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版逃學威龍》是一部由貴陽一群10歲左右的小學生自編自導的正能量禁毒題材電影,時長90分鐘,是集科幻、教育、校園生活、禁毒為一體的喜劇。日前,此事引發媒體關注。

導演9歲,演員4—12歲,如此年輕的電影攝製陣容令人意外。電影的題材並不複雜,拍攝的過程也很簡單,對專業人士或成人來説只算得上“小兒科”。不過,從自編自導自演的整個體系來觀察,一部由小學三年級學生導演的電影,能從設想到最終完成實屬不易。無論是主導者、實施者還是參與者,經歷了辛苦而艱辛的過程,接受了實踐的鍛鍊,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成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也會産生強大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尊重、引導和激活孩子的興趣,會讓孩子産生強大的內生動力,並表現出超乎常規的能力,反之則會扼殺孩子的興趣和想像力,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平庸。時下最大的困境在於,以家長為主導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家長們在“為了孩子”的目的正當性下,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而沒有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願望。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孩子厭倦父母安排的興趣班,而希望給自己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並充當最堅實的支援者。

事實也證明,禁毒“大片”最終能夠成功,得益於孩子父親的深明大義和堅定支援。孩子“不務正業”不僅未被反對和干涉,反而在關鍵時刻得到了大人的輔助。家長的這種角色扮演與功能發揮,于現實中極其難得,同時也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更多家長樹立了榜樣——在倡導素質教育多年卻難以破題的語境下,家長具有杠桿與支點作用。家長堅持何種教育理念,是自由與開放,還是管制與強迫,是以孩子為主的引導,還是以家長為主的輸送,為孩子提供的環境不同,得到的結果也迥然各異。每個國家在教育方式上有鮮明的特點,但在素質教育上卻有共同之處,即以尊重和支援孩子的興趣,不斷激發其想像力與創造力,讓孩子“活出自己應有的模樣”。素質教育究竟是何種樣子,又如何實現素質教育,離不開樣本的參照,也需要通過個案的累積。小學生拍禁毒“大片”是素質教育的生動樣本,也回答了如何實現教育素質化的問題。


責任編輯:周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