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天津糧食總産量連創新高,連續五年達到200萬噸以上。尤其在今年,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高位推動,強化政策引導,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深入挖掘種植潛力,狠抓各項工作落實,糧食産量創歷史最好水準。

據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天津市糧食生産形勢呈現面積和産量雙增態勢,全年糧食播種面積達到525.3萬畝,比農業農村部下達任務多17.3萬畝,産量達到228.2萬噸,比農業農村部下達任務多5.2萬噸,全部超額完成任務。其中,夏糧播種面積155.9萬畝,比上年增加4.2萬畝,夏糧總産量62.9萬噸,比上年增加2.4萬噸;秋糧播種面積369.4萬畝,比上年增加12.2萬畝,秋糧總産量165.3萬噸,比上年增加2.5萬噸。

克服疫情影響抓生産

一是壓實農業生産任務。堅持早謀劃、早部署、早行動,及時將春播和全年糧食生産任務分解到各涉農區,落實到具體地塊,切實壓實各級責任。廣泛動員引導農民和各類經營主體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幹活,確保完成播種任務。成立10個督導組,深入基層紮實推動落實農業生産任務。二是強化農資裝備保障。成立8個專項推動指導組,推動種子、肥料、農藥等生産經營企業有序復工復産,做好農機裝備檢修、駕駛人員培訓、加強異地調配等工作,全力保障農業生産需要。三是大力開展專項行動。開展“奮戰100天奪夏糧豐收行動”,保障夏糧生産有序進行。開展農資打假“春雷”行動,嚴厲查處生産經營假冒偽劣農資等違法行為。開展農機“隱患排查月”活動,確保農機作業安全。

提高科技水準強支撐

一是提高優良品種和技術覆蓋率。將提高糧食單産水準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抗旱、抗倒伏等優良品種研發,積極推廣應用“一噴三防”、“基質育秧”等主推技術和“強筋系列小麥”、“優質小站稻”等主導品種,切實落實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技術措施,主推技術到位率達到100%,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二是提高田間管理水準。制定技術指導意見,重點抓好肥水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強技術指導服務,開展查苗情、查旱情、查病蟲情活動,加大農戶技術培訓力度,指導幫助解決農業生産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因地制宜採取措施,科學做好田間管理。

深入挖掘潛力擴面積

一是優化種植結構。大力實施“小站稻”振興計劃,全年小站稻播種面積擴大到80.17萬畝,佔糧食播種面積的比重從2018年的11.4%提高到15.3%。大力發展強筋小麥,全年種植的26萬畝春小麥全部為強筋小麥,比上年增加5萬畝。二是激發生産活力。及時出臺農業支援保護增量補貼政策,首次將屬於耕地但未能享受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的拋荒地、未利用作物種植設施用地、林下可利用耕地等土地資源,每畝給予95元補貼,充分調動各涉農區擴大糧食種植面積的積極性。三是盤活存量設施。實施簡陋陳舊設施提升改造及再利用項目,對因設施老化、控沉節水等原因不宜再種植蔬菜的棚室改種糧食作物,每畝給予300元補貼。

全力防災減災保安全

一是抓好病蟲害防控。切實加強病蟲害監測預警,及時發佈病蟲害發生趨勢預報,健全完善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指揮體系,加強對蝗蟲、草地貪夜蛾等重大病蟲害的監測防控。二是抓好氣象災害防控。高度關注天氣變化,加強雨情、旱情、汛情分析會商,及時發佈大風、冰雹等惡劣天氣預警資訊,組織做好科學抗災各項工作。三是抓好災後恢復生産。及時調度各涉農區受災情況,第一時間派出農技人員深入開展災後技術指導,組織農戶進行生産自救,協調保險公司開展災後理賠等工作。同時,組織育苗企業和經營單位定期儲備優質種子、種苗,一旦發生重大災害,隨時跟進播種補種。

下一步,天津還將調整種植結構,從提高耕地復種指數上增産能;夯實種植基礎,從提高作物單産水準上增産能;深入挖掘潛力,從擴大種植區域範圍上增産能;強化政策引導,從扶持生産能力上增産能。

責任編輯:高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