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動態>
 

專家教你復刻《唐宮夜宴》同款粧容服飾

2021-02-19 14:40:39 | 來源:金陵晚報 | 作者:邢虹 | 責任編輯:楊俊康

春節期間連續幾天“霸佔”熱搜的河南春晚舞蹈節目《唐宮夜宴》,詮釋了大唐盛世的風采與韻味。歡快的音樂聲中,10多名身著盛唐服飾的少女樂師嬉戲打鬧,為夜宴準備著節目……短短5分多鐘的舞蹈,粧容、衣裙無不精緻復刻盛唐風貌,引得很多愛美之人想要模倣,淘寶上,同款服飾已在熱銷。粧怎麼化?裙怎麼穿?背後有什麼深層的文化含義?讓專家來教你。

始於魏晉的“斜紅”,從傷痕演變成時尚之粧

《唐宮夜宴》中,為了體現豐腴的唐代少女形象,演員們身上穿著塞海綿的連體衣,嘴裏含著棉花,而眼角兩道月牙形的粧容,也完全再現了風靡于唐代的女性面部潮流粧容“斜紅”。

什麼是“斜紅”?服飾史學者、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今天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這是一種面部粧飾。面粧之俗,商周時已有,隋唐五代尤為盛行,分為畫眉、抹粉、涂脂、粧靨、額黃、斜紅、花鈿、點唇等名目。“斜紅粧始於魏晉時期,宮女薛夜來得魏文帝寵信,某日魏文帝在水晶屏風後看書,薛夜來一不留神,面部撞到了屏風,在治療中,太醫使用的藥物中琥珀屑較多,上款癒合後留下紅色的痕跡。原本以為會破相損色,但是沒想到因禍得福,紅色讓其臉頰紅潤,稍加粧飾,更加動人。宮女紛紛效倣,因損傷而來的傷痕反而成了時尚之粧。”黃強説,到南北朝時此粧正式定名為“斜紅”,南朝梁簡文帝《艷歌篇》中寫道:“分粧間淺靨,繞臉傅斜紅。”到了唐代,此粧盛行,成為一種頗受女性喜歡的粧飾。

唐代斜紅粧。受訪者供圖

唐代斜紅粧。受訪者供圖

“斜紅”怎麼化?黃強介紹,此粧以胭脂描繪而成,所施部位在鬢眉之間,兩邊各一,形如滿月;有作繁雜狀似傷痕;也有作捲曲花紋者。如果要像唐代女子那樣完成一整個化粧步驟,那麼需要如下操作:敷白粉(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涂唇脂。

除了“斜紅”,唐朝流行的粧容可多了!包括桃花粧(桃紅粧)、酒暈粧(暈紅粧、暈粧)、芙蓉粧、血暈粧、時世粧、宮樣粧、北苑粧、淚粧、胡粧等等。

唐代酒暈粧。受訪者供圖

唐代酒暈粧。受訪者供圖

襦裙齊胸束,更顯得身材亭亭玉立

“鬢雲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唐宮夜宴》的造型靈感,來源於河南博物館中的一組唐三彩樂俑,演員們穿的是一襲紅綠“撞色”的唐代齊胸襦裙。

“唐代的裙子因為裙長,裙腰束得很高,胸以下的身體全部為寬裙所籠罩,顯得女子身材亭亭玉立。”黃強説。裙子在唐時穿戴範圍很廣,普及率甚高,不僅皇室成員穿戴,民間婦女也穿裙子。如今從《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遊春圖》等繪畫以及歷史文獻記載中,都可以看出裙子在唐代服飾中的重要作用。隋唐時期,裙子非常盛行。黃強在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專著《繡羅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飾與時尚》中提及,原因有四:裙子寬大,穿戴自由,可以適配多種服飾,這是它的適應性;這一時期的女裙,款式甚多,想什麼造型,就有什麼造型,這是它的多樣性;裙擺隨風飄動,有飄逸之感,這是它的美麗性;裙子款式多,染紡工藝也達到了對染色的隨心所欲,色彩豐富,這是裙子的色彩艷麗性。“四點概括起來就是裙子的艷麗,漂亮。‘長裙隨風管’反映了這種風尚。”

除了裙子,唐代女子也喜歡著胡服、穿男裝。《舊唐書·車服志》中急躁:“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內外斯一貫矣。”這一風尚盛行于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胡服是流行于北方少數民族社會的服裝。唐代國力強盛,風氣開放,不僅不排斥外來文化,反而廣為吸納。唐代的新裝、時裝不少是西北少數民族或中亞各國乃至波斯的服式,唐代通稱“胡服”。胡服淡化性別差異,男女通用,適用性廣。

江蘇服飾文化故事,有很多可以搬上舞臺

《唐宮夜宴》引發熱潮的背後,是主創團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揚。“服飾與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黃強説,中國服飾包含文化、歷史、科技、美學等多種內容涵,是內涵豐富、寓意深刻、體系完備的文化系統。俗話説“人靠衣裳馬靠鞍”,穿衣扮美,展現風采,衣飾美化必不可少。

文化講究傳承,服飾與粧容亦然。今天T臺服飾走秀,髮式與粧容有不少借鑒傳統粧容的。“唐人臉上涂胭脂的方法類似今日女性涂腮紅的化粧法。現在有很多人喜歡漢服,儘管漢服概念尚有偏差,但總體上也是對於傳統服飾文化的推動。河南春晚《唐宮夜宴》走紅,運用現代傳媒技術、精心的編排,向社會展示了傳統服飾之美。這説明傳統文化、服飾的魅力原本存在,但是需要新思維詮釋、新技術融合、新媒體傳播,才能讓當下人重新認識其價值,並展現其魅力。展示的多了,認識的多了,自然可以出圈。”黃強説。

《唐宮夜宴》的走紅也帶來更多思考和啟發。江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服飾文化繁榮,是否也可以打造類似的精品?黃強説,江蘇展示古代服飾的名畫的實物與故事很多,如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列女傳》、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唐寅的《吹簫圖》《秋風紈扇圖》、仇英《人物故事圖》等等,還有謝安東山再起、竹林七賢、王獻之桃葉渡、恒子野遨笛步等故事,都是可以搬上舞臺的。三十年來,黃強致力於中國服飾史研究,也對江蘇和南京服飾文化史進行了挖掘,出版了《南京歷代服飾》《六朝人的衣櫃》等著作,他建議,江蘇應該打造類似《唐宮夜宴》的節目,展示江蘇歷史底蘊和服飾文化。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