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賢畢至名師鹹集

2019年5月21日,國學英才系統化教育高層研討會暨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長城班”啟動儀式在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成功舉辦。本次大會由國家課題“中華經典誦讀及其課程化研究”全國總課題組、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傳統文化誦讀工程指導,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北京德行天下基金會主辦,北京中英書院聯辦。會議是主辦方為響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頒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教育部“傳統文化進校園”號召,實施“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打底色工程”,落實習主席2018年9月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培養目標,讓中國人成為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全面深入落實傳統文化人才培養而推出,以高層研討和專家講座的形式,圍繞著“教育的本質和核心”“國學英才系統化培養模式”“教育的內容和目標”建言獻策,交流經驗,力求探索國學教育新模式,讓中華經典活起來。

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春茂致辭

教育部成人教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薛華領致辭

國學泰斗、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錢穆先生親炙授業弟子、台灣著名教授谷瑞照,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薛華領,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春茂,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蔡恒奇,北京德行天下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明誠,世界家風大會執行主席李利,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研究員王建寶,山東濟寧大學教授賈慶超,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張允起,騰訊儒釋道頻道主編張順平,河南黃河科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岳德常,北京大學經典與文明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薛峰,河南省國學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王福琪,北京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等近50位國學教育界知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會議研討,來自全國的企業家、教育工作者、學者等嘉賓一百多人參加了本次大會,同時蒞臨本次會議的還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線上、中國教師報、騰訊儒學、人民新媒網、新浪網等新聞媒體界朋友。

中華傳統文化誦讀工程秘書長、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蔡恒奇致開幕辭

大會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隆重開幕,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院長蔡恒奇致開幕辭,指出國學英才教育系統化,要以“四書”為基礎,以“五經”為核心內容,要超越文字,讓經典活起來,讓經典走進生命。國學院為了“復興中華道業,培養種子人才”將與德行天下基金會和北京中英書院攜手推出“國學長城計劃”,從全國麟選最優秀的學子和導師,共同打造國學英才。教育部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楊春茂和中國成人教育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薛華領分別發表了講話,指出教育是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最重要的基礎,要明確教育的內容和目的,並對大會成功召開表示支援和祝賀。國學泰斗、世界著名哲學家成中英教授做了深刻而富有智慧的發言,他指出,國學教育不管是傳承還是創新,都必須明白我們的目標。中國人從個體到民族到國家到世界到宇宙,都是生命體的表達。明確我們方向、目的和責任是我們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問題。中華文化是人類的驕傲,但如何把文化傳承與時代發展結合起來是我們當下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

國學泰斗、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致辭

研討會開始,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蔡恒奇院長重點闡釋了《國學英才系統化培養與實踐》,蔡院長從辦學理念、治理模式以及教育教學方式方法並結合國學院長期的教育實踐做了深度解析,並介紹了他長期從事國學教育的心得。他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個惟道是從的民族,一個以道的存在為生存哲學與性命之理的民族,中華文明是發現和實現道的文明。老師就是傳道人,學校就是道場。蔡恒奇院長對國學院六年來的建設經驗做了一個分享。他指出,國學院強調知行合一,理念是“以生命培養生命,以靈魂引領靈魂”,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先做到,要求老師做到的,我自己先做到。但是前三年很艱難很痛苦,學生不理解,自己很痛苦,還生了場大病,差點兒丟了命。治病住院的過程中,我一方面反省自已,另一方面反省學院的管理。病好後回到國學院,我開始落實孔子的仁和老子的道。從哪開始?從堯舜治理天下的“隱惡揚善”開始,從學生實施自治、自我管理開始,國學院的目標就是要建設成道場,從老師的行為規範到學生的行為規範,都以激勵的方式來進行,落實“力行近乎仁”“銘記經典,日用聖道”。因此這兩三年來,國學院風氣大變,從生活學習到遊學到學院活動,都以學生自治為主要形式,老師只是給予指導,實踐證明效果很好。那麼今天的主題是國學英才的系統培養,我認為離開了“五經”是不行的,“五經”是我們人才培養的一個核心內容。未來我們的“長城班”要打造“五經團隊”,以四書為基礎,以“五經”為主攻方向,五人一組,25人組成“五經團隊”,但是如果進入長城班的同學,在德行和學業上有下降的情況,就會調整到其他班,而其他班達到選拔標準的優秀同學也可以進入長城班,我們每年都會進行一次選拔。關於“長城班”具體如何建設,還希望聽到各位專家給出寶貴意見和建議。蔡恒奇院長分享的過程中,無私奉獻了國學院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教育模式,並就國學英才教育系統化培養模式的問題,邀請了國學院學生代表楊銘博同學對國學院學生自治制度從紀律、行為、食堂、衛生、學習環境幾個方面情況給各位專家進行了彙報。國學院的彙報激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大家紛紛對蔡院長長期以來為國學教育事業所做的推動和努力表示欽佩和感動。

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學生代表楊銘博做學生自治工作彙報

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學生代表們做彙報  

研討會上,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與北京德行天下基金會針對“長城班”啟動舉行了合作簽字儀式和揭牌儀式。“長城班”是由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和北京德行天下基金會、北京中英書院聯合倡導,聯合發起“國學長城計劃”的核心內容。之所以取名“長城”,因為長城既是民族的象徵,又是傳統和中國脊梁的象徵,國學院“甘做長城一磚,再建華夏文明”,為國學大德大家們和學子們搭建一個平臺,實施國學英才的系統化培養。“國學長城計劃”將面向全國,以熟練背誦十萬字經典,能解經和力行為標準,每年遴選25個最優秀的讀經學子組成“長城班”,為他們提供全額學費獎勵制度,讓他們安心求道。研討會同時對“長城班”首批部分核心導師頒發了聘書,核心導師團隊已經有成中英教授、谷瑞照教授、朱高正教授、蔡恒奇教授、李裏教授、楊朝明教授、張其成教授、賈慶超教授、郭繼承教授、王建寶教授、徐健順教授、潘澈教授、明誠先生等十幾位國學教育大家。

北京人文大學國學院蔡恒奇院長與北京德行天下基金會理事長明誠(譚進)簽署合作協議

在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和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王建寶教授等諸多嘉賓見證下揭牌“長城班”

蔡恒奇院長為首批“長城班”部分核心導師頒發聘書

蔡恒奇院長指出,國學英才教育的系統化,第一個方面要強調以“四書”為基礎,以“五經”為主攻方向。“五經”在中國是中國文化的源頭,是活水源頭,幾千年來中國文化以經表道,道在經中,所以要以“五經”作為培養國學英才的核心內容。這是優秀國學學子培養的主要內容和主攻方向。第二個方面要從系統化角度來講,要超越文字,要讓經典活起來,讓經典走進生命,走進生活,走進天地自然,讓經典助力我們今天生活的美好,助力“中國夢”。諸多專家圍繞此話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王建寶,世界家風大會執行主席李利,山東濟寧大學賈慶超教授,河南黃河科技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岳德常教授,天元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景春,北京四海孔子書院院長馮哲等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為系統化建設提供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智慧。專家們達成共識,中國文化要落實到生活,國學教育要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大維度,傳承經驗,包容外來。最後,國學泰斗、世界著名哲學家、C管理理論創立人、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做了《志於道》主題演講。

成中英先生與國學院蔡恒奇院長共同主持下午的研討

美國夏威夷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成中英先生做《志於道》主題演講

世界家風大會執行主席李利先生發言

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長江商學院人文中心主任王建寶教授發言

洛陽理工學院潘澈教授發言

天元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景春發言

會議研討本著回歸傳統,回歸教育的本根,探尋國學教育的源頭活水,追根溯源、勿本求源、正本清源、返本復源。大家一致認為要把古聖先賢和老祖宗留下來的教育智慧傳承下去,把中國道統、學統傳承下來,真正做到返本開新,繼往開來。中華文化是充滿人情味和人性關懷的文化,國學即是心性之學,也是天人之學更是生命智慧之學,古往今來我們傳承的教育理念已經滲透進我們的日常生活,深刻的影響著我們的人生信念、生命氣象和心靈氣度,也形成了中國人的獨特特質。文化不僅是我們民族的基因,也是我們民族的身份證。中國經典文明裏蘊涵著無窮的教育智慧。最後與會嘉賓通過主題研討達成共識,表示從自身做起為復興中華道業不懈努力,把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去,譜寫新時代文明新篇章,從教育出發為“中國夢”發力!

 

責任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