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墻!我想表白一個昨天在食堂遇到的女生,穿黑色襯衫、牛仔褲,想認識她。”“墻墻,我想問一下有人明天早上一起從學校拼車到機場嗎?”

“在家靠父母,在學校靠表白墻。”湖南大學大三學生賀朝口中的表白墻,不是學校裏真實的一堵墻,而是一個名為“表白墻”的QQ應用,本校同學添加該表白墻的運營者為QQ好友後,可以給其發資訊,“表白墻”運營者看到消息後截圖發表到空間動態,便可以實現跟同學表白、徵友、分享等情感社交功能,還能解決失物招領、拼車拼團、求票求書等生活問題。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不少學校的表白墻都有上萬的粉絲和上千萬的訪問量。主打情感社交功能的表白墻為何能走紅大學校園呢?

表白墻裏“海底撈”成校園一景

對於不少95後、00後來説,微信是用來付款的,QQ才是他們聊天社交的主陣地。

今年5月,騰訊QQ發佈《00後在QQ:2019 00後用戶社交行為數據報告》。報告顯示,一半的QQ會員是00後。而表白墻的出現也正是依託于QQ空間的一款應用。

學生自己就可以註冊表白墻賬號,本校的同學添加該賬號為好友後,發送的消息經過編輯審核,就會被發佈在表白墻的空間動態中,供同學們圍觀和討論。

張林是廣西大學的表白墻賬號相約西大·表白墻的運營者,也是創建者。2015年,剛讀大學不久的張林就和同學建立了相約西大表白墻。一開始,他和一名女同學共同運營這個表白墻賬號,由於知道這個賬號的人不多,一天也收不到一條投稿,他們就主動向身邊的同學推介宣傳。

那時,張林的同學林瑄遇到了感情煩惱。她在上校選課時喜歡上了一個男生,她偷偷拍下這個男生的照片,卻沒有膽量上前問他的聯繫方式。

張林知道之後,鼓勵林瑄向表白墻投稿。經過一番掙扎,她決定匿名試試,“墻,我想問一下這個男生有女朋友了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們可以認識一下嗎?”這條投稿被表白墻發到了空間,沒想到很快被她喜歡的男生看到,兩個人交換了聯繫方式。

後來,林瑄經常會給表白墻投稿,講述和男朋友在戀愛過程中的甜蜜小事。

隨著此類投稿越來越多,表白墻的空間訪問量也從每天的幾十人上升到上千人。很多學生懷著美好的願望,希望有一天也能看到自己的故事上墻,更多的人則是喜做吃瓜群眾,在這裡看別人的戀愛經歷。

在廣西師範大學表白墻運營者鄭蓉看來,現在一些大學生急著脫單,可平時又太宅,懶得參加社團活動。表白墻的匿名性避免了現實中接觸可能會出現的一系列尷尬,面對網路這堵“墻”,尋找對象時既産生了新鮮感,又保持了神秘感,聊天覺得不合適的話,停止溝通也不會覺得尷尬,“這比現實中問聯繫方式付出的成本要低很多”。

“相比微網志,我會更喜歡在學校表白墻投稿。”廣西大學大二學生徐文秀説,在微網志或微信朋友圈上分享心事,因為有親友關注,她會有選擇地將開心而美好的事分享出來,而表白墻的用戶都是大學生同齡人,評論區討論大都比較理智,不會像微網志有時會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留言,也不會像微信朋友圈,一有風吹草動爸媽就會緊張地打來電話表達關切,她可以在這裡輕鬆地吐露心跡。對於大學生來説,表白墻更像是一個同年齡、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相似人群的封閉社交圈。

越來越萬能的表白墻

採訪中,記者發現很多大學的“表白墻”賬號都保持了較高的熱度:廣西大學的相約西大·表白墻有2.3萬名粉絲和2000萬訪客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表白墻有2萬名粉絲以及3437萬訪客量;山西大學表白墻有1271萬的訪客量。

除了發揮本校同學情感交流的“樹洞”(意為吐露心聲的地方)功能,隨著使用人數的不斷增多,表白墻賬號每天會收到上百條資訊。有傾訴煩惱的,有尋求幫助的,還有學習交流的。除了表達愛意,這面墻變得越來越萬能。

在運營表白墻的過程中,張林發現,並沒有那麼多的人每天想要進行情感表白,日常他收到最多的還是各類求助資訊。張林認為,表白墻就是一個小圈子,大家都是同一所大學的學生,大家遇到的問題有一些相似,所以遇到求助時大家都會比較熱情地在評論區解答。

廣西大學大二的學生何宇曾經在學校裏丟了個錢包,裏面裝著自己的身份證和部分現金。正當他準備向表白墻發消息尋找失物時,就在表白墻的投稿裏看到了有人撿到他的錢包並尋找失主,還留下了聯繫方式。從丟失錢包到拿回錢包,何宇才用了不到半天。

“表白墻其實是貼吧的更新形式,在貼吧幾乎退出校園的社交圈之後,表白墻代替貼吧提供學生關心的校園資訊服務。”廣西大學大三學生何佳説。至於表白墻走紅的原因,“可能是在貼吧和論壇這些原來很火的校園社交平臺沒落後,受眾轉移到了QQ空間的表白墻上。”何佳分析。

除了單純地把同學們的投稿發到QQ空間,表白墻的運營者還會想辦法儘量解決同學們遇到的各類問題。

山西大學表白墻的負責人林婷有一次收到一個本校女生發來消息説,自己得了抑鬱症有輕生的傾向。看到女生發過來的診斷書和處方箋,確保不是惡作劇後,林婷立刻聯繫上了片區民警,在民警的幫助下,找到了那個女生,確保了她的安全。

2018年,張林所在的學校為了能在校慶前完成學校改建工程,校園一天24小時都在施工。由於噪音太大,很多同學晚上睡覺時經常被吵醒。在收到多條吐槽消息後,張林把情況反映給了學校的團委老師,校方因此做出了施工時間的調整。

張林認為相比學校的官方微網志和微信公眾號,表白墻的運營者因為是沒有特殊職務的普通大學生,在同學眼中更接地氣,也更容易溝通。如果表白墻的運營者善於跟校方和社會資源打交道,這一平臺可以在引導輿論、解決社會問題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偷拍類表白模糊了公共和隱私的邊界

隨著表白墻在校園的走紅,使用人數的增多,一些大學的表白墻也出現虛假資訊橫飛的亂象。山西太原網警就曾經接到過老師和同學們舉報表白墻上存在交友類詐騙資訊,在被太原網警警告之前,山西高校表白墻聯盟發交友類的投稿,基本沒有太嚴格的審核,這也給了校外人員假借校友之名對學生進行詐騙的空間。

為了消除隱患,如今在徵友類的投稿中,山西大學表白墻的運營者都會要求對方發自己學生證或者畢業證的照片進行審核,“這樣我們至少能保證對方是本校的人。”林婷説,但是除此之外,她們也沒有更好的防範措施。

此外,在情感表白類投稿中,因偷拍引發的肖像權侵權等問題也屢屢發生。

一位表白墻的運營者王波就遇到這樣一件事。一次他收到一條投稿,拍的是位漂亮女生,並附上文字説“墻,我想求這位女生的聯繫方式,匿名”。沒有多想,他就把這條資訊發佈出去了。

很快,這條尋人帖被多人點讚、評論。有人留言説“好漂亮”“同求聯繫方式”,也有人評論説“我覺得挺一般啊”之類的話。

幾天后,那名女生找到王波:“可不可以請你刪了我的照片?”她表示,自己看到那條帖子和評論後,感到很不舒服。以至於走在路上,別人多看她兩眼,她都覺得自己好像在被人圍觀、偷窺。

經歷了這次事件,王波認識到,網路使本來就不大的學校變得更加小了,用不了幾次轉發就能找到一個人的所有資訊:係部、專業、班級。網路的便捷讓人模糊了公共和隱私的邊界,覺得偷拍美女、帥哥,不過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卻沒有人考慮過被拍人的意見。之後,他決定不再發佈帶照片的尋人帖。

廣西師範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訓智説,網路侵權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發生,《國家民法總則》的111條已經明確規定公民的個人資訊受法律保護。他認為,沒有經過他人同意就公開一些他人資訊,會侵害資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果要公佈他人資訊途徑需要合法,不能採取偷拍偷錄的形式,不能非法收集使用。另外,如果平臺在發佈投稿時,沒有經過嚴格審核,不經過本人同意就發佈投稿,平臺是負有連帶責任的,如果被起訴的話平臺和偷拍者會被當成共同被告。

劉訓智認為,如果遇到了這種情況,被偷拍者首先要和偷拍者或發佈資訊的人協商,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把發佈出去的帖子或者照片刪除,以消除影響,如果造成了損失可以要求對方賠償損失。如果協商不成可以到相關部門進行投訴,還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訴訟。


責任編輯:周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