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民革中央常委、民革貴州省委會主委王世傑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建議,關注“農村‘三留守’(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人員的權益保護”和“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接受度”。


“我長期參與貴州的脫貧攻堅工作,對於貴州特別是農村地區的實際狀況,以及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有比較深切的理解。”王世傑説。


他指出,貴州有近800萬人長期在外務工,在為家鄉建設作貢獻的同時,也導致部分鄉村出現“空殼化”,還有可能引發被詐騙等社會問題。“有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我們要在鄉村建設過程中照顧好、維護好‘三留守’人員的權利。”


針對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可能面對的社會問題,王世傑建議,要加強動態監測,完善檔案管理;要強化駐村警務工作,健全安保聯防;加大宣傳力度,提高防範意識。


“貴州人口眾多,如何將人口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優勢?”王世傑説,“于貴州而言,一定要加強職業教育,讓大多數民眾都擁有一定的技能。”


當地家長和學生,對於職業教育的接受度普遍不高。王世傑在調研中發現,主要因素是對職業教育存在偏見,認為職業教育就是“差生”託管;初高中學校追求升學率,忽視職業啟蒙和職業規劃教育;中學校企合作幾乎為零,校方缺少職業啟蒙機會。


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接受度,最根本的是要體現不同職業的平等性。王世傑建議,政府等相關部門要將職業教育“秀”給社會看;要以科學依據分流職教和普教,從根源上扭轉師生偏見;要將職業啟蒙教育引入中學課堂,讓學生對不同職業有充分認識;要建立校企合作,普及校校合作,增強職業見習等實踐機會。


王世傑説:“畢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1988年,中國國務院批准同意設立畢節試驗區,2023年恰逢畢節試驗區成立35週年。一直以來,中國統一戰線出資改善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從“輸血”到“造血”實現志智雙扶、協調引資推動項目落地,再到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30余載風雨兼程、前赴後繼,與畢節民眾一道並肩奮鬥,共繪最大“同心圓”。


“畢節要建成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就要在農村‘三留守’人員權益保護、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接受度等方面更有力度。”王世傑説,我們將積極助力畢節做好同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著力推動綠色發展、人力資源開發、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畢節試驗區建設成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


責任編輯:徐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