是解決我們發展為了誰、依靠誰。厲老師講,我們要共用發展機會,包括剛才楊部長講的農民工,這些發展機會要怎麼能夠實現共用。

  另外,共用發展成果。包括剛才提到的汽車,汽車是現代文明,我們共用現代文明的同時,也共用了汽車産生的霧霾和污染。但是這個問題不是我們的初衷,是汽車發展的初衷,不是我們的目標。所以説,包括剛才提的教育,要通過共用解決後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問題。包括民生,包括整個汽車社會,這些環境治理、交通治理,要通過共用去解決,這樣才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我的理解。

  蔡洪濱:感謝,顯然文件學的很好,時間關係,我們討論很快就要結束。之所以最後提出一個共同的問題共用發展供大家思考,因為我們自己的理解,作為一個學者的理解。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創新排第一,共用排最後。但是,共用發展可能是最需要我們去理解的。因為其他的可能都是你的理念怎麼去實現目標,共用在最後。你仔細想,人類社會最大的理想其實就是一個共用社會,我們中國人説,天下大同,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所以發展的目標其實是這樣一種理想。

  同時,在中國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的發展,共用又是發展的道路,其他所有國家跨國中等收入陷阱,沒有一個國家做到不平等同時的加劇,同時還實現很好的增長,所以這個階段提出共用,對我們未來的發展道路一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

  第三、我們共用的實現必定要通過發展來實現、通過增長來實現,而不是通過重新掠奪某一部分人實現,所以共用和發展的關係需要從這幾個角度辯證去看。當然最後我們展望“十三五”的規劃,未來五年的藍圖,所有的幾大理念的實現。最終只要我們堅信,堅定的相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的作用,企業家的精神就會是推動我們所有這些理念發展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所以,非常感謝在座的幾位優秀的企業家,非常有思想,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給我們做出的分享,我們再一次用掌聲感謝他們,

  冒大衛:謝謝蔡院長,也謝謝幾位對話嘉賓,再次感謝在論壇做主題發言的各位領導和專家,你們的思想碰撞給我們提供了更多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這些思想也會不斷激勵我們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國未來發展的脈絡,為中國發展助力。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各位來賓,各位校友,感謝北大和其他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感謝對於本次論壇提供支援的媒體朋友們,同時我也想對為這個論壇舉辦付出巨大心血的光華管理學院的老師和同學們表示感謝,還要特別感謝對論壇順利進行提供支援服務的北京大學百年講堂相關的工作人員。今天上午的論壇環節到此結束,但思想盛宴遠未終止,下面還有六場分論壇期待大家關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