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詩人、文學評論家……聶茂有很多頭銜,但同時,他還有一個在他自己看來“沉甸甸”的身份——中南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聶茂的時間排得很滿,約了好些日子,2023年11月24日,我們終於在中南大學湖南紅色文化創作與傳播研究中心辦公室見到了他。



“教書育人是一件‘良心活’”


在中南大學工作近20年,聶茂指導畢業的學生有很多,目前他帶了16名在讀博士生、博士後,還有13名碩士,光指導學生論文寫作這一項工作就十分忙碌。


1999年3月,聶茂毅然辭掉工作,遠渡重洋求學並拿到全額獎學金。2004年9月,聶茂學成歸來,由中南大學引進,由助教直接破格晉陞為教授。令人羨慕的經歷背後,其中多少艱辛,只有聶茂自己清楚。幾十年來,正是“惜時如金”和“天道酬勤”的人生信仰,激勵著聶茂不斷向前。“除了正常的教學,其餘絕大部分時間,包括春節、中秋和雙休日等幾乎所有的節假日,我都在故紙堆和自己的陋室裏,搜尋,閱讀,整理,寫作。我像一個著了魔的人,強迫自己以一當十地往前走。”聶茂説道,“黑夜過後,每一朵鮮花都會怒放。”聶茂的親身經歷,是勉勵學生勇於跳出舒適圈的最好例證。


“教書育人是一件‘良心活’。”在聶茂看來,將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教授給學生要憑良心,要對得起學生和學校的信任。“作為老師,不僅僅要傳授‘常識’,更要向學生講述自己的‘見識’,用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幫助同學們開闊視野、少走彎路。”


聶茂鼓勵學生多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主動去了解社會的需求,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的實踐經驗。他帶著學生到不同的媒體實習,到汨羅、衡陽和開慧鎮等地研學。他還為研究生開設《新媒體研究》課程,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和豐富的媒體從業經驗,設計一系列可操作性強的實踐作業,幫助學生進一步與社會接軌。


“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了解學生的需求。我有過媒體行業的從業經歷,能夠盡己所能地幫助學生,為他們創造實踐和求業的機會。”聶茂説道,“做學生的鋪路石,引導他們健康成長,這就是一名教師的份內之事和應盡之責。”


“像黃牛一樣工作,像駱駝一樣生活”


2018年一次性推出7大卷、300余萬字“中國經驗與文學湘軍發展研究”書係,2021年又一性次出版5大卷170余萬字“21世紀都市文化跨學科研究”書係……豐碩的研究成果凝結了聶茂30多年的積累與付出。他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從事文學創作,見證了文學湘軍的發展,並深受其影響。隨後不斷地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相繼為湖南作家寫下一系列評論文章,日復一日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他的學術專著《中國經驗的文學表達》英文版作為國家社科基金外譯項目的結題成果也被國際知名出版機構Peter Lang出版。



當過農民、做過醫生(檢驗士),又做過黨報記者和編輯,豐富的經歷讓聶茂更加懂得“堅韌不拔”這四個字的分量。他時常勉勵自己的學生要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踏實、沉穩地做好工作,“要像黃牛一樣工作,要像駱駝一樣生活,將忍受變成享受。”


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聶茂同樣也是如此勉勵自己。“人們看到我在教學科研之餘還寫出那麼多作品,卻很少有人知道這背後的艱辛與付出。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每一份榮譽都有責任加持,每一點成績都是汗水澆灌。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輕輕鬆鬆得來的。”


無論寒暑假還是週末,無論颳風還是下雨,他大都守在辦公室,埋頭于學術研究,在書籍和文獻中摸索、思考。用最低的姿態,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鬥志,是聶茂一直以來所堅持的。“中南大學有許多院士和傑出人士,他們都付出了比一般人多得多的努力才取得成功,他們是我學習的榜樣,是我前進的動力。”聶茂説道。


“讓年輕人從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2019年,聶茂推出萬行長詩《共和國英雄》。詩中抒發了他對於毛岸英、楊開慧、向警予、蔡和森等革命英烈的無限追思和緬懷以及對於國家滄桑巨變的感慨。這是聶茂對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隆重獻禮,也是他30多年心血凝成的結晶。



《共和國英雄》還被製作成20期音頻、視頻,在中宣部、學習強國和黨建網連載;2019年下半年省有關部門先後組織了三場《共和國英雄》大型詩歌演誦會,分別在望城融媒體中心、長沙實驗劇場和中南大學禮堂舉行,來自全省20多位知名朗誦家、表演藝術家和1000余名大、中、小學的學生參與演出,網路視頻同步直播。聶茂看著臺上的大、中、小學生們聲情並茂、飽含熱情地演出,感動不已,“我們應該用詩歌的方式把共和國英雄的故事傳頌下去,要讓當下的年輕人了解英雄,走近英雄,從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和信仰的力量。”


2012年,聶茂申報了國家重大文化工程項目《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傳》,其結題成果《天地行人:王夫之傳》201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不久,他又花了6年多時間,完成了三卷本長篇小説《王船山》的寫作工作。書中的時間線跨越了明末清初上百年的歷史,書中的人物、故事情節細碎複雜,需要不斷地整理,反覆地考證。“説實話,我曾幾度想要放棄。可以説,是王船山‘開工殺敵,下馬讀書’的精神,以及他對信仰的堅守和家國情懷鼓舞了我,讓我堅持著把它寫完。”談及當初創作的過程,聶茂至今仍感慨不已。


在聶茂看來,王船山的精神也恰恰是當代青少年所要學習的。他主張用長篇歷史小説、詩歌、影視等多種形式宣傳、推介船山先生,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特別是青年一代進一步認識、了解王船山,在靈魂深處找到忠誠與信仰的共鳴。(張一瑋 楊一一)

 

責任編輯: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