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亳州一中8學生集體放棄清北”的報道引發熱議。記者昨日採訪發現,今年海安中學一對同桌姐妹花就雙雙放棄了清華、北大醫學部,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和復旦大學,常州一所中學的高分考生選擇了中科大……對他們而言,“清北夢”雖然很美好,但選擇喜歡的專業更重要。

記者調查-四位學霸考生的選擇

她實現了高一時定下的目標

選擇:上海交大電子資訊IEEE試點班

18歲的周文杏是海安中學2019屆畢業生,今年她的高考分數取得了422分,選測等級一個A+、一個A的好成績,達到了清華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但她最終卻選了上海交通大學。

“其實,上海交通大學是我高一時定下的一個目標,當時暑假去上海遊玩的時候逛了逛交大,很喜歡這個學校,也很喜歡上海這個城市。”周文杏説,當時的她認為自己是考不上上海交大的,所以暗自定下目標,努力學習,最終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開心!”周文杏很坦率地告訴記者,當她知道自己的高考分數線達到了清華的錄取預估分數線時,也有想法報考清華的。但是冷靜下來細細思考之後,她還是把天平向能自由選擇專業傾斜。“上海交通大學可以給我提供更大的平臺,選擇也更大。”

上海交通大學給她開出了“專業任選,如果一學期之後想轉專業,也會降低對其轉專業的要求”的承諾,這讓周文杏很滿意。她最終選擇了該校的電子資訊試點班。該專業包括電子電氣工程、通訊、電腦科學與工程的研究與教育,旨在培養電氣電子技術與資訊科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

“這也是交大最好的工科類專業了,相較清華,上海交大更適合我。”周文杏説,當時父母也勸過她是不是填報清華更好,但聽了她的真實想法後,父母同意了她做出的選擇。

他更認可專業自主選擇權

選擇:中科大理科試驗班類(00班)

18歲的童新陽是江蘇常州一所中學的2019屆畢業生,今年高考成績取得了421分的成績,雖然達到了清華的錄取分數線,但經過理性分析,他選擇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理科試驗班類(00班)。

“當時預估的時候,報清華大學只能踩線,而且專業不能自主選擇,有限制。”童新陽的媽媽王女士告訴記者,孩子自己非常喜歡物理,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物理專業非常強大,高二時他還報考過中科大的少年班“創新試點班”,但是因2分之差落選了。

“進入中科大,第一年不選專業,以後每年能自主選擇專業,這一點非常好,也是我們最終選擇的原因。”王女士認為,報專業,一定要理性看待,不要一味看重學校的名氣。

童新陽也説,當時填報志願時,都沒有衝一衝清華的想法,而是第一志願直接填報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因為去過兩次中科大,感覺在感情上更親近一些,喜歡學校的氛圍,也喜歡學校的老師和學長。”

對於未來,童新陽也有自己的規劃,大一第一年先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各個專業,然後再做選擇。因為有以後出國的打算,這個暑假他已經開始進行託福考試培訓,學習語言了。

她為讀臨床放棄了北大醫學部

選擇:復旦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

有意思的是,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位放棄北京大學醫學部的海安中學2019屆畢業生孫可心,不僅是周文杏的同班同學,兩人還曾是同桌呢。

18歲的孫可心今年高考分數是415分,選測等級雙A,她説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學醫,而且想學臨床醫學專業。“我的分數超過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的預估分數線,但偏偏除了臨床醫學其他都可以選,包括口腔、藥學、基礎醫學等等都可以。”

孫可心告訴記者,她選擇學校會看重學校的文化底蘊,這一點復旦大學滿足了她的想法,而且復旦大學醫學院的臨床專業,也正好是她最愛的專業。“我最終放棄了北大醫學部,我爸媽也都支援我的選擇,我覺得以後發展最終還是看個人努力的結果,而不是看學校的名氣。”

“復旦醫學院錄取分數線是414分,其實我也就只高了1分,很滿意了。”孫可心心態很好,她説,平時測試時,她也考過班級十多名、二十多名,高考是考得最好的一次。

“我們倆高一的時候是同班同學,很熟悉的,但高二沒有在一個班,到了高三又分到一個班了,而且還做了兩三個月的同桌。當時我倆上課下課老愛説話,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被調開了。”孫可心説,她手機裏還保存著兩人的合影呢。

回首5年前的選擇並不後悔

選擇:復旦大學金融專業

23歲的黃瀟竹是海門中學2014屆畢業生,5年前,她的高考分數也取得了404分、選測等級一個A+、一個A的好成績。雖然達到了清華大學當年的錄取分數線,但是出於專業的考慮,她選擇了復旦大學的金融專業。

“這個分數報清華也是壓線過,可以去,但是能選的專業是一些工科類,而我當時想學的就是金融專業。”黃瀟竹説,當年復旦大學最強的數學和金融專業可以任她選擇,正好有她最喜歡的金融專業,也滿足了她的專業志向。“當時也想著以後留在上海工作,而復旦的校友資源比清華可能更有優勢。”

回頭看看當年的選擇,後悔嗎?對於記者拋去的問題,黃瀟竹坦言,“現在回過頭去看,可能清華的名氣、平臺更好,但也正是復旦塑造了現在的我,它的教學模式、研究方式和風格其實更適合我,我不後悔。”

去年,黃瀟竹進入了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攻讀碩士,現在趁著暑假正在上海渣打銀行實習,9月初她將回美國繼續學業。

學校態度-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

周萬喜是周文杏和孫可心的海安中學高三(7)班的班主任老師,他告訴記者,之前他帶的班一年能有五六名考上清華北大,也曾有過學生過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分數線放棄的情況。但是今年班裏僅有的這兩位超過清北分數線的學生雙雙放棄,還真是第一次。“一開始,我也希望她們能報清華北大的,畢竟‘光環’在那兒,但是跟孩子們聊了以後,覺得她們説的也在理,她們有自己的愛好和專業志向,我還是要尊重她們自己的意願和選擇。”

採訪中校長們在面對學生們放棄清北時也持非常寬容的態度,“在各種排行榜上,考取清北的人數常常被認為是衡量學校實力的最有力數據,但跟學生的意願相比,我們更要維護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這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一位校長這樣告訴揚子晚報記者。

專家視點-幫孩子尋找“適合的”“喜歡的”

“雖然這些僅是個別的例子,但也説明現在的學生對於專業契合度的要求更高了,敢於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而不是最有名氣的。”普通高中新型生涯規劃教育研究與實驗項目牽頭人、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雪英這樣點評道,“我的一個感覺是現在學生對於自己‘喜歡的’開始有意識覺醒了,但是在如何通達‘喜歡的’,在尋找‘喜歡的’路上是否逐漸堅定,還需要幫助。”

顧教授説,江蘇教育部門也一直在加強這方面的課程佈局,“很快江蘇會在高中生中推出一個‘學生發展指導’的相關課程,不僅包括生涯規劃,還把學業、心理、生活有機融合為一體,系統地對學生做出引導和幫助。有了系統的指導,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在尋找並追求‘喜歡的’‘適合的’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責任編輯:周思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