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稚氣未脫的新教師到教學管理遊刃有餘的班主任,2018年參加工作以來,沈梓毓用愛心澆築每一顆幼苗,用行動踐行對教育的忠誠與熱愛。


 

堅守講臺,關愛學生

 

黃茅完小是武岡市鄧元泰鎮最為偏遠的學校,剛剛參加工作的沈梓毓放棄在鎮中心學校工作的機會,毅然決然選擇去黃茅完小教學,除了一腔熱勇,這個才從學校畢業的女孩有她自己的追求——紮根農村教育。


農村學生大多數為留守兒童,學生父母長期在外務工,沈梓毓由此也成了班上學生的半個“媽媽”。“沈老師,麻煩你幫忙給小鐘買一下文具”,這是她與學生小鍾家長的日常對話,小鐘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奶奶年歲已高,對小鐘的學習和生活都幫不上什麼忙,她在了解情況之後,主動當起了這半個“媽媽”,從小鐘的學校生活到日常穿的衣服褲子,她事無巨細關愛學生,如同關愛自己的孩子一般。


小吳是班上成績較好的學生之一,父母天生殘疾,家庭條件不好,他平時也沉默寡言,不擅長與人交流。沈梓毓利用家訪機會多次和小吳談心,在課堂上讓他當“小老師”給其他同學答疑解惑,鼓勵引導他建立自信,並積極向上為他爭取助學金,解決他的學雜費問題。教師節小吳給她寫信説“沈老師謝謝您,您是除了爸爸媽媽以外最關心我的人”,育人更愛人,她用真心真情對待每一位學生。



以人為本,潛心教學

 

因師資力量薄弱,黃茅完小大多數老師都是“身兼數職”,在擔任班主任的同時,她還兼任小學數學、英語的教學工作,儘管教學任務重、教學壓力大,但她並沒有因此挑三揀四,而是努力鑽研課本和課堂教學,傾注所有精力和時間提高學生成績。有一段時間流感高併發,腦袋還在發燒的她沒有向學校請假,家人都勸她休息兩天再去工作,但她説臨近期末,如果不抓緊這段時間前面的功夫就可能功虧一簣,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她硬著頭皮上完了所有的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所任教班級從小學二年級到六年級連續5年教學品質評價均名列全鎮第一,課堂教學成果多次在市、鎮獲獎,在2020年度“一師一優課”活動評選中所授《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被評為武岡市優課,2023年5月獲武岡市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小學數學組一等獎,並被授予“武岡市教學能手”稱號。


除了主課教學,她還十分重視數學課外學習延伸教學實踐,多次組織開展“課堂小老師”能力大比拼、數學嘉年華、英語演講比賽等趣味活動,注重培養學生邏輯思考、協同組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學、寓教于樂。

 

注重教研,提升能力

 

作為學校數學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她提出教研工作要做好“三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教育科研與培養創新型教師、爭做名優教師相結合。2023年她作為核心組成員參與邵陽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三會”德育多元課程實踐研究》,2021年參與編寫校本教材《上學啦(每週一個好習慣)》獲邵陽市優秀校本課程資源評審三等獎,2023年獲武岡市學科命題競賽三等獎。


工作之餘,她還十分注重專業理論素養的提升,不斷“充電”提高教學理論研究水準,提升專業能力。針對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學生粗心問題撰寫論文《淺析小學數學學習粗心的原因及解決策略》獲湖南省一等獎,結合農村教學實際撰寫論文《淺談雙減政策下農村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獲湖南省二等獎,在理論研究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我。


微光成炬,亦可點亮這方寸的希望。作為一名農村教育工作者,沈梓毓將汗水揮灑在三尺講臺,她深知要讓學生飛的更高更遠,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她將繼續以勤奮作槳、自信為帆,在農村教育這一方天地繼續綻放巾幗風采。(曹才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